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漢市黃陂區創新提出構建以“啟智潤心,和美向上”為核心理念的德育品牌體系,全面推進德育課程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設,切實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性、感染力,為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區域教育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啟智潤心”,指的是發揮黃陂區域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以智慧啟迪思維,以文化浸潤心靈,注重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塑造的深度融合;“和美向上”,指的是積極探索家校社育人模式,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培育美好心靈品質,倡導積極進取、向善向美的精神追求。黃陂區教育局通過打造“啟智潤心,和美向上”德育品牌,培養“德才兼備、身心和諧、具有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少年。
課程育人:構建“啟智潤心”課程體系
開發特色德育校本課程,構建“五育”并舉新體系。黃陂區實驗小學開發“榜樣引路”系列課程,將58位全國道德模范、荊楚楷模等本土先進典型事跡融入教學,形成涵蓋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四大板塊的特色課程體系,同時整合“二程”家風故事,編撰清廉教育讀本《美雅清風》,開展“蓮池洗手,廉潔一生”特色活動;塔耳小學基于木蘭文化,編寫了《紅色木蘭》《木蘭詩文集》《木蘭紅葉》等校本教材,同時利用將軍廟、木蘭將軍墓、木蘭廣場等教育基地深入開展特色校本實踐活動;姚集小學開設《愛游武林》《愛上武林》《武林英雄》系列課程,大力發揚武術健身操,并推進午間武術訓練,成立武術興趣社團。
立足學科德育本質,打造思政融合新課堂。橫店中學在幾何教學中融入本土非遺文化,以“魯臺山古建中的軸對稱智慧”為案例,結合古建筑保護實踐,強調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尊重;祁家灣小學聚焦鄉村振興,開設“田園德育課堂”,通過認領責任田、農產品義賣等活動培養學生勞動精神;盤龍城第一小學將府河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引入科學課堂,引導學生在水質監測、生物多樣性調查中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活動育人:深化“和美向上”主題實踐
創建“最美班級”品牌,將德育融入班級管理。華中師范大學附屬航天龍城小學構建“智囊團一全員擔當”班級管理機制,激發每一名學生對集體的歸屬感,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盤龍城第五小學推行“班級崗位責任制”,設置衛生監督員、圖書管理員等崗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培養責任意識。此外,部分學校依托“最美班級”評選活動,通過班規制定、習慣養成評比等環節,推動學生從“他律”轉向“自律”。目前,黃陂區“最美班級\"創建活動已覆蓋65所中小學,有效促進了班風、學風、校風建設。
開展優秀學生評選活動,發揮榜樣引領作用。橫店中學推出“十好”標兵評選,圍繞“理好發、穿好衣、背好包、走好路、說好話、寫好字、掃好地、做好操、上好課、交好友”細化標準,通過家長和學生共同提名、投票,評選出品學兼優的標兵并展示其事跡;黃陂區實驗小學結合國學教育特色,開展“七彩美德少年”評選,圍繞“仁、義、禮、智、信”等維度,評選出在孝親敬老、誠信守禮、勤學創新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這些評選活動不僅關注學業成績,更強調品德修養、社會責任和綜合素質,為全區中小學生樹立了可學可比、可感可知的標桿,有力推動了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創新德育活動形式內容,提升實踐育人實效。前川街第六小學結合“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紅色資源,組織學生參觀新四軍第五師陳列館、重走鐵軍路,并通過“紅色故事會”“清洗紅領巾”等活動,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天河航天小學結合武漢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開展“小小航空夢”職業體驗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機場運控中心、模擬空管調度,培育新時代工匠精神;盤龍城第一小學利用商周遺址博物館資源,讓學生在文物修復體驗、青銅器紋飾臨摹中傳承中華文明。
協同育人:打造“家校社”三位一體生態圈
強化家校聯動,夯實育人基礎。蔡榨小學創新開展“提燈引路·悅見蔡榨名人”紅色思政課,邀請家長參與研學實踐,共同挖掘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增強家校共育實效;針對家長因工作繁忙難以參與學校教育的難題,天河航天小學創新推出“親聯家校”微信小程序,設置問卷調查、校長直聯、問題反饋等功能,家校溝通效率顯著提升,家長滿意度從 63% 增至 92% 學校獲評黃陂區清廉學校建設一等獎;盤龍城經濟開發區設立校家社協同育人示范點,通過家長會、家訪、家長課堂等形式,激發家庭教育動能,系好學生成長“第一粒扣子”。為打破家校溝通隔閡,在全區推廣“家校彩虹橋”21天實踐活動和“走進孩子心里”開放日活動,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引導家長和教師關注學生優勢和心理狀況,改善親子關系,有效緩解家校矛盾。
活用社會資源,拓展育人網絡。區教育局聯合文明辦、檢察院、婦聯等8部門開展暑期關愛行動,推出法治情景劇、模擬法庭等87項特色活動,覆蓋學生2.3萬人次;常態化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區檢察院選派32名檢察官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開展反校園欺凌等專題教育156場;聯合科協開展“院士專家進校園”活動,邀請26名科學工作者走進黃陂區10所中小學,培養青少年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除此之外,各學校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資源條件深化活動開展,如黃陂區第一中學邀請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吳仁彪等杰出校友返校交流;黃陂區第二中學聯合社區開展“家風傳承”活動,組織學生撰寫《給父母的一封廉潔信》,推動家庭與學校共同培育崇德向善的家風文化。
文化育人:浸潤“和美”校園文化氛圍
結合校情生情,創建“一校一品”。黃陂區通過特色德育品牌建設,實現從“常規育人”到“特色育人”的跨越,逐步打造“德育特色示范校”。黃陂區實驗中學立足“尊重教育”理念,構建“美麗德育”模式,以“心靈更美麗”為核心,倡導“德為首,美為媒;發現美,傳遞美,共生美”的育人原則,其“美麗德育”成果獲武漢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學校被評為武漢市有效德育建設工程先進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附屬航天龍城小學依托高校合作優勢,打造“陽光+”德育品牌,通過陽光課堂、陽光社團、陽光家校,構建“三位一體”育人網絡,推進學生全面發展。
建設書香校園,涵養閱讀文化。貫徹落實全民閱讀戰略,以“書香校園”建設為抓手,通過經典誦讀、讀書節活動、家校共讀等形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閱讀育人體系。黃陂區實驗小學打造“書香長廊”,學生自主管理3200冊圖書,同時每周升旗儀式設置“文明故事我來講”環節,以經典故事涵養品德;黃陂區實驗中學實施“讀名著計劃”,并通過課本劇展演、讀書筆記展覽等形式深化理解,每學期舉辦全校性讀書成果交流會,形成“讀一思一行”閉環。
聚焦藝術素養,培育活力社團。各校立足本土文化特色,結合學生興趣特長,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作為“武漢市戲曲進校園市級示范校”,四黃中學連續七年組建戲曲社團,培養出董哲鳴、朱奧唯等優秀學員,兩人憑借京劇《智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曲目被黃陂楚劇團錄取,成為定向培養的戲曲后備人才;前川街第一小學構建覆蓋全學段的科創社團課程體系,結合“創客+”理念,分層次推進科技教育,其“火星移民”機器人編程項目曾獲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一等獎,2023年該校在世界物聯網博覽會青少年物聯網創新創客大賽中獲一、二等獎;前川街第五小學培養出黃陂區首位國奧隊員劉浩帆,校足球隊成立17年來,已有5人入選國少隊,40余人進入職業梯隊。
面向未來,黃陂區將從以下三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深化品牌內涵,重點推進“德育特色示范校”創建工程,完善“新三好學生”“五星德育好少年”等多元評價機制。二是拓展資源平臺,開發系列化、特色化的德育課程,打造數字化德育課程資源庫,構建區域德育資源共享體系。三是強化隊伍建設,建強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實施“德育名師工程”,培養一支更加專業化、更具創新能力的德育骨干隊伍。
責任編輯/王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