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慢性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的增加,糖尿病腎病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
糖尿病腎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種慢性腎病,常在患糖尿病多年后出現,主要表現為蛋白尿(尿中有較多蛋白),病情加重時可導致腎功能下降,最終發展為終末期腎病,需要透析或腎移植。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長期高血糖、高血壓及代謝紊亂有關,可引起腎小血管損傷,影響腎小管、腎小球及間質,進而損害腎功能。
糖尿病腎病的病理機制
1.早期階段(微量白蛋白尿期)。尿液中開始出現微量白蛋白,但無明顯癥狀,腎功能基本正常,腎小球和腎小管有輕度損傷。
2.中期階段(蛋白尿期)。蛋白尿逐漸加重(如24小時尿蛋白超過300毫克),腎功能開始下降,腎臟損傷明顯。
3.終末期腎病。腎功能衰竭,會出現嚴重水腫、貧血、酸中毒等癥狀,需透析或腎移植維持生命。
糖尿病腎病進展不可逆,因此,早期診斷和干預,是延緩病情、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
糖尿病腎病該如何治療
1.控制血糖。長期高血糖,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控制血糖是治療該病的關鍵。合理飲食、藥物治療和定期監測血糖,可減輕腎臟負擔,延緩病情進展。常用藥物包括胰島素、二甲雙胍等,不僅可以控制血糖,還可以保護腎臟。
2.控制血壓。高血壓是糖尿病腎病發展的重要因素,控制血壓可有效減緩腎衰進展、延緩蛋白尿出現,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30/80 毫米汞柱以下。常用降壓藥包括具有保護腎臟作用的卡托普利、貝那普利、厄貝沙坦、纈沙坦等,以及有助于改善腎臟血流的鈣通道拮抗劑。
3.減少蛋白尿。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腎臟損傷的預警信號。服用藥物可以顯著減少尿中的蛋白質,減輕腎臟負擔。
4.飲食控制。合理的飲食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至關重要。減少鹽的攝入量、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避免高糖食物等,都有助于減輕腎臟的負擔。此外,患者應避免攝入高鉀、高磷食物,以降低電解質紊亂的風險。
5.透析和腎移植。對于進入終末期腎病的糖尿病患者,透析和腎移植是維持生命的主要手段。透析可以幫助患者清除體內的廢物和多余的水分,但無法恢復腎功能。腎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進行腎移植。
糖尿病腎病該如何預防與管理
1.早期篩查與檢測。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尿蛋白檢測,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應及時干預。早期篩查和干預,可以及早發現糖尿病腎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2. 改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糖尿病腎病的基礎。合理飲食、規律運動、保持健康體重、戒煙限酒等,都有助于控制血糖、血壓,改善腎臟健康。
3.定期監測。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血壓、尿蛋白、腎功能等指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控制病情。
糖尿病腎病雖然無法治愈,但通過積極治療和科學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因此,患者應配合醫生,定期監測各項健康指標,積極治療,以減緩腎臟損傷的進展,延長腎臟的壽命。
(作者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