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重大的舞弊,只是舞弊存在的時間不夠長而沒有變得重大”。國際注冊舞弊審查師協會(ACFE)創立者約瑟夫·T·威爾斯(JosephTWells)的這句話讓審計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人性是貪婪的,審計發現的問題可能僅是冰山一角。舞弊因其隱蔽性,在審計發現時往往已經造成了重大損失。
據ACFE統計,舞弊給企業造成的損失高達年收入的 5% 。該數字意味著一個百億級營業收入的公司,每年因舞弊流失利潤高達5億,而企業管理層都知道損失不只是直接經濟損失,還包括無形的公眾形象和市場聲譽,以及客戶、商業合作伙伴、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監管機構對企業信心等。
本文基于真實案例,以“一封不配合的實名舉報信”人手,層層深人,分三步揭示舞弊問題,并提出審計人的實戰感悟。
一、緣起: 不配合的舉報人
一天,公司審計部收到一封來自子公司轉發的實名舉報信,內容涉及子公司廢舊物資的處置,審計人都清楚這是一個舞弊的重災區。此時的舉報信已在子公司人員手中被滯留數天,因無法破解而被迫移交審計部。
在信中,舉報人張三(化名)稱供應鏈管理人員存在內外勾結減少物資稱重問題,但卻未能提供其他支持性證據。審計部嘗試聯系張三,但張三表示自己已不在本地并拒絕進一步溝通。
審計人員猜測其背后一定有苦衷,經過多次耐心聯系后,張三向審計人員坦誠說是害怕被報復。害怕被報復是舉報人正常的心態,這點審計人員非常清楚。對此,審計部不僅需要爭取舉報人的支持,還要盡快鎖定舞弊證據,破解謎團,以防生變。
二、破局:層層深入揭示問題
(一)總體思路
“人”是一切經濟活動的本源,是舉報核心的關鍵,抓住人心就鎖定了線索。因此,審計組的首要任務就是破解舉報人心理問題,同時秘密鎖定內部關鍵證據,以免打草驚蛇;其次是瞅準時機,精準亮劍,讓舞弊“人、財、物、文、源、像”盡在掌握之中;最后則是從源頭上斬斷黑色利益鏈,營造“讓壞人不敢做壞事,讓好人放心做好事”的氛圍。
(二)破解之法
第一步:內外撒網。
經周密策劃,審計部成立專項審計組,采取“內外撒網、雙管齊下”的思路展開工作。
一是外撫人心。針對舉報人張三的動機和目的以及其后顧之憂,審計組通過亮明身份、出具公司介紹信、明確免責獎勵以及保護舉措等,連續兩天與張三進行交流,進行心理疏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審計組的耐心勸解下,張三心有所安并答應配合調查行動,為真相提前水落石出創造了條件。
二是內鎖證據。審計組深知,一旦涉及廢舊物資,很大可能會出現問題,問題無外乎“價”“量”“流”。審計工作離不開一個“比”字,接下來,審計工作需要看一看、比一比。
首先,看價格。審計組從外圍迅速鎖定廢舊物資資料,通過審閱上一年度廢舊物資回收的招標結果,發現多項物資的中標價并非最高價,有違高價定標原則,且市場詢價程序成為一紙空文,而本年度廢舊物資回收價則普遍低于上一年度,對此,相關人員表示是源于周邊市場價格降低。
其次,看重量。謎團的關鍵在于舞弊工具和利益關系,舞弊工具成為調查工作聚焦的重點,但在實際觸碰之前應先摸清前后痕跡。審計組發現監磅、監裝一路綠燈,出門記錄成為廢舊物資處置過程中可有可無的“廢紙”,廢舊物資重量存在被嚴重低估的風險,舉報并非無中生有。
最后,看流程。通過還原場景,審計組發現上一年度招采審批提報時間晚于該標段定價時間,這種逆流程操作顯然不正常。再進一步詳查,審計組又發現連續兩年在廢舊物資回收招議標過程中存在3家投標商為同一人執行或串標控制的情況,控制機制形同虛設。
通過上述3個步驟的取證,舞弊事實基本確鑿。審計組通過現場實測每單位廢舊物資產出數量后發現,按照經營產量推算,廢舊紙皮產出應為150噸、木頭應為400噸,然而對比現實銷售記錄發現,廢舊紙皮僅58噸、木頭僅159噸,稱重差異高達 60% 。若無法及時發現并制止這種差異所反映的潛在問題,預估五年內將造成高達100多萬元的損失,這一“百萬稱重黑洞”將給企業經營帶來嚴重影響。
第二步:精準亮劍。
看到舉報人已被成功安撫,舞弊事實業已確鑿,審計組果斷亮劍。
1.封“文”封“物”尋“源頭”。
一是封賬封文件。審計組第一小隊第一時間現場調取與廢舊物資處置有關的所有原始文件資料,包括招評定資料、出貨臺賬、供應商資質文件以及其他報審資料等,保留了一手資料。
二是果斷封秤。審計組第二小隊第一時間通知子公司管理層并同時安排保安部趕赴現場封存違規回收商的作案工具(秤頭),并使之在審計組監控之下保留物證,斬斷了繼續“作惡”的源泉。
三是稱重尋源。審計組第三小隊安排人員對每單位產品所產出的廢舊紙皮、木頭等廢舊物資進行現場拆裝、現場測量,并由審計人員全程參與監督,為后續追責、追討損失做準備。
2.鎖“人”鎖“價”繪“畫像”。
一是鎖定關鍵人。審計組對所有關鍵人員進行了背靠背詢問,識別舞弊動機,包括錄影、錄音、筆錄、簽字、畫押,并對異常陳述進行交叉驗證、對質,保障了審計結論的客觀性。
二是鎖定價格。審計組安排人員秘密對周邊廢舊物資回收價格進行了單獨詢價,充分考慮了未來回收價格的合理性。
三是關鍵人畫像。審計組復核并查閱了所有人員的履歷、朋友圈、360度評價,分析被舉報人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人際圈情況等,并側面了解了被舉報人的家庭狀況,查找相關線索。
第三步:亡羊補牢。
舞弊審計的價值不僅在于發現舞弊,更在于堵塞漏洞、避免再出現損失。為了防微杜漸,審計組采取了以下措施。
1.解秤還須系地磅。
一是停用舞弊秤。由審計組全程參與監磅、監裝,為量損提供了關鍵依據,也明確了單位數量,物資稱重恢復正常,為后續立下了標準。
二是重新購置地磅。由專門部門監控,可防正地磅被他人再動手腳,也無需每次再去第三方稱重,提高處置效率。
2.變“廢”為寶。
一是分類管理。針對各類廢舊物資管理,實施分類歸集、分類招標、分類處置。劃小核算單元:對于小件且價值較大的廢舊金屬類(廢銅、廢鐵、廢鋁),實施專庫雙人聯合管理,月度盤點;對于量多價值中等的廢舊棉紙類(廢泡棉、廢紙皮、廢塑料),采取區域專人監控管理,季度盤點;對于體大價值小的物資類(廢木材及其他),采取5S績效管理,讓“廢物”變得可管、可量、可計價。
二是信息化監控。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對廢舊物資處置的全流程(申請審批、招標競價、稱重計價、收款入賬、裝車出門)進行實時監控和留痕記錄,讓廢舊物品處置變得透明化、價值化。
3.構建長效機制。
一是制度先行,獎罰分明。在廢舊物資處置流程化、標準化和信息化的前提下,匹配相應部門及崗位的“權、責、利”,實施閉環制度管控,從體系上確保干部員工不發生腐敗問題。如通過明令禁止代簽、收現行為,不定期抽檢,定期量化價值評估并糾偏,做到對舞弊行為零容忍。
二是以培促學,以案示警。廢舊物資看似不起眼,卻往往成為利益黑洞的高發區。審計部門應定期開展針對性制度培訓,提高員工合規意識和操作能力;將已發生的廢舊物資舞弊事件,提煉成可警示、防風險的經典案例并予以宣貫。
三是以審促效,全員監督。建立常態化審計監督機制,定期對廢舊物資處置流程進行審計檢查,確保各項制度得到有效執行。對各類風險隱患及時提出評價意見,管理層及時作出響應;對違規行為進行嚴肅問責,形成有效震慢。設立舉報獎勵制度,鼓勵全員積極參與監督,對提供有效線索的員工給予及時獎勵。
三、感悟:在實戰中成長
(一)舞審計是發現性冒險活動
在合謀舞弊面前,審計人要學會角色換位,設想如果自已要謀取不當利益會怎么干,會在哪些節點作弊。審計人更要學會保護自己,審計倡導的是見義智為,清醒地認識到審計的優勢和短板,學會通過團隊的力量集思廣益,用數據從外圍保護自己。
(二)問題鑒定需考慮“三分開”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方金云提出了“腐敗 Σ=Σ 權力 × (機會 × 動機)/代價”的腐敗機理模型,該模型同樣給舞弊審計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一是判斷關鍵人出發點到底是為公還是為私;二是判斷關鍵人本身到底是無心還是有意;三是判斷關鍵人行為是頂風作案還是心存僥幸。
(三)看問題的思維邏輯
審計人在對待任何舞弊審計發現時,需要從一個內控問題點,看到問題的一條線、一個面、一個整體,用動態變化的視角去看問題,做到“見人見事見細節,見因見果見蹤跡”,當審計看透舞弊的根源,也許審計人會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獲。
(四)在實戰中領悟與成長
要想真正系統掌握一門技能、一種方法,“輸入一實踐一復盤”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項的缺失,都將造成結構性缺陷,無法真正內化為能力。本文的寫作過程,正是復盤提升的結果,復盤工作能夠助力審計人將實操經驗上升為規律性的總結并轉化為舉一反三的能力素質,助其快速成長。
(作者單位:華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郵政編碼:710119,電子郵箱:1364446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