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小初課外閱讀銜接與項目化學習聯結,在“核心知識”“驅動性問題”“高階認知”“學習實踐”“公開成果”“全程評價”六個維度下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既能在保障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同時,通過良好的閱讀方法完成閱讀任務,又能在項目化合作學習中全面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本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銜接初中“名著導讀”推薦篇目《朝花夕拾》為例,探討項目化學習的實踐應用。
一、項目化學習在小初課外閱讀銜接中的應用策略
項目化學習的首要任務是明確核心知識,指引閱讀目標和閱讀任務的設置。《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關于課內外讀物的建議”中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散文作品《朝花夕拾》,這對小學六年級學生來說是很好的課外閱讀拓展,學生能基于“走進魯迅”,延伸至了解魯迅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理歷程,更能感受到魯迅作品和思想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及社會的影響。學生是項目化學習的主體,因此在開展項目化學習時要在充分了解課標、教材、學情和書籍內容的基礎上明確核心知識,巧設驅動性閱讀任務,以達到激發學生閱讀《朝花夕拾》的目的。基于此,可將“時光掠影,朝花再放”定為核心知識,將“《朝花夕拾》校園情景劇展演”設為驅動性任務。
閱讀《朝花夕拾》應采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方法進行,因此將本項目化學習設置為初階、中階和高階三個階段,旨在通過不同階段的閱讀與魯迅對話,在完成驅動性任務的同時,獲得閱讀能力的進階和素養的提升。
二、初階:泛讀勾勒魯迅生活圖景
1.閱讀規劃與默讀訓練的整合應用
項目化學習閱讀最關鍵的便是閱讀。在初讀階段,教師要指引學生根據章節、實際閱讀情況和策略的使用進行規劃。《朝花夕拾》共收錄10篇魯迅不同時期的文章,一般情況下學生可以每天讀1章,10天讀完整本書,對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可適當調整。在時間分配上,可充分利用每天午讀、暮讀和晚讀等時間有計劃地閱讀。初中階段主要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因此可對默讀提出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和圈點勾畫的要求,能做到的可以打“V”,做不到的打“ ×′′ ,并圈點勾畫關鍵人物、事件和有困惑的地方,養成做批注的習慣。每次閱讀任務完成后,要引導學生對所用時長、收獲進行及時記錄。為了做好過程監管,可配備閱讀記錄單,進行過程性評價。
2.情節梳理與成長脈絡的結構呈現
梳理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種學習方法。梳理《朝花夕拾》的情節和魯迅的成長脈絡,能夠推動學生從淺層次閱讀走向深層次閱讀。情節梳理主要涉及篇目、人物、事件和思想,所以每讀完一個故事,要用自己的話概括故事內容,然后再結合創作背景思考故事所傳遞的思想。而對于魯迅成長脈絡的梳理,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魯迅童年時的快樂,青年時的迷茫和中年時的艱難,從而對魯迅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所以在初讀階段完成后,根據“任務驅動”勾畫“魯迅成長脈絡圖譜”,用結構化的思維呈現階段性閱讀成果。
三、中階:精讀解構魯迅文學鏡像
此階段,是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關鍵階段。學生在“人物分析與批注策略”“人物名片與對話魯迅”任務的驅動下運用批注策略精讀《朝花夕拾》,聚焦人物分析,制作“人物名片”,與魯迅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解構書中的文學鏡像。
1.對比閱讀與人物分析的交互聯結
《朝花夕拾》中記錄了在魯迅生命中出現的一些人,有的在生活上給予幫助,有的在情感上帶來慰藉,有的在成長上產生影響。在精讀階段,引導學生對比閱讀,及時記錄閱讀時的感受、啟發和疑惑,能為人物分析做好鋪墊。例如,對比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藤野先生》時,可重點對比壽鏡吾老先生和藤野先生的外貌、著裝、性格和教學方式,為精準把握兩位教師的性格特點奠定基礎,進而感受中日教育的不同。又如,對比閱讀《阿長與lt;山海經〉》和《瑣記》時,可重點對比長媽媽和衍太太對待兒童的態度,以及文章“先抑后揚”的寫作方法,從而感受兩位婦女對魯迅產生的影響。對比閱讀與人物分析的交互聯結,使得書中的人物不再是孤立存在,而是有著多重視角,這對學生全面了解人物形象,以及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2.人物名片與時空對話的讀寫共生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與魯迅的生活經歷緊密相連。在精讀之后,引導學生聚焦最感興趣的人物,為其繪制人物名片,其用意是通過閱讀輸入、思維建構、創意輸出的多維聯動,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繪制人物名片,需要學生深度研讀相關章節,總結典型事跡與性格特征,圖文并茂地呈現出來。例如,用長媽媽睡覺擺“大”字的造型凸顯她不受禮教約束的思想;用魯迅的黑白插畫象征中年魯迅的冷峻與深刻。而在班級分享會上,引導學生交流繪制思路,在思維碰撞中提升對人物的理解。而在時空對話方面,則要在對魯迅的全面理解的基礎上,與他交流自己的認知。這種超越時空的對話,是基于學生初讀、精讀之后開展的,是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鑒賞能力的。
本階段重點聚焦學生的能力提升,對于學生的評價可采用星級評價和成果展示評價,根據具體閱讀任務設置自評、互評和師評,扎實做好“閱讀活動”中的過程性評價。
四、高階:演讀重構魯迅精神世界
第三階段是鍛煉學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階段。本階段各小組需要合作完成編寫劇本和編排情景劇的任務,最終實現“劇本編寫與情景演繹的多維實踐”。在劇本編寫方面,教師引導各小組學生規范流程“商討展演內容、明確分工—再次演讀、羅列關鍵要素一編寫劇本,確定展演環節—討論修改,完善劇本一組織排練,調整優化一舞臺布置與服裝道具設計”。
本項目化學習的最終成果是《朝花夕拾》校園情景劇展演,展演評價關乎學生三個階段的情況,展演時,結合語文核心素養中“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進行綜合評價,并依據《評價表》評選出“最佳展演小組”“最佳表演獎”“最佳項目化學習閱讀小組”,實現項目化學習的“全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