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廣應用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的通知》,在全國范圍推廣應用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打通了電子憑證報銷入賬歸檔的“最后一公里”。該文件的發布與落實對提高財會監督的質量有積極的作用。
財會監督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化無疑加速了這一高質量財會監督體系的建立。
一、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化賦能高質量財會監督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各監督主體之間的協同
財會監督與各類監督所屬部門不同、權限不同,各部門的財會核算依據不同,會計信息難以共享,無法實現使用同一標準的解析和信息提取;難以進行驗證和貫通對比,導致監督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無法形成監督合力。這就要求財政部聯合相關主管部門,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原則,持續健全完善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應用指南,指導各單位規范開展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的應用,為所有部門統一會計數據標準提供實現路徑。
(二)有助于實現財會監督職能升級
當前的財會監督職能以強調合規性的事后監督審查為主,很少能夠對項目開展、資金使用效果等實施過程情況開展監督審查。這種時間上的滯后性和職能上的局限性,無法保證各級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和盤活。事后檢查成本更高而效率更低,導致財政資金被侵占或者浪費。而各部門會計數據標準化后有助于從源頭、過程、去向和使用效率多個層面提升財會監督職能。
二、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化賦能高質量財會監督的路徑
(一)厘清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化建立流程,強化財會監督節點
為快速適應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化推行后的新監督環境,首先要厘清電子憑證的全流程處理,找準財會監督節點,并開展新業務形態下的財會監督。
電子憑證業務處理總體流程如下步驟:第一步,開具端按照規定開具符合相關業務規范和標準的電子票據并發送至接收端。第二步,接收端接收電子憑證(含電子憑證結構化數據文件)后,解析出電子憑證結構化數據,進行報銷、入賬等處理。第三步,接收端按照《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將電子憑證歸檔。
在該流程中,財會監督的重要節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國家標準的執行、落實實效監督。該部分監督內容是電子憑證生成、處理、接受、歸檔等系統設計的科學與規范性,主要依據相關主管部門的電子憑證人賬國家標準的研制和發布,財會監督內容可聚焦國家標準的落實效率。第二部分,涉及人為審核/簽章的環節。該部分數據之間的相互驗證可由系統完成,而信息之間隱藏的風險、數據背后的業務性質等則是由執行人做出專業判斷,成為財會監督的另一個重點。
(二)依托電子憑證標準化會計數據,拓寬財會監督的領域
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化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單位之間、單位內部全業務流程的信息化水平,改善了各項業務核算的效率,并且提高了可驗證性、不可篡改性,提高了財會監督基本職能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時,支持財會監督能夠更多地關注被監督部門的財務管理、戰略運營、資本運作和社會責任履職能力,加大財會監督力度,使財會監督能夠將更多資源放置于重大、重點政策項目,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民生問題,拓寬財會監督的領域。
[王海燕單位系河南省教育廳財務處(審計處),張鵬單位系河南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
(實習編輯 王曼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