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生國產A能卓模eSek運開源的特性,已開始接人政務系統。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資金大部分來源于財政撥款,在內部控制上更強調合法合規性、資金資產安全和使用績效,業務流程規范,審批環節多,層級管理嚴。DeepSeek模型功能強大,程序性控制能力突出,能夠有效彌補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力量不足、系統性分析不足的缺點,但由于其對數據開放性、完整性要求高,數據安全問題同時凸顯,如何在實現管理效能提升的同時防范安全風險,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提出了新命題、新挑戰。
一、DeepSeek模型應用的主要目標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應用DeepSeek模型,其核心目標應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規范權力合規運行。結合單位自身業務活動特點,借助DeepSeek模型的輔助分析,實現流程固化、權限控制和業務留痕,防止預算審批、收支業務、政府采購、資產管理、大額資金審批等關鍵環節舞弊行為和腐敗現象的發生,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二是保障資金安全績效。在大宗物資采購等業務領域,依托DeepSeek模型強大的搜索功能,對采購物資分類統計分析,搜尋價廉物美的物資、誠實守信的供應商信息,進行決策參考,全面提升采購業務的效率、降低成本且防范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通過DeepSeek模型優化單位內部控制流程,做到智能預警、實時審核,減少人為干預,縮短審批周期,顯著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二、DeepSeek模型應用的創新點和主要風險
DeepSeek模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實現從“人工防控”到“智能防控”,為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但也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這些風險既與DeepSeek模型技術特性密切相關,也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管理特點相伴相生。
(一)主要創新點
在風險預警方面,DeepSeek模型可實時捕捉預算執行、資金流動中的異常行為,實現毫秒級預警、全流程尋根溯源,提升單位整體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在降本增效方面,DeepSeek模型可糅合不同行政事業單位的政策制度和組織特性,精準識別業務堵點和痛點,推動部門多跨協同,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互通共享,推動業務流程優化、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二)主要風險類型及原因分析
1.技術應用層面風險。
一是數據安全性風險。行政事業單位數據涉及公共資金、公民個人信息、政府決策等敏感信息,DeepSeek模型即便經過本地化部署也難以排除因接入云端服務、數據保護措施不完善或員工操作不當等帶來的數據泄露、算法攻擊等網絡安全隱患。二是數據完備性風險。當前數據仍集中于通用領域,對特定行業的場景應用支持有限,針對性和適用性存在不足。如不同行政事業單位之間存在數據割裂,訓練數據不完整,依此算法將會造成決策偏差。三是應用成熟度風險。DeepSeek模型開發應用時間不長,應用還不夠廣泛,接入政務系統不可避免會存在兼容性和穩定性問題。
2.組織管理層面風險。
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普遍缺少精通內部控制和AI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對新技術存在適應性障礙。應用DeepSeek模型后,由于對改造后的流程研究不夠充分,使用人員易形成技術依賴,弱化對風險的專業判斷能力。另一方面,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的情況下,傳統崗位職責與AI輔助決策的邊界也容易交叉模糊,易出現權責界定不清、相互推矮的情況。
3.外部環境風險。
一是技術壁壘風險。DeepSeek模型技術供應商為達成長期合作,可能通過技術壁壘形成事實壟斷,造成“技術綁架”現象。二是成本投入風險。單位內部控制系統應用DeepSeek模型,其工作量目前難以考量,建設和運維費用尚缺乏明確的標準,存在財政支出成本風險,且易造成閑置浪費。三是監管滯后風險。現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尚未明確AI大模型應用標準,制度和操作上均存在監管盲區,造成工作評價困難,如對于自動化系統生成的電子數據的證據效力,尚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現有技術和管理手段尚無法保障電子數據在收集、傳輸和存儲過程中不被篡改或損壞,增加了證據認定的難度。
三、DeepSeek模型應用的優化路徑
行政事業單位接人DeepSeek等AI大模型是大勢所趨,能夠實現內部控制風險防控、效率提升、合規管理三大目標,構建形成“制度一技術一組織”三位一體的治理體系。因此,需要從不同維度加快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多跨協同機制,提升人員能力素質,推動內部控制人機和諧交互,實現方案最優解、效用最大化。
(一)強化頂層設計,健全管理制度
從宏觀管理維度,一是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既要為行政事業單位應用AI大模型創造條件,確保公共數據得到有效利用,更好提升工作質效;又要對公共數據安全進行嚴格管控,明確相關主管部門職責,加強對數據使用、算法模型等的監管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查。二是要加快研究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應用AI大模型的通用工作指引。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特點,明確數據管理使用、算法模型優化更新、電子憑證管理、電子證據效力認定等技術標準和全流程管理要求,確保應用DeepSeek模型后職責清晰、流程規范、數據安全、風險可控。在此基礎上,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可結合工作實際,再研究制定相應領域AI大模型應用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專用指引。
(二)再造內控流程,優化機構職能
從使用單位維度,一是與技術開發單位合作,共同對應用DeepSeek模型后引起的內部控制需求和流程變化情況進行系統分析,按照安全高效的原則開展流程再造。AI大模型應用的核心是數據和算法,在內部控制流程中,必須對數據來源、數據使用、數據分析(包括算法模型)、結果運用進行全周期管理和監督,高度重視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安全性,防范數據泄露導致的安全風險,數據不全或算法不準確造成的決策依據錯誤風險,做到人機協同職能清晰、各個環節安全可控、使用痕跡全程可追溯。二是根據改造后的內部控制流程,做好原有機構調整和人員優化,以適應DeepSeek模型應用情況下的高效管理要求。有條件的單位可設立數字內控中心,整合原先分散在辦公室、財務、業務等機構中的內部控制職能,實現“申請一審批一處置”閉環管理。同時,要重視培養和儲備既熟悉單位業務管理,又掌握AI大模型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既能與技術開發單位進行專業對話,有效溝通,共同開發契合單位管理特點的DeepSeek模型,又能增強自身話語權,防范被技術開發單位“技術劫持”的風險。此外,研究制訂供應商退出預案,確保核心數據可遷移、系統功能可替代,明確數據主權歸屬及泄露賠償責任。
(三)做好風險評估,審慎穩妥推進
在內部控制中應用DeepSeek模型后,行政事業單位應定期對相關業務流程進行風險評估,及時優化節點流程,做好技術升級,并從組織、流程、技術三個層面構建防御體系,實現風險事前預防、事中監控和事后處置。基于DeepSeek模型的復雜性和安全風險,可先選擇部分典型業務流程先行試點,驗證工具效果,開展業務流程與系統功能的匹配性測試,排除決策錯誤和數據安全風險,提高內部控制智能化管理水平。如在費用報銷環節,可利用DeepSeek模型對報銷內容進行智能審核、異常校驗、合理性比對,并完成費用智能歸集。在政府采購環節,可利用DeepSeek模型自動解析庫存數據、智能生成需求和發起采購,自動匹配歷史合作供應商、潛在供應商,采購人員可以根據供應商歷史報價趨勢、市場基準價以及供應商的涉訴或違規信息等進行篩選。在對上述相應業務進行試用并積累一定實踐經驗后,再逐步推廣至全業務領域,從而實現規范管理、規避風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同時,為確保實現業務目標,滿足資產安全、數據完整以及合規性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在應用DeepSeek模型過程中應注重人機協同推進,不可完全依賴人工智能技術,避免出現AI幻覺、機器欺騙等造成的決策缺陷。如在相應審批環節應實施人工終審與機器預審的協同組合,建立“AI預審+人工復核”的雙層決策機制,保留關鍵環節的人工否決權。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行政事業單位應用DeepSeek模型加強內部控制后,仍需持續關注其發展趨勢和監管要求,并根據業務需要,定期復盤持續優化,實現“風險防控一效率提升一社會效益”的良性循環,更好提升工作效率與公共服務保障水平。 ?
(作者單位: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中心,郵政編碼:310007,電子郵箱gyg@zjhrss.gov.cn)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新宇.財會監督視角下事業單位內控信息化建設研究[J].中國農業會計,2025,35(7):76-78
[2]司林波,譚筱波.人工智能賦能政府治理轉型的邏輯、邊界與路徑:從數字治理到智慧治理的場景轉換[I].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3,25(5):54-65
[3]余凌云.數字時代行政審批變革及法律回應[J].比較法研究,2023(5):87-105
[4]鄭水金,鄭全軍,王大山.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審計復合型人才培養研究[中國注冊會計師,2022(10):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