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要把優質存量外資留下來,還要把更多高質量外資吸引過來,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山丹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招商引資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把握黨中央“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戰略部署,將招商引資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頭號工程”,圍繞“四強\"要求和“一屏四城五區”目標,不斷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實現了從“單一項目引進\"向“產業集群培育\"的轉型升級。
資源為源·產業作基— 一 招商戰略奠宏基
山丹縣地理優勢與生態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歷史文化底蘊源遠流長。近年來,山丹縣立足工業主導型和生態功能型縣域發展定位,充分挖掘自身優勢資源,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能源資源:縣域內地域開闊、地勢平坦,風光能儲量豐富;日照時間長,輻射量強,全年日照時數達3000小時左右,是發展光伏、風力發電的理想區域,開發前景廣闊,擁有光伏可開發容量833萬千瓦、風電可開發容量20萬千瓦,東樂北灘、花草灘兩大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初具規模,新能源裝機容量達104.8萬千瓦,年發電能力15.75億千瓦時。礦產資源:發現礦
78 發展|2025.7
種資源24種、各類礦產地102處,現已開發利用煤炭、白云巖、高嶺土、硅石、鐵礦石等10種,已探明煤炭儲量8.05億噸、石英石礦儲量達4億噸。農牧資源:位于北緯38度線最優農產品生產區間,全縣有耕地74.61萬畝(其中一半是富硒耕地)、林草地373.43萬畝,農業發展條件優越,形成了“薯草菜羊馬\"五大富民產業。“山丹羊肉\"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黃參、蘑菇、地耳為主的天然食品和黑小來為主的富硒農產品倍受省內外消費者青睞。區位與文化資源: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資源豐富,擁有世界第一大馬場山丹軍馬場、“世博圣地”焉支山森林公園、漢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等旅游景點,山丹馬場至焉支山體育旅游線路獲評國家級精品線路,成功創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正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
這些資源矩陣既為山丹縣構建七大重點產業鏈奠定了天然基礎,也為精準招商指明了方向。
招商成點·鏈培育勢—單星漸聚匯銀河
山丹縣以“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為抓手,緊緊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24年入庫招商引資項目70項,其中新簽約入庫項目59項,總投資63.98億元,落實省外到位資金59.11億元,同比增長 37.51% 。2025年1-5月,實施新續建招商引資項目30項,其中新簽約入庫23項,總投資15.12億元,累計落實省外到位資金11.62億元,同比增長 57.28% 。

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產業初具規模。成功引進國電投、華能、中核匯能等頭部企業,建成一系列共享儲能項目。甘肅偉力得公司實現全釩液流電池規模化生產,2024年產值達1.5億元;中帛源獨立共享儲能電站建成投運,華能500兆瓦儲能電站并網,新能源集維中心建成投運,PPH電解液儲罐產業項目加速建設,年產2萬臺充電樁生產線加速生產,形成“發電一儲能一應用\"閉環儲能體系。目前,已建成并網的項目累計裝機容量達74.8萬千瓦。
煤炭生產集散產業優化升級。現有煤炭開采及洗選企業8戶(煤礦4戶、洗煤廠4戶),4戶煤礦年產能330萬噸。投資37.8億元啟動青陽煤礦建設,設計產能180萬噸/年。計劃開發的東水泉東煤礦,預計產能180萬噸/年,中遠期產能可達到600萬噸以上。同時,同步推進河西煤炭集散中心鐵路專用線,實現“采一運一銷”一體化運營。
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緊緊圍繞“薯草菜羊馬\"五大富民產業,堅持“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和“接二連三\"發展方向,持續做大做強草畜產業,全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小區(場)和優質飼草基地,山丹縣百萬只肉羊繁育基地、錫航山丹縣肉牛養殖基地、駝奶深加工項目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畜禽規模化飼養量占到全縣飼養總量的75% ,全縣肉羊飼養量突破200萬只。初步形成了覆蓋畜禽養殖、產品加工、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草畜產業發展新格局。
生物醫藥產業嶄露頭角。堅持把中藥材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特色產業重點培育。目前,全縣種植各類中藥材4萬畝,培育千畝以上中藥材種植基地4個,建成中藥材標準化基地3.5萬畝。孕馬血清生產基地、植物膠囊(上海荃吉康)黃芪切片加工等項目相繼落地。樂氏同仁堂中藥飲片生產線、浙江素仕集團年產300噸牛馬羊高端血清項目等高附加值優質項目正在洽談。

新材料產業加速崛起。全縣石英巖礦2戶,滑石礦2戶,建筑用石料礦16戶。目前,投資13.3億元的高品質生態合金循環經濟項目、投資4.5億元的中洲建信新型紅外光學全產業鏈基地建設等項目正在開展項目論證和前期工作。從原礦精選能力提升入手,通過石英砂、石灰巖等中游產品,向玻璃飾品、建材等產品延伸,初步拓展形成了石英巖、高嶺土等礦產資源產業鏈。
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全縣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5家,國家紅色旅游景點1家,中國歷史古村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冬至民俗文化節\"等3項非遺入選省級名錄,歷史文化舞臺劇《古韻山丹》《霍去病犒賞三軍》《胡騰舞》等話劇改編提升,演出效果良好。已建成焉支花谷、羊主莊園、土豆驛站等一批鄉村旅游熱門打卡地。李橋鄉馬產業園、弱水古院景區、山丹馬場景區改造提升等項自建設如火如荼。焉支山、山丹馬場、峽口古城和如意花海避暑休閑、游憩觀光、分時度假、短期旅行、賽事會務、養老養生的休閑旅游作用已初步凸現
商貿物流產業體系健全。境內G30連霍高速、312國道、蘭新鐵路復線橫貫全境,山丹馬場高鐵站建成通車,蘭張高鐵三、四線和山丹北高鐵站已開工建設,張掖機場距縣城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世博恒太城、焉支巷子、倉儲物流中心等大型綜合體的建設,為當地商貿物流注入了新的活力。福家建材市場、金街電動車一條街等老商圈轉型升級,形成多個消費經濟圈,展現出旺盛的消費活力。
破壁以新·機制為徑 一 招引實踐立云梯
山丹縣產業大招商取得大突破得益于不斷創新招商引資體制機制,通過一系列精準務實的舉措,成功引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優質項目,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聚焦企業所需,練好要素保障“基本功”。成立招商引資指揮部,制發《山丹縣招商引資若干政策措施》《山丹縣招商引資工作評價考評辦法》。成立山丹縣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領導小組,制定出臺《山丹縣優化營商環境對標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山丹縣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方案》《山丹縣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落實方案》《山丹縣優化營商環境“十不準\"》等文件和金融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5條政策措施,為企業落地投產提供良好營商環境和政策保障。

梳理項目清單,下好包聯推動“先手棋”。全面落實重點招商項目縣級領導包抓責任制,按照“人崗相適\"原則,選派12名干部開展駐企服務,調整充實78名首席服務官聯系125家企業,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推動縣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成立招商引資項目工作專班,做到一個項目、一名包聯領導、一個責任單位、一個工期計劃、“一企一策\"“一項目一清單”,對已簽約入庫的曦景新能源10萬千瓦光伏、遠達公路材料二期生產線等項目實行掛圖作戰,全程跟蹤服務,加快建設進度,形成實際投資;全力保障山東力諾硅基材料生產基地、西部地區瀝青倉儲加工項目等在談項目成功簽約。
建立督考機制,打好跟蹤對接“組合拳”。縣政府主要領導定期組織發改、工信和商務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召開調度會商會議,針對簽約項目組織開展專題會商,跟蹤項目進展,聚焦難點堵點,梳理問題癥結,分類找出解決路徑。實行招商引資工作“周報告、月調度、季評價、半年考核、年終總評\"制度,設立“駿馬獎\"“蝸牛獎”,不斷壓緊壓實各單位招商工作責任,確保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
山丹縣的實踐印證“精準定位產業鏈是根基,制度創新是引擎,營商環境是生命線”。當東樂北灘的光伏板矩陣折射出金色陽光,當全釩液流電池在電網中調節峰谷,當駝奶生產線將牧民增收的希望灌裝入罐一一山丹縣的土地上,招商引資的種子已破土成林,正以產業鏈為根脈,向高質量發展的天空伸展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