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輕的工作室在教育出版的賽道上,始終帶著一個樸素的問題前行:“我們的書,真的能幫到孩子和老師嗎?”
“我們希望將‘美以載道’和‘文以載道’的雙重精神融入精品圖書的打磨之中,讓教育出版真正服務于人的生長。”(以下簡稱“上教社\")美文工作室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飽含深情地說。“美文”,名載其志,業承其名,名字與事業互為注腳,仿佛冥冥之中的使命召喚。
作為上教社探索品牌化運營的重要實踐,美文工作室自2024年4月正式成立以來,以“服務于人的生長”為出版理念,秉持“站在人這邊”的宗旨,在教育學術、教育人文、兒童閱讀、兒童哲學、科普通識等領域持續深耕。它不追逐風口,卻總能敏銳捕捉教學實踐中的真實需求;它不貪求規模,卻讓每本推出的圖書都自帶生長力。這個年輕的工作室在教育出版的賽道上,始終帶著一個樸素的問題前行:“我們的書,真的能幫到孩子、老師和家長嗎?”劉美文帶領她的團隊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便走出一條兼具溫度與力量的道路。
服務于人的生長
美文工作室的誕生,離不開三個關鍵詞:堅守、偶然與信任。
2023年3月,有著10余年出版工作經驗的劉美文入職,擔任教輔分社副社長,開始了她在上教社的工作。很快,她便立項了“世界兒童哲學經典文庫”項目,后續又策劃了一系列教育人文、教育學術、科普通識等相關圖書。這些圖書選題扎根教育本質,體現出強烈的人本主義精神氣象。
“我是一個典型的人本主義者。”劉美文說,人本主義主張以人的需求滿足、潛能發展和自我實現為核心,強調人的尊嚴與價值,“我認為教育出版應當以青少年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剛需、痛點以及相應的策略為核心,聚焦人文關懷和核心素養培育,從而推出精品力作。”
美文工作室
劉美文對教育意義的深刻理解、對圖書選題的精益求精,以及對出版事業不知疲倦的熱愛,被社領導看在眼里。“你策劃的這些書跟教輔沒啥關系,不如單獨成立個工作室吧!”社領導的提議來得并不突然。彼時,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正在探索圖書品牌化運營,上教社已成立“萬鏡工作室”作為先行實踐,美文工作室的成立正好是圖書品牌化的持續探索。劉美文也深知,這不僅是社領導對她工作能力的信任,也是對她的一次考驗,更是踐行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的一個良機。
經過半年的籌備,2024年4月1日美文工作室正式掛牌。以人本主義為原點,美文工作室提出“站在人這邊”的宗旨。“這里的‘人’不單指讀者,也包括我們的作者和工作室的所有伙伴,希望美文工作室圖書出版鏈條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實現多維立體的‘人的生長'。”隨后,劉美文召集了兩位有著同樣價值觀和出版理想的同事,搭建起了工作室的雛形。
美文工作室迅速確立了三個出版導向:第一,從教育、人文、學術層面,讓教師和家長在“教”和“育”的過程中得到正確的引導,進而改變他們的教育方式;第二,重視青少年基礎能力,即閱讀和思辨能力的培養;第三,著眼青少年未來素養的提升。“閱讀能力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個人實現成長的最重要的路徑,而思辨能力則是深度思考的必要條件。教育出版不是迎合,而是一種引領和塑造,是社會不斷進步的基礎建設,因此教育出版人一定要有著眼未來的自覺。”劉美文告訴記者。
清晰、多維的規劃讓美文工作室的各項工作如網一般交織在一起。2024年11月,團隊集齊編輯、營銷、美編在內的6位伙伴后,工作室的各個環節終于如齒輪般緊密咬合運轉起來。作為一個大部分成員是新人的“全新工作室”,劉美文深知這既是優勢,也是挑戰。
優勢在于新生事物沒有歷史包袱,社里給予工作室一定的空間自由度和時間窗口期,可以盡情嘗試新的打法,探索新的領域,既能夠依托教育大社的資源優勢,也有足夠靈活的機制進行創新。
挑戰也顯而易見。教育出版近年的市場環境有目共睹,人口出生率下降、市場頭部玩家也在迅速迭代,傳統出版社需要積極擁抱市場,而工作室就肩負著在市場前端沖鋒的使命。因此,團隊不僅要推進三個導向的出版工作,確保選題質量和審美調性的水準,還要以高度市場化的標準和要求開展營銷工作,重構服務,整合渠道,各方統籌,同步推進。
然而,不論挑戰多么艱巨,美文工作室“服務于人的生長”的理念不會變。在劉美文看來,教育出版的競爭從來不是流量的比拼,而是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守住“解決真問題、創造真價值、獲得真成長”的初心。“所有人都在說學習很重要,但鮮少有人告訴孩子學習為什么重要。我們希望通過解讀學習的本質一不僅是個人實現社會價值的必經之路,更是全人類追求向上成長的一種本能,讓孩子對‘學習為什么重要’這個根本性問題產生‘元認知’,從而激發出孩子在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幸福的能力,實現‘學以成人、讀以成人',做書人也因此獲得了職業尊嚴與成就感。
而這一目標的實現路徑,正是通過一部又一部扎實的作品壘就的。
回歸教育本質
成立一年有余,美文工作室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一《教育家精神偉大心靈的時代回響》《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一舉登上上教社2025年上半年暢銷榜前兩名。前者是當代教育名家成尚榮先生的心血之作,解決一線教育家精神闡釋、解析、傳承、踐行的痛點難點問題,契合了當前“教育家型教師”培養導向,成為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的必讀書,上市不到半年重印4次,總印數達7.6萬冊。后者則呼呼回歸教育本質,批判傳統功利主義教育,提出以“關心倫理”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推動教育理念朝著人文關懷的方向發展,被多地列為教師培訓的重要讀本。

此外,《世界如我們所教:問題解決者培育手冊》《巴學園的父親:小林宗作傳》《種子落在泥土里》《破曉:中國學校十年進化史》(上、下)、《教育,在之間》《閱讀是最好的陪伴:校長爸爸給孩子的親子書單》《成為高期待教師》《膽敢教書》《思考步法A-Z:AI時代元認知入門》以及“講了100萬次的中國神怪故事”系列、“未來少年”書系等,均體現了美文工作室鮮明的選題標準和審美調性,在全社營銷、發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讓美文工作室迅速打響品牌名號,在教育出版領域打出一張屬于自己的閃亮名片。
2025年上半年,劉美文還憑借與知名兒童閱讀推廣人、資深教育出版人徐冬梅多年的合作基礎,促成美文工作室和“親近母語”品牌的強強聯合,以價值理念高度一致的“教育同行者”身份,陸續合作推出《日有所誦:第七版》(一~六年級)以及《日有所誦·幼兒版》《日有所誦·英文版》、“明亮的閱讀課”“明亮的寫作課”“閱讀力測試”等書系,對于過往版本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升級。
在插圖方面,《日有所誦:第七版》(一~六年級)與浙江傳媒學院插畫系合作,為圖書封面與內文中的960篇文本全部重新繪制插圖,力求每一幅插圖都在雅致精巧的基礎上,反映文本的深層意蘊。新版上市后收獲一片好評。
在圖書內容選編上,親近母語作者團隊也下足了功夫。在保留經典篇目的同時,精選更新200個篇目,新增24個專題,讓孩子通過“日有所誦”實現語言和精神的共同成長。同時,第七版通過技術賦能,加深圖書與兒童的互動性——邀請鞠萍等央廣名家范讀,并升級全新助讀系統和全免費誦讀打卡、AI測評功能。這些功能不僅吸引兒童讀者,也調動了許多老師和家長的積極性。
抵制盜版更是一場硬仗。此前,“日有所誦”這個深耕18年的暢銷書系,早已成為不法盜版分子眼中的“香悖悖”,廉價的油墨紙張與大量的錯別字嚴重影響了兒童的閱讀健康,對品牌聲譽和收益也造成了極大影響。劉美文說:“這次我們社里下定決心,寧可付出高成本代價,也要堅守出版人的職業尊嚴和底線。”為此,《日有所誦:第七版》(一~六年級)中的每本書都被貼上溯源碼,讀者掃碼就能驗證真偽。同時舉全社之力嚴格控價,將合作平臺售價全部控制在8折以上,確保了正版書籍的市場流通。
守住品質的底線,市場一定會給出正向的回應。通過一系列升級,《日有所誦:第七版》(一~六年級)突破了原有瓶頸。公開信息顯示,6冊圖書全部躋身4月全國零售榜單前30名,上教社首次成為單月全國出版社零售市場銷量TOP100榜單的第4名。
未來,美文工作室希望攜手“親近母語”,構建起能運用于學校、家庭、社會機構等多場景的“中國孩子自己的語言學習綜合解決方案”。這既是順勢而為順應“深人實施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的最新要求,成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落地抓手;又是事在人為在上教社領導和同人的鼎力支持之下,讓美文工作室能夠有底氣做“堅守中勇敢的探索者,迭代中突破的前行者”,見證并推進兒童閱讀向更縱深的方向發展。
編輯中的教育者
回看劉美文的職業軌跡,“教育者”的印記從未淡去。
劉美文出生于湖南常德,是一位敢闖敢干的“湘妹子”。“美文”這一名字由曾祖父所起,命運的緣分好似那時起便栽下了種子。劉美文的父親非常重視培養劉美文的閱讀習慣,從不吝嗇為她購書訂刊,閱讀便成為她年少時期的教育啟蒙,對書的熱愛與渴求自小便根植心中。
從師范學校畢業后,劉美文成為湖南當地一所鄉鎮中學的語文老師。對于教育事業,劉美文始終保持熱忱。她以高度的共情力、包容性和清晰的表達能力、鼓舞能力,與每位學生建立起正向連接。劉美文仿佛是天生的教育者,育人的同時也療愈自己,很快在學校得到了學生的喜愛和追隨。在教書近十年之后,劉美文自覺職業發展遇到瓶頸,與此同時,命運給予了她一個遷往上海生活的機會。劉美文希望自己在過去教書育人的經驗之上,多嘗試一些人生方向,“如果做一名教育出版編輯,應該能比站在一方講臺影響到更多人”。
離開教職崗位的劉美文毅然轉身投人教育出版事業。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讓她深知教育的復雜性和個體的差異性,這一認知讓她策劃出版的圖書更貼合教學一線場景。為了不脫離教學實踐,劉美文至今仍然保持到教學一線聽課的習慣,甚至在業余時間開設公益閱讀寫作課,幫助學生的同時,也慰藉自己懷念三尺講臺的心。
只有真正理解、熱愛教育的人,才能做出打動人心的教育類好書。合作多年的親密師長徐冬梅評價劉美文是“編輯中的老師”。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劉美文的教育出版理念始終扎根教育一線,也讓她在面對教育變革時擁有更加敏銳的洞察力。
“現在的孩子完全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他們接收信息的方式是極度碎片的。數字化在為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削弱了人類深度閱讀和深度學習的能力,這是教育出版與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最大挑戰。”這些問題使她憂心忡忡,同時也更堅定了她做好教育出版事業的決心。她認為,教育出版應當成為應對這一挑戰的抓手,先從微觀層面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家長的教育觀念與教師的教學策略,進而從宏觀層面推動整個教育生態的良性循環。
面向未來,劉美文還有很多規劃。在圖書產品方面,她希望在已搭建的產品體系的基礎上,持續推出“親近母語”“兒童哲學”“萬物共生”“思辨閱讀”及“未來教師AI必修課”等厚植根基、引領未來的系列精品力作。在團隊建設方面,她希望將現有的“學習型團隊”提升為“幸福型團隊”,為工作室每一位成員的職業發展鋪設好一條適合的路。此外,劉美文還希望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學者、專家、名師團隊,構建教育學術共同體,這既是美文工作室的選題庫、資源庫,也是為打造上教社美文工作室的教育出版智庫積蓄發展能量。
成立一年多,美文工作室像一株扎在教育土壤里的植物,不疾不徐地生長—它的根系是“站在人這邊”的樸素宗旨;它的枝葉是一本本扎根教學現場的圖書;而滋養它的陽光雨露,則是劉美文與美文工作室團隊始終未變的“以人為本”的教育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