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數學方法的理解,影響學生思維品質、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而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在學生核心素養形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低年級學生缺少閱讀的意識及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甚至有的學生除了課本及輔導資料,還沒有接觸過數學課外閱讀書籍。這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勢必會造成影響。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抓住問題情境,讀中畫、讀中說
低年級的數學問題形式多樣,除了傳統的文字敘述,還有圖畫、表格、對話等。對于含有豐富數學信息的情境圖,教師要讓學生有序、有目的地觀察,再引導學生用簡練、完整的語言表達。對圖文結合的數學問題,它雖然減少了學生對文字的閱讀,但要求學生能夠完整地從圖和文兩部分內容中尋找有效的數學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閱讀的難度,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邊讀邊圈畫。學生正確解題的關鍵是找出重點詞語或句子。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逐字閱讀、圈關鍵詞等,對圈得好、圈得準的孩子要及時給予表揚。學生做題出錯,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讓他再讀兩遍題,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在進行“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先讀題目:有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再圈出自己認為是重點的詞語。學生圈出重點詞“最多”和“至少”,并理解兩個詞的含義。二是邊讀邊對比。很多家長和教師認為,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出現錯誤,不是因為不會而是因為粗心。數學知識中常常因相差一個字、一個運算符號,表達的意思或計算方法相差甚遠,如“4加5是多少”與“4個5是多少”,“6的3倍是多少”與\"6是3的多少倍\"等。在教學中,教師把兩種相近的題型放在一起,讓學生讀一讀,并尋找題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是一種對比的方法。三是邊讀邊選擇。隨著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解決問題中學生能辨別有些文字或數字信息是多余的。在學生閱讀數學問題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邊讀邊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
推薦課外讀物,讀中學、讀中做
一本好的課外讀物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推薦故事性、趣味性強的課外讀物,如《我超喜愛的趣味數學故事書》《趣味數學》等。教師還可以把繪本故事與教學結合,增強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
人教版的數學課本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經常會有很多需要學生重視并閱讀的內容。在教完“數獨”的知識后,為加深學生對數獨游戲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自己購買書籍等進一步了解“數獨”,走近“數獨”,記錄自己的收獲。在教學“測量\"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網絡測量知識查詢閱讀,制作“尋找生活中的測量”為主題的手抄報,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并讀一讀自己積累的數學測量知識。
閱讀能力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規范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用語,特別是重要的知識點。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數學故事,并給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
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情境,推動學生深入思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創設真實有效的閱讀情境,設計有層次的引導性閱讀任務,發散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