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和各省市的教育規劃綱要相繼頒布,均對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一些與時俱進的新要求,如:以職普融通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推動有條件地區將高等職業教育資源下沉到市縣;高中階段不做職普比例限制;推動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融合發展;穩妥推進綜合高中試點;加強優質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銜接培養;加快推動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全面達標;加大教育經費對職業教育的支持等。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政策要求,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職教力量,在此,我們結合宜昌中等職業教育治理實踐,談一些看法和體會。
消除誤區,正確看待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價值
誤區一:高中階段職普分流加劇了社會焦慮。職普分流并不是加劇學生和家長的焦慮的癥結所在,中職學校真正的分流對象是一般高中,即使取消中職學校,也只是擴大了一般高中的招生規模。而對于這一部分學生來講,如果進入中職學校,上大學的途徑反而比就讀普通高中多。近年來,一些家長和考生放棄普高選擇中職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2024年,宜昌市15所中職學校共錄取中職新生10107人,其中,超過普高線的學生達1237人。超過普高線的學生就讀中職,說明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正在改變,對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更理性、更有前瞻性,對職普分流更理性。
誤區二:很多人把職普融通說成普職融通,并且認為融通的趨勢就是淡化中職教育地位。職普融通是“職”在前面,區別于普職融通。教育部職成教司司長彭冰柏指出,要積極探索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融通的途徑,推動職業院校成為普通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勞動教育的基地;可考慮依托職業學校建設一批中小學職業體驗中心,開發一批職業啟蒙示范課程,打造專兼職結合的職業啟蒙和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提升中小學教師職業啟蒙教育教學能力。因此,職普融通的本質應是服務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同時也是創新基礎教育的育人路徑,要通過發揮職業院校的優勢,為普通教育學校的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職業啟蒙教育、勞動教育等。
誤區三:高中階段教育就是普通高中教育。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卻被一些媒體解讀為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誤導公眾、制造焦慮。實際上,高中階段教育包含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技工學校等,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不是擴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也不是擴大高中學位供給。高中階段學位擴容,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應該同步進行,國家提倡高中教育多元化發展、特色化發展,在擴容的過程當中,中職學校、普通高中,綜合高中、藝術高中、科技高中這些特色高中的發展都應當得到重視。
保持定力,持續提升中職學校內涵建設水平
辯證看待政策變化,打好中職學校陣地保衛戰。不管政策怎么變,職業教育辦出內涵、質量、特色、品牌是根本。我們應該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辦好高質量中職教育,為“人人成才、人人出彩”提供適合的教育支持。中職學校要進一步強化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做好自己、練好內功,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當前,我們應以辦學條件達標為契機,以“五金”建設為抓手,扎實推進中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要爭取在技能大賽、教學能力大賽和技能高考等方面多出成績。
積極穩妥試點綜合高中。綜合高中是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的重要抓手,綜合高中應該主要由普通高中里面的薄弱高中來試點,或者是由普通高中里面的薄弱高中聯合中職學校共同開展試點。
中職學校單方面舉辦綜合高中,應該審慎推進,須在課程設計、師資隊伍、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做好充分論證和準備后,穩妥實施。
做大做強貫通培養,推進職普融通走深走實。一是中職學校專業開設要對標區域高職院校,因為中等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從突出就業功能轉向職業基礎教育。其培養目標不再是開發學生直接就業的能力,而是開發他們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繼續學習的潛力。二是督導區域中職、高職院校加快推進一體化發展,以“ 3+2 ”為抓手,做大做強中高職貫通培養,以實際行動證明就讀“ 3+2 ”五年的學生將迅速成長,切實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三是積極推動高等職業教育資源下沉到產業強縣(市)。當前,宜昌市正在積極推動三峽職院與宜都市、三峽旅游職院與枝江市這兩個百強縣(市)的校地合作,建設三峽職院宜都校區、三峽旅游職院枝江校區,創新區域中高職一體化發展路徑,為縣域社會經濟發展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打造職教新的增長點。
加強職業教育宣傳,進一步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如何扭轉社會對中職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強社會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宜昌市教育局提出了“六進六有”的職業教育宣傳要求,即:走進校園宣傳育人有氛圍、走進課堂宣傳師生有風采、走進實訓室宣傳辦學有特色、走進賽場宣傳創業有本領、走進考場宣傳升學有通道、走進企業宣傳就業有優勢,以“六進六有”為抓手,打造職教宣傳宜昌范式,有力營造全社會充分了解、積極支持、主動參與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李慕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