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內容由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要素構成。其中,主題具有聯結和統領其他內容要素的作用,為語言學習和課程育人提供語境范疇。主題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范疇,涉及“做人與做事”“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自然生態”等主題群。新課標還指出,教師要突破教材的制約,合理開發、充分發掘教材以外的素材資源,選擇具有正確育人導向的,真實、完整、多樣的英語材料,如與教材單元主題情境匹配的英語繪本等學習材料。因此,在主題意義探究理念下實施教材與繪本的融合閱讀教學,是豐富英語課程資源,促進學生語言學習和思維發展,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本文以“三學”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內外融合閱讀教學活動中聽的其中一節趙春義老師示范課為例,簡析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課內外融合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一、深度解讀文本,尋找主題意義
本次教研活動中,趙老師的教學內容是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5SeasonsCheckouttime板塊融合黑布林繪本TheDarkintheBox閱讀教學。Checkouttime板塊是譯林版英語教材各單元的檢測板塊,該板塊的編寫意圖是以聽、說、讀、寫、手工等方式再次鞏固單元主要語言,檢測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很多教師在平時上課時經常把該板塊內容簡單處理成其他板塊的配套練習,一帶而過,導致教學效率低。而趙老師能基于語篇,從整體視角出發,深入解讀并發掘Checkouttime板塊文本內容,探尋主題意義,從Scenery、Colour、Weather、Food、Activity等遞進式主線任務入手,用好文本情境圖,深入解讀“人與自然”這一主題群的文本內容、文本結構、語言特點等,引導學生鞏固本單元語言知識,豐富語言表達支架,探索自然,了解四季的氣候特點以及人們在不同季節中的常見活動,能夠根據季節變化,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從而促使學習從表層理解走向深度融合閱讀。
二、聚焦主題意義,落實學習活動觀
新課標指出,指向學生學科素養的英語教學應以主題意義探究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內容。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學習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參與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且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課前,趙老師通過與學生自由交談營造積極的課堂生態,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片段一】
T:Ia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me ?
S1:How old are you?
S2:How tall are you ?
S3:Do you have a wife?
幽默互動引得全場聽課教師哈哈大笑。
【片段二】
T:Look at the screen.What's my name ?
Ss:Zhao Chunyi.
趙老師以自己名字中“春”這個字切入主題,激活學生的主題背景知識,激發了學生探究主題的熱情。
在學習理解環節,趙老師結合音樂、圖片、實物和圖表等讓學生尋找主題意義。
【片段三】
T:Listen to the music.What is the song?
Ss:The song'snameis Whereis the spring?
T:Yes.Let's find the spring together.
1.呈現多張美景圖片
T:Where is the spring ?
S1:Sping is in the pictures.
S2:Spring is in the colours.
2.圖表展示
T:Make off the seasons on the graph.(同桌討 論,從圖表上把四個季節標出來。)Springisin the weather.
3.師生互動
T:What'syourfavourite season?
學生自由表達觀點。
T:Ilike spring best.I can eat some nice food.I can do many happy activities.Ican have a picnic,go boating,go climbing,go on an outing and so on.So, springisinthe food/springis in theactivities.(培養學 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應用實踐環節,趙老師布置了“Makeanewpoemingroups”和“Lookandintroduce”兩項任務讓學生在學習中認真思考、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片段四】
T:Work in groups and make a new poem.In ,itis _.Itis We caneat We Wealllike
請同學們借助語言支架描述夏天、秋天、冬天,完成詩歌的創作并上臺分享匯報。
【片段五】
T:Lookand introduce.
S1:Spring is in Santai Mountain Forest Park.
S2:SummerisinLuomaLake
S3:Autumn is in the Hometown of King Xiang.
S4:Winteris in the Yanghe ShennongEra.
學生從氣候、活動、美食、景點等方面將家鄉的四季變化介紹給聽課觀摩的老師。該活動幫助學生厘清語篇的主要內容,用英語推介家鄉,宣傳文化,內化和夯實所學語言,進而深化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實現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并且增強了學生文化自信。
在遷移創新環節,趙老師設計了“Lookandguess”和“Seasonsare in Chinese poems”賞析活動。
【片段六】
T:Now I'll show some pictures,then you guess where it is. Ss:Kunming/Mohe/Hainan Sanya/Xishuangbanna...
【片段七】
T:Read and enjoy the poems,then discusswhat the poem is.(1)The birds fly away.Leave the mountains behind.You can't see people on every path.There's only one boat and an old man.He goes fishing in the snow.2) This springmorning in bed I'm lying.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singing.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manyare the fallen flowers?
…
在吟誦音樂背景烘托及圖片的幫助下,學生賞析后經過激烈的討論,很快知道這兩首詩是柳宗元的《江雪》和孟浩然的《春曉》。該環節舒緩了師生心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實現了跨學科主題學習,加強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間的相互聯系。這樣的活動既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又強化了實踐性要求。
三、闡釋主題意義,培養核心素養
新課標指出,三、四年級(一級)在語言理解性技能中內容要求里指出課外視聽時間每周不少于30分鐘;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500~2000詞。因為學生及家長英語閱讀意識淡薄,大部分家長無法提供相應的閱讀指導,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會以主題為紐帶,合理串聯單元板塊內容,發掘跨越單元限制、超越教材內容的教學資源,整合形成有深度和廣度的單元主題教學內容。
從觀課來看,趙老師在課前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的,每個教學環節銜接自然流暢,在資源整合上豐富多樣;能充分利用黑布林英語繪本中TheDarkintheBox這一故事幫助學生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拓展文本表面的信息和語言,使學生透過文本中的語言現象發掘文本背后的主題意義,深入思考語篇中人物、事物或觀點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嘗試從不同視角觀察、認識世界,辯證地看待事物并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加深對語篇的理解,培養多元思維能力。
(一)語言層面
趙老師所選的繪本TheDarkintheBox語言結 構與主教材契合且是教材內容的有益補充。如Inthe springit'swindy./In the summerit'ssunny./In theautumn it'srainy./Inthewinterit'ssnowy.基于板塊,從春生、 夏長、秋收、冬藏入手詢問故事中人物最喜歡的季節 和原因。通過聽、說、唱等活動幫助學生鞏固語言, 如“Listen and say the seasons.How many seasons in a year?Howmanyseasonsinayear?Four!Four!Four!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Ilikespring!Ilike summer!I like autumn!Ilike winter! Spring,summer, autumn,winter.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提 升學生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和邏輯性。
(二)思維層面
首先,趙老師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知識,通過看、猜、讀、畫等方式延伸主題。如Lookandguess環節看圖快速瀏覽繪本猜測“What seasondoesAndylike?”其次,分頁自主閱讀畫出問題\"Whydoes Andy love summer?”“Why does Andy lovewinter?”的核心答案。最后,趙老師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is Andy afraidof in the dark?”“What canyousaytoAndy?”去讀,引導學生想象繪本里的情景,學會應對生活中遇到的美好的或不好的事情,探討主題意義的多面性,有效地鍛煉學生分析問題、歸納信息和組織觀點的能力。
(三)文化層面
趙老師沒有拘泥于談論四個季節的天氣、活動等,而是將家鄉文化、節氣文化、中國古詩詞傳統文化涵蓋在內,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及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識,學生學得不亦樂乎。新課標指出,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將文化意識的培養滲透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幫助學生增強文化意識,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體現語言學習與課程育人的統一。
綜上所述,在實施小學英語課內外融合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立足語篇、依托主線,深入系統地探究主題,將知識、思想和意義融為一體,使教學從刻板走向靈活,從零碎走向融合,從表層走向深層,不斷將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轉化為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自我建構,通過融合引導學生將課內板塊和課外資源有效連接,將課內所學向課外閱讀自然延伸,逐步建構和生成對主題意義的深層認知、態度和價值判斷,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實現學科育人目標增加新的教學范式。
【參考文獻】
[1]沈國鋒.主題意義探究理念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21(26).
[2]秦潔.以單元主題意義指引探究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以譯林版《英語》五(上)Unit7Atweekends Storytime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