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立于1966年,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能源裝備企業。近年來,東方鍋爐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把“抓好黨建”作為企業發揮“六個力量”的重大抓手,探索出黨建引領保障新質生產力培育的“1351”工作體系,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核心功能不斷增強,為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1351”工作體系基本內容
“1”,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這一原則。“3”,在新質生產力培育中,堅決扛起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責任;堅決扛起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大責任;堅決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5”,聚焦增強領導力、宣傳力、組織力、變革力、統戰力“五個著力點”。最后一個“1”,為強化一個保障,構建大監督工作格局,保障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行穩致遠。
五力齊發
引領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壯大
著力增強領導力,把準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政治方向
一是提高站位把方向。堅持黨委“第一議題”制度,認真學習、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建立第一議題“四有”工作機制,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增強黨委把關定向能力。
二是明晰權責管大局。黨委深入落實“兩個一以貫之”,圍繞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相統一,積極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了黨委領導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強化了黨委對轉型發展工作的領導地位,嚴格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要求。
三是監督轉化保落實。黨委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在支委會、黨員大會、黨小組會層面推進“第一議題”制度,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黨委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工作安排在黨支部落地生根。開展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專項行動,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達標過硬,建強基層戰斗堡壘。開展“黨建引領戰新產業發展”立功競賽主題活動,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中檢驗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性、組織性、戰斗性和先進性。
著力增強宣傳力,凝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思想共識
始終弘揚被習近平同志評價為“泰山壓頂不彎腰、奮力拼搏、迎難克艱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東汽精神,通過積極構建“12321”企業文化建設工程,打造“東鍋跡憶園”,運用進媒介、進園區、進展廳、進班組“四進”方式,增強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轉型發展的堅定信心。
三是營造發展氛圍。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策劃系列主題宣傳活動,開展“一業一方案”宣傳策劃,宣傳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百余次。積極選樹戰新產業典型人物,形成“戰新產業出成果、出經驗、出人才”的良好氛圍。積極拓展宣傳載體和內容形式,形成“565”線上線下立體宣傳格局。
著力增強組織力,形成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人才支撐
一是實施“頭雁工程”,增強“領航”動能。黨委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常態化,集團內率先建立“一年一考評、三年全起立”激勵約束機制。該做法機制入選國資委《改革樣本: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案例集》。
二是實施“動力工程”,增強“創新”動能。黨委大力推進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培育工作,動態完善高層次人才引育圖譜,制定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規劃,引進培育各類高層次人才,牽頭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項目,申請專利1900余項,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對戰新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實行科技創新首席專家和總師制度,發展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國家級和行業級創新平臺。
三是實施“強基工程”,增強“轉化”動能。黨委創新工程碩博士校企聯合培養“ 1+3 ”工作模式,建立工程碩博士專業實踐“三個一”跟蹤協調機制。
一是凝聚發展共識。黨委構建了班子例會、黨委常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和個人自學的“ 3+1 ”學習機制,推行“兩學”模式,黨委命題、班子成員領題調研,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作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論依據和推動發展的最大底氣。建立黨員學習教育“五講”機制,形成“書記講黨課、專家講創新、先模講事跡、能手講方法、黨員講體會”的“五講”教育體系,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積蓄奮進動力。
黨委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大力選拔“好干部”到戰新產業主戰場引領發展,積極提拔推動戰新產業發展取得突出業績的優秀領導人員。
二是增強發展信心。黨委始終牢記習近平同志視察東方電氣時做出的“做排頭兵、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選拔“好干部”到戰新產業主戰場引領發展,積極提拔推動戰新產業發展取得突出業績的優秀領導人員。每年實施干部素質提升工程,提升轉型意識和改革精神;積極推動領導人員跨部門、跨專業、跨領域交流互動常態化,為推動戰新產業發展培養復合型企業家。推實施技能人才培養開發機制,培養適應智改數轉的“數字工匠”,推動車間全面智能化精益化綠色化改造,提高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推進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搭建工匠培育平臺,培養一大批全國勞模、全國技能大賽一等獎、省市級工匠大師、青年崗位能手、集團和公司高層次技能人才。
著力增強變革力,打破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制度束縛
東方鍋爐黨委積極改革同新質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改革成效獲得2023年度中央企業“雙百行動”標桿企業第10名的好成績。
一是變革管控模式,釋放產業活力。加大新產業制度供給,制定“雙百行動”改革方案,實施“兩攻堅、三深化、一引領”改革工程,打破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固有制度。在集團內率先提出“一業一策、一企一策”機制支持新產業發展,實施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方式。積極運用多種所有制經濟賦能新產業發展,在新產業發展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外合資經營等經營模式,在氫能產業實施多輪股權融資尋求戰略投資和耐心資本。
二是變革創新模式,加快成果轉化。黨委運用“摘標賽馬”“揭榜掛帥”機制,面向全球發布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科技創新項目,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聯合研發、協同創新,借助外腦大幅縮短研發周期,提高新質生產力培育效率,推動東方鍋爐快速進人化學鏈燃燒技術、智慧安全、電解水制氫等新領域。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創新中心等能夠支撐高水平創新的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促進生產要素融合創新,在燃料電池、光熱、先進煤電等領域完成11個省部級平臺建設,在氫儲運加注裝備領域建成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
三是變革激勵模式,加快資源配置。黨委制定支持戰新產業發展的專項人才激勵政策,推行戰新產業“選調生”計劃,鼓勵優秀人才向戰新產業流動。制定新產業新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專項激勵機制,鼓勵創新資源向戰新產業聚集。大力支持戰新產業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實施高層次人才工資單列機制,推行協議工資,建立戰新產業局部薪酬高地。推行中長期激勵機制,試點開展員工持股、項目收益分紅、項目虛擬跟投。建立覆蓋全員的“獎優罰劣、優勝劣汰”機制,推行“兩個合同”和“全員競聘”。構建“主業帶新業”工作模式,建立新產業市場開拓任務與傳統產業市場人員激勵掛鉤機制。
著力增強統戰力,匯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合力
一是抓好統戰工作,匯集團結奮進力量。黨委定期組織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召開統戰工作座談會,聽取推動戰新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號召統一戰線廣大成員積極投身戰新產業主戰場建功立業。圍繞新技術新產業組建統一戰線成員牽頭的建言獻策工作室,針對氫能、化學鏈燃燒等戰新產業發展需要突破的顛覆性、引領性技術立項攻關,取得創新成果,部分獲得國務院國資委和集團級表彰。
二是抓好工會工作,匯集群眾智慧力量。黨委定期研究工會工作,舉辦宣講會、事跡報告會等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動員廣大職工群眾全力支持、積極投身戰新產業發展。針對戰新產業發展短板和瓶頸,黨委點題,工會組織圍繞“四創兩提”開展勞動競賽、奧林匹克技能比賽,建立評比表彰和崗級晉升掛鉤機制,引導職工群眾在推動戰新產業發展中充分展示聰明才智。在戰新產業大力開展精益班組建設,推進“五小”活動,提高投入產出比,核電裝焊作業組獲“全國工人先鋒號”。
三是抓好團青工作,匯集青年科技力量。黨委定期研究青年工作,研究出臺《青年綜合能力提升“攀登”工程實施方案》,每年舉辦青馬工程集中培訓班。黨委召開青年科技人才座談會,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賽道上組建32個青年突擊隊,多項青年創新攻關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和宣傳,東方氫能團支部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核電深孔鉆崗獲團中央“全國青年文明號”,多名青年骨干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技能比賽一等獎、集團級首席專家等稱號。

構建大監督格局
保障新質生產力培育行穩致遠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系列重要論述,企業結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統籌協同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企,創新開展“三道防線”建設,形成“業務監督、職能監督、執紀監督”的大監督格局。

董事會下設審計與風險委員會,實現重大決策過程業務監督全覆蓋,建立企業首席合規官,設置合規專員,在新技術研發、新產品設計、新產業投資等業務執行環節做到源頭識別和防控風險隱患。法務風控、財務管理、戰略投資、技術管理和黨委工作部門等職能部門針對戰新產業方向抉擇、投資并購、經濟合同、風險識別、干部選用、決策過程、
人才選配、黨組織建設、品牌宣傳等重要事項進行重點研究并審核把關,履行職能監督職責,推動戰新產業資源配備到位、舉措執行到位、風險防范到位。紀委、巡視巡察、審計監督等部門針對戰新產業領域開展政治監督、違規經營監督和違紀違法監督,開展戰新產業從業人員的廉潔文化、合規文化建設,對違規違紀敢于執紀“亮劍”。
東方鍋爐黨建引領保障
新質生產力培育成效
全員堅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信心達到新高度。東方鍋爐戰新產業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戰新產業新生效合同同比增長 21% 。在戰新產業大力發展的背景下,推動東方鍋爐新生效合同、營業收入等主要經營指標連續三年持續創歷史新高,穩居行業第一。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信心決心高漲,職工滿意度、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新質生產力引領企業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效。東方鍋爐連續五年研發投入強度超過 6% ,戰新產業立項科研課題占比近 70% ,開發出行業首個單槽最大兆瓦級PEM電解水制氫系統、國內首個兆瓦級“氫儲電熱冷”五聯供系統;成功研制全球最大5兆瓦化學鏈示范裝置,入選國家發改委中歐綠色合作十大典型案例。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熱電提質增效,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供電煤耗降至世界領先水平。
新質生產力引領企業產業創新取得新成果。東方鍋爐戰新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形成‘ 1+6,, 產業格局。“1”,清潔熱電,“6”,氫能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綜合能源產業、電站服務產業、高端容器產業六大新產業。氫能產業實現多地域、多場景、全鏈條突破。新能源產業中標多個光熱電站聚光集熱系統。綜合能源產業中標多個多能耦合智慧低碳供能示范項目熔鹽儲罐與蒸發器系統。循環流化床鍋爐市場遙遙領先,660兆瓦及以上先進煤電鍋爐市場占有率行業第一,F級以上燃機余熱爐市場占有率行業第一。
新質生產力引領企業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東方鍋爐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構建新產業。在內部,實施“綠色化、精益化、數字化”的“三化”工程,推進數智綠色工廠建設全覆蓋。在外部,通過新技術、新產品引領行業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東方鍋爐提供的節能環保產品、氫能產品、電站服務改造、光熱產品、儲能產品、熱電降耗產品等每年為“雙碳”減排做出應有貢獻。
新質生產力推動企業服務國家戰略彰顯新擔當。東方鍋爐成功為哈密光熱示范項目、第三代自主核電“華龍一號”漳州核電穩壓器、世界最大容量紅河70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大唐鄆城1000兆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鍋爐、等一批國家示范工程和重大項目研制高端裝備,實現了全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發電裝備由東方鍋爐研制提供的市場業績,為我國能源安全保供發揮了頂梁柱的作用。
(作者系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