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田月華應該是在2000年吧,我是在軍隊出版的《時代 責任 奉獻》一書中讀到他的文章的。在常人無法生存的地方,他帶領著戰士把孤漠變成一片綠洲,實現了蔬菜、豬肉全面自給自足。
真正見到他本人還是在2003年,他調任駐句容市94932部隊政治處主任。那時,我在該部隊政治處工作,也算是半個宣傳干事,他理所當然地便成了我的“頂頭上司”。一米八多的高挑身材,眉宇間透出幾分清秀和睿智,我不由得對他起了敬畏。可他開口說話,哈哈,原來也是個“粗”人,沒有絲毫文人做派,性格豪放,聲音高朗,看得出他是一名純真地從基層走出來的政工干部。他所工作過的單位有十年不沾先進的,在他的帶領下連續三年保持先進;有連續五年的后進單位,經他任職一年就被軍區評為先進單位,他個人也被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
寫作對他而言是心情的凈化,是思想和心靈的一種升華,也是自己對世間萬物的一種認知和感悟。他寫身邊的事,他用筆墨抒發對軍營的情感、對官兵的愛。在他的文章里有激勵、有奮進、有軍民魚水之情、有對社會的關注和責任。他常說,軍營就是他寫作的百寶箱,里面的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身邊的戰士就是他文章里的主人公。他這輩子離不開軍營這片肥沃的土地,離不開朝夕相處的兄弟,是戰友們給他無盡的寫作靈感。翻開他厚重的作品集,純樸的語言、真實的敘述,處處流露出一名軍旅作家的樸素與真誠。他的文學作品、新聞報道、攝影報道、政治工作論文二百余篇作品,曾發表在《人民日報》《空軍報》《新華日報》《揚子晚報》《金山》《鎮江日報》等幾十家報刊雜志,還有廣播電臺、電視臺。《妻子解“謎”》一文在2000年榮獲全軍征文三等獎。累累碩果記載著他軍營成長之路。他從艱苦的地方走來,帶著軍人的豪放,書寫出一篇篇軍營的精彩。
(作者單位:駐句容市94932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