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后服務的開展成為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后服務的有效路徑,重點分析了跨學科作業設計的實踐案例,旨在通過多樣化的課后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課后服務;有效路徑;跨學科作業;素質教育
一、引言
“雙減”政策的實施旨在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后服務的有效開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課后服務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有效路徑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二、小學語文課后服務的現狀
作為“雙減”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減少校外培訓機構的過度競爭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課后服務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教師具備很強的專業能力來完成。然而,許多教師在設計課后活動時缺乏創新,導致活動內容單一,比如:讓學生進行抄寫與背誦,或者是單純地布置作業讓學生完成,這樣傳統且枯燥的活動模式對小學生而言無疑是十分無趣的。
三、小學語文課后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活動內容較難。自“雙減”政策出臺以來,各學科教師都致力優化教學模式,在課后服務工作方面也得到了質量的提升。但當下小學語文在課后服務方面仍存在些許問題,其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活動的難度較大,以至于學生在參與課后活動的時候,常因無法解決問題而出現畏難心理。
(二)課后學習量大。小學生的年齡階段活潑好動,且極易受到來自周邊新鮮事物的影響而被吸引注意力,所以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無法確保讓學生完全吸收所有知識點,那么課后的復習以及預習作業則是學生用以鞏固知識、開拓眼界的重要途徑,但在小學語文課后服務工作中常會呈現出作業量較大,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的問題。
四、小學語文課后服務開展的有效路徑
(一)設計精簡課后活動。基于“雙減”政策之下,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后活動的時候要遵從精簡原則,確保活動任務內容量少且高質量,使學生不必通過大量習題的堆砌,就能夠深入掌握知識、鞏固基礎。
(二)給予多元課后服務。在開展語文課后服務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凸顯服務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發展。以往傳統、單一且枯燥的活動內容往往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那么為了發揮課后服務價值,教師就要使課后服務的形式更加多元化。
(三)構建趣味課后任務。小學生的年齡階段活潑好動,所以為了提高語文課后服務的質量,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性格喜好來設計活動,注重活動模式的趣味性,同時予以學生正確引導,讓學生走出校園,感受世界,站在不同角度發現生活當中的知識。
五、跨學科作業的實踐案例
為了探究在小學階段如何開展有效的語文課后服務,我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努力實踐,終于初步悟出一些方法。在語文學科的課后作業設計時,要根據單元教學主題和學習要素,結合教學目標,根據課文內容等情況,進行跨學科的作業設置,嘗試改變作業方法,增加作業種類,分層設置作業類型。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寫作業的興趣,又能拓寬他們的知識范圍,還能鞏固課文知識提高教學效率,一舉多得。
比如,在課堂教學六年級上冊第13課《橋》這篇課文之后,
在課后服務時間,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跨學科的課后語文作業,通過多學科的融合,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如布置作業一(語文與歷史)研究橋梁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和變遷,撰寫一篇短文,描述橋梁在歷史上的作用和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作業二(語文與科學)研究橋梁的力學原理,特別是拱橋的承重原理,并嘗試用簡單的材料(如紙板、牙簽等)制作一個模型橋;作業三(語文與藝術)創作一幅描繪課文中橋梁的畫作或攝影作品,或者設計一座具有特殊意義的橋梁,并解釋其設計靈感和象征意義。通過這些跨學科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作業來完成,學生不僅學習和作業的興趣大大提高了,還能夠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橋》這篇課文,更能夠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
六、跨學科作業的優點和不足
(一)小學語文課后服務跨學科作業作業設計的優點。
1.跨學科的作業設計能夠促進學生在多個領域的能力發展,如批判性思維、創造力、溝通能力等。
2.多樣化的作業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
3.作業設計鼓勵學生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為未來在復雜問題解決中打下基礎。
(二)小學語文課后服務跨學科作業作業設計的的不足。
1.不同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存在差異,某些作業可能不適合所有學生,需要教師進行個性化調整。
2.跨學科作業的評估可能較為復雜,需要教師具備多學科的評估能力,以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三)小學語文課后服務跨學科作業實施的挑戰與反思。
跨學科課后服務的實施需要教師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和教學能力,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作業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調整作業策略和學業評價方式,以適應學生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需求。
七、結論
總之,小學語文課后服務的有效路徑不僅包括課業輔導,還涉及到拓展服務范疇、設置有效的課后作業、構建趣味課后任務以及多元化的課后服務。這些途徑的實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課后服務工作在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后服務工作設計上應遵從“雙減”政策,落實精簡原則,布置少而精的課后服務活動,確保學生能夠在愉快且輕松的氛圍當中獲得思維、情感等方向的發展,進而有效攻克學習上的重難點,這對其未來的人生發展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毛俊科.“雙減”視野下小學語文課后服務開展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32):10-12.
[2]鄭夏云.小學語文課后服務課堂的教學方法研究[J].新教育,2022(07):55-56+87.
[3]邢成璽.“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后服務[J].新課程,2022(07):72.
[4]小學語文跨學科融合教學案例合集-百度文庫
[5]《橋》作業設計(精選11篇)[21cnjy.com]
[6]橋的教學設計精選(13篇)[yuwen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