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職業生涯規劃課,可以從學生興趣點出發,引導學生了解國家大事、社會發展,培養愛國情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也是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形勢,建立社會思維的重要渠道,高職院校更側重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實務工作能力,專業學習更要貼近社會需要、時代發展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立足專業,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發展、緊跟時代趨勢;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要注重思政體系建設,建立一套目標明確、內容充實、評價合理的課程體系是職業規劃課程建設的迫切要求。
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職業指導類課程是指導性、實用性較強的課程,應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分專業、分學期開設職業指導類課程,通常包括3個部分:大一適應期職業生涯規劃,側重職業意識啟蒙,以樹立職業意識和掌握自我認知的方法為主;大二應以認識職業世界為重點,引導學生分析了解專業和職業的關系、行業發展趨勢,重在職業技能培養;大三應側重求職準備和實習實訓,職業指導跟隨實習實踐過程,在實踐中幫助學生依據自身特點、專業學習、職業形勢等做好適合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我、認識職業環境、掌握職業規劃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1]。一般開課時間是大一入校的秋季學期,剛邁入大學,學生對自身的認識還比較淺薄,對就業形勢缺乏關注,對專業學習還未建立起明確目標,對未來的職業規劃還比較模糊或缺乏相關思考,對未來還是一種懵懂,或者抱有不合自身實際的幻想狀態。對新入校學生,結合個人特質、就業形勢、專業學習、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十分必要,這對他們的個人規劃、專業學習、成長成才、未來的職業規劃都極為重要[2]。
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目前授課情況分析
結合鄭州市幾所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授課情況分析,目前的授課情況總結如下:首先,教材選用多為國家“十四五”規劃類教材,教材內容框架較為相似,但都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理論多直接引用國外職業指導理論[3],與我國國情可能存在無法融入的情況,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代入感。教材案例的選用部分缺乏時效性,更新速度較慢,對學生的引導缺乏力度和可復制性;其次,課時一般為每周兩節課,每學期16一20課時,授課形式多為集體授課、理論講解,課程時間多為階段授課,課程總體時間較短,無法做到對學生指導的長期性、連貫性,實際指導意義較差,實踐課程開設課時較少,學生無法獲得真實工作環境體會感,對課程理解度不高;再次,授課教師多為行政老師或輔導員,這部分老師對于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有深入了解,但授課技能需要提升,集體備課、集體教研時間較少,對教材的鉆研拓展不多,需要進行專業的授課培訓,教材、案例需要緊跟時事深入挖掘[4;最后,評價方式多采用結課論文評價,多選擇撰寫個人職業發展規劃書,評價方式較為單一,職業規劃是連貫性、長期性的,教學評價也應考慮連續、長期,不應結課即結束,學生學習目標是獲得學分,較少注重學生立足自身特質、專業學習、社會實踐的長遠發展規劃指導。
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強化就業育人、加強課程體系建設,首先需要明確課程建設思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主要目標是認知自我、認識專業、了解就業環境、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重在進行自我探索和啟蒙。課程體系建設的第一步是要幫助學生建立職業思考能力,能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個人特質)、了解專業發展現狀、結合外部環境因素(家庭、學校、行業)、規劃好大學學習生活(專業學習、個人素質),做好個人職業發展的短期、中期、長期規劃。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要從目標、內容、評價3個方面注重思政體系建設,讓思政因素融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每一個環節。
三、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分析
職業生涯課程是學生成長思維、學習思維、社會思維、職業思維建立的重要渠道,要注重學習意識引導、思維開發,要把思政因素融入課程的所有環節,下面主要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3個環節思考思政因素的融入,進而探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重要作用。
(一)課程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多屬于公共基礎必修課,在課程目標中要從學生專業學習推動、個人綜合素養提升、職業思維引導等方面考量設置課程目標,目標既要有普適性目標,又要結合社會需要、專業發展,建立具體化、指導性強、專業性質明顯的目標體系。
(1)知識應用能力:能運用職業生涯規劃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進行個人特質測試、個人成長管理、職業目標選擇;(2)問題分析能力:能正確表述與專業相關的崗位職責、崗位要求,能結合個人實際情況、所學專業知識、社會發展需要進行職業規劃選擇,明確專業、職業關系邏輯;(3)
綜合應用能力:能夠運用所學職業知識(如性格興趣測試、職業目標規劃等),結合專業學習,建立個人職業發展規劃方案;(4)設計能力:能夠根據所學知識、實習實踐,設計或優化符合行業要求和企業管理訴求的工作內容、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5)溝通能力:能夠就職業規劃相關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6)終身學習能力:能夠跟蹤專業發展應用前沿,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升科技應用能力和數據思維能力,以適應相關職業發展要求。
課程自標設置要立足授課專業,結合專業學習內容進行規劃,既要符合現實學情,又能體現前瞻性和未來思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授課在當下,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
(二)課程內容
目前高職院校授課教材多選用“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不同教材內容體系較為相似,多數教材側重理論知識,實踐內容較為缺乏;教學案例更新慢,教材案例跟目前學生學情存在距離感、生疏感,較難引起學生認同感、向師性。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思政元素要融入授課全過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思政元素包括:政治認同、國家意識、社會責任、職業道德、人格養成、創新創業、時代發展、技術賦能、工匠精神,在課程內容方面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性。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側重職業思維啟蒙喚醒,需要更加注重思維培養,思政元素需要融入教學的每一環節,在不同的章節需要側重不同的思政元素培養點。以王仁偉、賈杏主編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一書前3個章節為參考,以學校市場營銷專業大一學生為教學對象,梳理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的途徑[],見表1。
課程內容注重知識學習和學生能力培養相結合,課程內容要緊跟時代發展、社會需要更新,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革新不能閉門造車,要運用社會調研、企業走訪、名企合作、參與行業培訓等多種方式,了解行業發展業態,了解企業需求,協調高校培養和用人單位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課程內容中融入課程思政,不同章節側重不同思政點培養,思政元素融入講深講實,育人于課程教學中,注重思想品德、人文情懷和科學態度培養。
課程中實踐內容和理論教學緊密結合,依托校企合作、名企走訪、行業優秀從業人員講座等方式,帶領學生進入現實工作環境,幫助學生樹立職業意識。
(三)課程評價
以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多采用結果性評價方式,多以論文或撰寫職業生涯規劃書方式結課,考查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實際指導性、連續性,課程對于學生的指導價值大打折扣,需要改變課程評價方法,使用過程性評價方法。
以能力提升為主,注重過程性評價。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應注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授課過程中增加任務性作業,不同學習版塊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驅動學習:(1)入學前進行職業意識的調查,了解學生對于自身、專業、未來職業的想法,通過數據統計做好課程內容大綱;(2)引進人格測試工具,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自己,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記錄、指導;(3)設置職業人物訪談,鼓勵學生挖掘身邊人成長案例,如專業老師、學長學姐、親朋好友等,做好訪談提綱,讓學生在訪談中更好地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成果;(4)“引進來”,引進企業人員、專職職業規劃師等優秀人員,建立一支專業過硬、結構合理、素養優良、專業職業相結合的授課團隊,增加授課的有效性、針對性及指導性;(5)“走出去”,課程中設置實踐課時,根據專業特點選擇合理的實踐方式,讓學生體會真實的工作環境,增加學生的職業感知;(6)課程結束前,幫助學生制訂職業生涯規劃,建立學生成長檔案,成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小組,并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建立追蹤、反饋、調整機制,把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7)組織校級職業規劃大賽,根據專業、年級特點設置不同賽程、賽道,旨在幫助學生養成職業規劃思考習慣,以賽促學,提高學生職業規劃能力,提升學生規劃、溝通、展示能力,培養學生全面職業素質;(8)做好課程銜接,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新創業等,根據學生年齡、學期、專業特點,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注重課程過程性、連貫性、聯系性、指導性。
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強化就業育人、加強課程體系建設。職業生涯規劃課是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學習規劃方法、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成長成才、職業精神萌發的沃土,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課程體系建設要注重德育,重視思政元素融入,緊跟時代發展不斷革新,重視理論結合實踐。
結語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重點方向在于引導學生認知自我、認識職業世界、培養職業規劃意識,課程體系應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方式3個方面根據專業特點、職業特色、社會發展需要,融入思政元素,建立一套具有指導性、發展性、連續性的課程體系,把對學生的指導做得深入、實處、長遠。
本文系鄭州醫藥健康職業學院2024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高等職業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中課程思政的滲透與融合模式研究》(項目編號:zylx20242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濤,楊穎,何睦.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論析[J].中國軍轉民,2024,(15):212-215.
[2]劉合新.課程思政理念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路徑探索[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5):120-123.
[3]王美慧,趙嘉爍,白敏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24,(12):75-77.
[4]張潔.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計與實施的有效性評估[J].綏化學院學報,2024,44(12):124-126.
[5]周鈺婷,沈佳君.思政元素融入“市場營銷學”課程路徑研究[J].公關世界,2025,(04):134-136.
[6]趙玉瑜.思政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的理論探索與路徑分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05):83-87.
(作者單位:鄭州醫藥健康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