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生 李峻薇
摘要:對于一群相對較為特殊群體——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如何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在網絡條件下,如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們同樣健康地、快樂地成長,就顯得非常重要。運用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實現家?;印熒?、親子互動,讓家長和老師都參與到學校的德育教育中來,開創德育網絡化的新模式。增強家庭教育與學校德育的良性互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共同構建起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諧的德育教育環境。
關鍵詞:網絡技術;德育教育;和諧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2-0219-02
一、背景
“十五”期間, 全國教育技術研究可謂轟轟烈烈。主要圍繞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育信息化和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校際協作學習、學與教的評價研究與實踐研究、專題學習網站建設與應用、中外信息技術教育比較研究、教育技術的學科建設及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實施素質教育、促進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與學生的發展,實踐“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踐的支持。然而,對在網絡環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相對較弱,對欠發達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以下簡稱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則更少。中職學生相對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有著明顯的特點。 首先,他們遠離父母,心理困擾比普通高中學生更多;其次,文化基礎不同,中職學生文化基礎普遍相對薄弱;第三,學習目標也不同,中職學生大多以學習一門(或以上)技術為目標,對于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的他們來說,其動手能力同樣有待提高。對于這樣一群相對較為特殊群體,如何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如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們同樣健康地、快樂地成長,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現狀
今天中職學校學生隊伍狀況確實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如人意的問題,有些甚至還較為嚴重,令人堪憂。去年年底,我們對我校中等職業分校在校學生思想道德及心理素質進行了問卷調查,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當前中職學生德育教育中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既有整個未成年人群體共性的問題,也有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地域的特點;既有以前已經存在的問題,也有很多新的動向。
1.與父母關系日趨變淡。在與父母的聯系中,父母占主動的為60%;被問及“多久與父母聯系一次”時,“每天”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60%的學生一星期與父母聯系一次,一兩個月才聯系一次的為23.8%;基本是通過電話、短信的方式與父母聯系,而與父母聯系的目的是為了“訴說自己的情況”的占43.5%,“問候”的36%,“自己缺錢花了”的占16%。一些家長往往因不得法,或者自身素質較低,無法對孩子施加良好的道德教育。
2.對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落后、呆板,收效甚微。對“你對思想品德課(政治課)的看法”一項,選擇“喜歡”只有45%,“將就或湊合聽”的比例是43.4%,而“不喜歡”或“從不注意聽”的占有一席之地,達12.5%;上課認真聽講的只有46%,不認真或抱著上不上無所謂的竟占了一大半;另外,認為“學校組織的各種主題班會對個人進步的幫助”“很大”“比較大”的都不足25%;問及“學習先進事例對自己是否有啟發”時,選擇“毫無用處”的50.3%。
3.學習目的、學習態度令人擔憂。50%的學生“學習是為了混個工作”,15%的學生是因為“家長認為孩子太小,暫時不適合外出打工”; 業余時間“經?!遍喿x的只有15%,其中閱讀關于“娛樂報道”的報刊雜志的占48%。認為“學習對將來找工作沒有用處”的錯誤認識也高達23%。
4.師生關系的不太和諧。在路上遇到老師“當作沒看見”或“繞道而行”的學生竟有21.8%,“有問題主動找老師幫助解決”的學生也只有21%,“被老師當眾批評”過的有22%的學生,“害怕公布考試分數的”占13%。
5.心理狀況令人堪憂。調查到“對自己前途是如何看待”時,34.5%的同學“一片迷?!?20.8%的同學“沒有確定的目標”;“遇到挫折或者麻煩向誰傾訴”時,選擇好朋友的是45%,而選擇父母、老師等成年人的只有25%和4%,剩下的26%的同學選擇了“不找人傾訴,自己承擔”。盡管學生普遍都知道學校有心理咨詢室,但常去心理咨詢室的只有不到10%,更有超過35%的同學認為根本沒必要去心理咨詢室。
6.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知識。進入中職學校,過上了集體生活,而把同學視為單純同學關系的有27%,視為競爭對手的占12%,還有18%的同學選擇了“不知道”。
三、方法與途徑
“育人德為先”。現代教育學認為,道德必然滲透著政治的、世界觀的、人生觀的因素等,其教育內容往往與其他內容交織在一起。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國習慣于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以及作為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的思想教育統稱為“德育”
互聯網的興起,帶來了全球信息資源不可逆轉的網絡化發展趨勢,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開辟網上德育陣地,開發家?;ヂ撈脚_,通過網絡促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學校與家庭的交往,實現家?;?、師生互動、親子互動。變傳統的口頭說教為迅捷的精神溝通,增強德育教育的情境性,實效性。不僅為我們實現素質教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方法與工具,而且,也為我們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有效運用網絡這一互動媒體,利用網絡技術對學生進行引導和交互式教育,開創德育網絡化的新模式成為可能。
1.建立校園德育網站,搭建學校德育教育平臺,加強德育教育的良性互動。和諧社會一定是德育良性互動的社會。整個未成年人群體的道德認知能力的培養、道德習慣的養成和道德品質的積淀,只有在施教者和受教者及在整個社會的良性互動與整體聯動中才能收到顯著的成效,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也才能得到根本的好轉。運用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實現家?;?、親子互動,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德育教育中來,開創德育網絡化的新模式,共同構建起和諧的德育教育環境。運用網絡技術,增強家庭德育與學校德育的良性互動,一方面,學校與家庭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經常、快捷地互通信息,另一方面,學校又可以通過網絡舉辦家長學校、充入家庭教育的資料、推薦好的家教讀物等, 向家長傳授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以切實提高家庭德育的質量。
2. 建立校園德育網站,改革學校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思想品德課是中職學校思想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運用網絡技術,搭建學校德育教育平臺,建立校園德育網站,充入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學習資源,讓思想品德課教學更貼近中職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兩課”的教學資源,開辟紅色網頁,注入革命電影、優秀紅歌教育資源,生動、豐富教材內容。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創新思想品德課教學手段和評價方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探索加強和促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同時亦可以利用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提高中職學生的道德素養。
3.建立校園德育網站,開設心理健康咨詢網頁,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德育工作,應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擺在重要地位。依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中職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學校對中職學生適時開展心理咨詢,教育和引導中職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和鍛煉,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把加強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作一個系統工程來做。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一項教育工作中,開設心理健康咨詢網頁,普及和幫助學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識和一般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適應能力;通過舉辦心理講座、開展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障礙。運用網絡技術,請優秀心理咨詢教師開設——心理健康咨詢——博客,開通QQ等交流平臺,讓許多“話”在這里“啟齒”,讓悄悄話在這里流淌——從而實現“心”的溝通。
4.建立校園德育網站,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和諧教育與和諧校園的基礎與前提。運用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搭建師生互聯平臺,實現師生互動,讓每一位老師都參與到學校的德育教育中來,讓每一位老師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運用網絡技術,開通博客、QQ等交流平臺,實現師生之間“心與心”的溝通,變傳統的口頭說教為迅捷的精神溝通,增強德育教育的情境性,實效性。開創德育網絡化的新模式,共同構建起和諧的德育教育環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校園環境。
在網絡條件下,構建和諧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德育教育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謝紅燕.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1).
[2]陳延斌,史經偉.德育良性互動:未成年人道德建設的新路徑[J].道德與文明,2005,(6).
[3]民進四川省委.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設現狀調查[J].四川統一戰線,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