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數字化電子發票(以下簡稱數電發票)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推廣應用,這也是稅收征管方式從“以票管稅\"向“以數治稅\"轉變的重要標志。“數電發票 + 大數據”會精準識別并自動推送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稅務違法行為的風險點,尤其是進項與銷項不匹配、銷項或進項激增的企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將會大幅度提升,本文將結合數電發票的特點對此作簡要分析。
數電發票的推廣應用是“以票管稅\"到\"以數治稅”的重要標志
隨著科技水平、經濟業態、稅制的發展,發票作為商事交易的重要原始憑證,完成了從手寫發票到機打發票、電子發票再到數電發票的變革。
相較于紙質發票,數電發票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領票流程、開票用票、額度調整三個方面,有利于簡化交易過程、節約人力物力從而實現降低企業交易成本的效果。
數電發票的領票流程更加簡便。符合條件的新辦企業納稅人可以基本實現\"開業即開票”,因為納稅人不再需要預先領取專用稅控設備,可通過“賦碼制\"和\"賦額制\"獲取發票號碼以及發票額度。
數電發票的開票用票更便捷。納稅人只需登錄全國統一規范電子稅務局,使用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即可進行發票開具、交付、查驗以及用途勾選等系列操作,享受“一站式\"服務。
數電發票的額度確定方式多樣。其一,月初賦額調整。即信息系統每月初自動對納稅人的發票總額度進行調整;其二,賦額臨時調整。即納稅信用良好的納稅人當月開具發票金額首次達到當月發票總額度的一定比例時,信息系統自動為其臨時調增一次當月發票總額度;其三,賦額定期調整。即信息系統自動對納稅人當月發票總額度進行調整;其四,人工賦額調整。即納稅人因實際經營情況發生變化申請調整發票總額度,主管稅務機關確認未發現異常的,為納稅人調整發票總額度。
實踐中已出現虛開數電發票案件
自2021年12月數電發票試點以來,已有多起虛開案件被查獲。這也提示納稅人,數電發票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運行效率的同時,納稅過程更加透明化,這也意味著稅收違法行為將更容易且更快被發現。
(一)上海破獲首例非法制造、銷售數電發票案
2024年11月27日,上海警方公布首例非法制造、銷售、使用假數電發票案件。今年1月,上海公安經偵部門在偵辦一起經濟犯罪案件中發現,犯罪嫌疑人沈某疑似利用一款制假軟件偽造大量數電發票對外出售。經查發現。沈某使用的這款軟件系從位于廣東的犯罪嫌疑人詹某明、詹某凌處購得。詹某明、詹某凌為牟取不法利益,設計開發了一套可開具假數電發票的軟件源代碼。使用者只要根據模板,輸人企業名稱、發票品名、開票金額等信息,即可生成一串假發票號碼以及所謂的“防偽”二維碼,從而得到一張假發票。隨后,犯罪嫌疑人詹某凌又通過社交軟件向包括犯罪嫌疑人沈某在內的50余人出售該軟件,犯罪嫌疑人沈某等人在購得軟件后,則以收取票面金額 1% 至 2% 不等的費用的方式,對外出售假發票十余萬張、涉及票面金額20多億元,購買該些假發票的企業或個人,多將假發票用于逃避繳納稅款、套取企業資金等非法用途。
(二)吉林查處一起利用稅費優惠政策暴力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及數電發票團伙案件
2024年3月,國家稅務總局長春市稅務局稽查局聯合長春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依法查處一起利用稅費優惠政策暴力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及數電發票的團伙案件。經查,犯罪團伙控制多家空殼企業,利用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在沒有真實業務的情況下,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926份,價稅合計1700余萬元。其中:數電發票326份,數電發票虛開金額328萬元。
(三)深圳警稅聯合破獲一起全國首例虛開數電發票案件
2023年3月,深圳市稅務局決定2023年3月30日起在部分納稅人中實行數電發票試點。2023年6月,深圳警稅聯合破獲全國首例虛開數電發票案件。經查,犯罪團伙控制15戶空殼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在沒有真實業務交易的情況下,涉嫌對外虛開生活服務類數電發票814份,價稅合計金額754.61萬元。
再生資源、煤炭、運輸等行業需更強化合規工作
(一)被認定虛開、偷稅的稅務行政風險激增
數電發票正式推廣應用后,發票管理將依托大數據管理體系,形成智能化、精準化的全鏈條監控,稅務機關對企業稅務遵從的智能檢查及稅務風險的智能預警力度將不斷提升。在“數電發票 + 大數據”的新格局下,對于面臨前端缺票之困境的行業企業而言,比如再生資源、煤炭、運輸等,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稅務合規形勢。對于再生資源、煤炭、運輸等行業來說,由于前端缺少發票的情形普遍存在,企業可能通過向第三方取得發票、財政獎補等方式減輕稅收負擔,這可能帶來進銷項不匹配、銷項或進項激增的問題,從而可能導致企業面臨被認定為虛開、偷稅的稅務行政風險。而且,增值稅的抵扣環環相扣,一旦一個環節的發票被確認為虛開發票,稅務風險將傳導至整個鏈條。尤其對于受票方而言,若其取得的發票被認定為虛開發票,那么可能面臨被認定為虛開或偷稅的風險,同時可能被要求補繳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及滯納金,甚至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二)刑事定性呈現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
無論是發票的開票方還是受票方,涉嫌虛開發票的,都有可能面臨被認定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虛開發票罪的風險。實踐中,還存在受票方取得虛開發票被判處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的情形。除此之外,數電發票推廣應用后,偽造發票的新形式也隨之出現,正如上述上海市查處的案例。由此引發的問題是,對于有真實業務發生但取得偽造發票的受票方,是否構成發票類犯罪。根據兩高司法解釋第十三條第三款,以偽造的發票進行虛開達到情節嚴重的標準的,應以虛開發票罪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六條第一款,非法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票面稅額二十萬元以上的,或者二十份以上且票面稅額十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定罪處罰;第十八條第一款,持有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稅額五十萬元以上的;或者五十份以上且票面稅額二十五萬元以上的,應當按照持有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定罪處罰。由此可知,受票方取得偽造發票的,可能會面臨被認定為虛開發票罪、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票罪、持有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的刑事風險。
企業稅務合規工作要有更高標準
數電發票為納稅人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務。與此同時,納稅人更應當看到數電發票背后所隱含的稅收征管方式的變化,從“以票管稅”到“以數治稅”,納稅過程將更加透明,稅務機關所掌握的信息也更加全面。“數電發票 + 大數據\"的稅收征管方式更是能實現對企業全生命周期以及交易全鏈條的監控,這對企業生產經營及稅務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隨著數電發票的推廣應用,新的發票偽造形式也隨之出現,那么對于受票方而言,又面臨不同的發票類犯罪風險。在新形勢下,如何在規范經營的同時做好稅務合規仍然是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作者單位:
北京華稅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