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集團)系一家集煤炭、煤電、清潔能源等多業態的現代新型能源集團。近年來,集團內部審計轉型取得初步成效,逐步形成“黨建立體化、機構專業化、業務模塊化、制度體系化、程序規范化、薪酬績效化、人員統籌化、手段信息化”“八化”融合發展新局面。其中,“黨建立體化”堅持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問題,保證了內部審計工作始終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機構專業化、業務模塊化”深入貫徹研究型審計工作要求,提高了內部審計的效率效果;“制度體系化、程序規范化”保證了內部審計工作始終保持依法合規,夯實了內部審計履職基礎;“薪酬績效化、人員統籌化、手段信息化”通過創新管理模式,豐富了內部審計的方式方法,提升了審計人員的積極性。
通過“八化”融合發展,集團審計部門進一步拓展了審計工作廣度和深度,發揮了內部審計強管理、防風險、促發展、增效益的積極作用。
一、堅持“黨建立體化”,理論武裝走深走實
集團審計中心始終堅持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開展“審計先鋒”黨組織品牌創建工作,以“創先爭優”促融合發展,筑牢黨組織“戰斗堡壘”;開展“審計講堂”強業務、“審計先鋒”展風采、“陽光審計”樹形象等活動,強化品牌建設。同時,每季度開展審計崗位黨員先鋒崗評比,實施黨員積分量化考核;在域外審計項目中成立臨時黨小組,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現黨建與審計工作雙促進。
審計中心堅持“圍繞業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確保內部審計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建立了以黨組織為主體、以黨小組為基礎、以黨員個人為單元的立體化黨建工作體系,通過集中學習、專題研討、開展主題活動等橫向拓展方式,提高了黨員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通過走訪慰問、座談交流等縱向深入方式,確保黨組織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審計人員的困難和訴求,提高員工滿意度和工作積極性。
二、堅持“機構專業化”,監督職能協同共進
審計中心根據具體職能對審計業務進行專業分工,成立經營管理審計、內控與風險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工程管理、投資項目評價、經營績效評價六大專業化內設機構,以全面適應內部審計轉型的需要,推動審計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審計中心發揮專業化機構優勢,促使審計人員更深入地研究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總結相關專業經驗,熟練掌握業務流程和工作規程,更專注于核心業務,更快完成審計工作任務,更好提供專業監督,為集團規范經濟活動、規避風險提供有力保障。
三、堅持“業務模塊化”,縱深推進業務研究
為適應集團高速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的新局面,審計中心創新開展了“業務模塊化”建設,將一個復雜的業務系統分解為多個相對獨立的模塊,每個模塊負責一部分業務功能。以業務為導向,按照業務功能和邏輯進行模塊劃分,同時保持模塊的高內聚和低耦合,即每個模塊應盡可能地完成一個完整的業務功能,盡可能減少對其他模塊的依賴。由此帶來的可拓展性能夠讓團隊更容易適應業務變化和需求變更,同時有利于知識體系的復用和更新。
目前,審計中心已建成包括煤炭、電力、清潔能源、金融等經營業態類,前期設計、招投標、現場管理、造價管理等投資項目全過程管理類,薪酬、設備、材料、電費、修理費、研發支出、稅費等成本要素類的審計模塊29個,每個模塊均涵蓋政策依據、審計重點、審計方法、問題庫等內容,并持續進行更新完善。
四、堅持“制度體系化”,治理效能穩步提升
近年來,集團致力于推動內部審計制度體系建設,基于內部審計的基本原理,依托歷年工作探索,將經過實踐檢驗的方式方法以制度形式進行明確,為內部審計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依托,助推內部審計工作向規范化、高效化和可持續化發展。
2019年以來,集團層面和審計中心先后印發了《內部審計管理辦法》《經濟責任審計管理辦法》《投資項目評價管理辦法》《審計整改管理辦法》《委托審計管理辦法》等20項審計制度,促使工作更加有序、管理效率顯著提高、內部溝通更加順暢、風險防控更加有效。
五、堅持“程序規范化”,標準引領質量升級
依法依規審計是履行監督職責的基石。為進一步規范審計流程,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確保依法依規開展審計,審計中心充分研究行業政策依據,總結歷史經驗,以“標準引領、需求導向、依法依規”為基本原則,通過分析現有業務流程,明確各個環節的輸入、輸出、責任、標準和方法編制了《審計評價工作手冊》,涵蓋內部審計評價基本準則、審計評價操作規范、審計評價實務指南等6個篇章合計15萬字。通過培訓和指導,確保所有審計人員理解和遵守新的規范,同時在工作過程中監控新規范執行情況并及時評估效果,以不斷更新和完善。
六、堅持 “薪酬績效化”,正負激勵增強動力
2018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中提出“完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監管體制,充分調動國有企業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集團據此建立了“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的強激勵硬約束機制。審計中心堅決落實有關要求,堅守審計項目質量這一生命線,不斷提升審計效能效應,將經營績效、組織績效、崗位績效“三大績效”貫通融合,牢牢把握審計業務核心,建立主審激勵、審計效益、審計建議被采納等13個正負面績效考核指標。通過持續深化審計項目負責制,進一步明確項目組員職責,明確合規邊界,筑牢“行為禁區”,持續提升審計質量,使價值創造在薪酬分配、績效考核中起決定性作用,做到薪酬能增能減,崗位能升能降,實現個人價值與單位發展的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七、堅持“人員統籌化”,持續提高人力效能
為更好地履行國有資產“看門人”和經濟安全“守護者”職責,審計中心按照“一崗多用、一專多能”的培養思路,推行項目負責制,實行人員統籌化管理,根據項目開展需要和審計人員專業特長,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打破管理壁壘,從各科室抽調人員組成項目組,以達到最符合項目需求的人力配置。審計中心還創新構建“1+N”組合審計模式,加強審計工作統籌,最大程度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重復檢查,實現“一審多果、一果多用”。同時,對審計工作實行“工程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對年度項目實行“掛圖作戰”,對集團臨時安排的審計項目實行“揭榜掛帥”競聘模式。
八、堅持“手段信息化”,數智賦能塑造未來
針對堅持科技強審,《“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提升信息化支撐業務能力,提升數據管理水平,加強數據資源分析利用”的工作要求。數字經濟時代,審計工作既要保證審計質量、控制審計風險,又要實現審計全覆蓋。為此,要向信息化要資源,向大數據要效率,進一步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是審計工作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
審計中心充分運用集團信息化建設這個“寶庫”,持續強化數據思維,樹牢數據意識,提升數治能力,切實把數據分析研判作為推進審計工作的重要抓手。針對采購、銷售等主要業務常態化開展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與對比工作,建立“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查、系統研究”的數智化審計新模式,促進投資、風控等領域的進一步融合,實現信息互享共用。分步驟、有重點地建立重點板塊信息化系統研究小組,以研究信息化系統建設為契機,進一步熟悉重點單位和重點業務的關鍵流程、重點信息,筑牢業審一體化、業財一體化、業數一體化基礎,逐漸形成數據分析模型。
(作者單位: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郵政編碼:232001,電子郵箱:42036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