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合群
摘要:中國羊絨產業經過了四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已經從第一羊絨資源大國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羊絨生產、加工、銷售和出口大國。但目前尚存在著諸如缺乏自主知名品牌,沒有價格優勢,區域資源尚未完成整合等一系列因素制約著中國羊絨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尤其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羊絨產業呈下降趨勢的關鍵轉折時期,中國羊絨產業應采取全面創新提高中國羊絨產業技術和品牌的競爭力、加強產業鏈高端環節的建設、整合東西部地區的特色資源優勢等措施,真正使中國由“羊絨”大國發展成為世界“羊絨”強國,促進中國羊絨產業出口貿易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羊絨產業;制約因素;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170-02
一、中國羊絨產業發展現狀
世界原絨年產量穩定在16000噸以上,其中蒙古產3000噸以上,俄羅斯、伊朗和中西亞國家產1500噸以上,中國絨山羊飼養量達到7650萬只,產量12000噸以上,擁有全球75%的山羊絨產量和95%的優質山羊絨產量以及80%以上的山羊絨絕對出口量。中國羊絨企業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300余家發展到現在的2600余家,僅知名的品牌就達120多個,總加工能力已超過2000萬件,羊絨加工企業呈現出“南北兩派”,南派以“春竹”、“兔皇”、“珍貝”為代表,三足鼎立,北派以“鄂爾多斯”、“雪蓮”、“鹿王”、“圣雪絨”、“清河”、“臨河”為代表,六雄稱王。1983年出口羊絨209噸,金額為1543萬美元,2007年中國山羊絨出口量為3075噸,2008年出口羊絨2385噸,金額為19444萬美元,60%以上的產品出口到日本、美國、意大利、英國、法國、香港地區、韓國、德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0年羊絨衫出口58萬件,出口金額3194萬美元,到2008年出口羊絨衫1825.7萬件,出口金額61079.7萬美元,出口量翻了31.5倍。中國已成為世界羊絨生產、加工、消費和出口大國(見圖1)。2009年受美歐等國家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國家出口退稅減少致使國內羊絨價格下跌。2009年1—6月中國無毛山羊絨出口量為754.8噸,同比下降33.93%,出口金額5021.8萬美元,同比下降45,4%,出口價格6.64萬美元/噸,同比下降17.37%。使中國羊絨產業出口貿易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考驗。

二、中國羊絨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1缺乏自主知名品牌,沒有價格優勢。中國羊絨產業由于在國際市場上缺乏自主知名品牌,主要靠貼牌出口經營,每年出口的羊絨制品中,99%以上為貼牌出口,以自主品牌營銷的比例不足1%。自主品牌仍在國際低端市場銷售,只能以低成本。低價格的比較優勢進入全球價值鏈體系,國產羊絨衫的價格也遠遠低于國外,中國羊絨及制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價格一直在低價位上徘徊(見圖2)。技術和品牌,甚至價格仍由歐美發達國家掌控,使中國羊絨產業基本上成為國際市場的原料輸送和加工車間,世界高端產品的“原料基地”,中國羊絨產業擁有資源優勢、產品優勢,卻沒有品牌優勢和價格優勢。
2低水平重復建設,生產加工能力過剩。中國現有羊絨加工企業2 600多家,加工能力是羊絨產量的3~4倍,在生產能力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出現了大量“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由于大部分企業設備技術落后,缺乏資金,無法提高產品質量和創新產品,羊絨產品只能停留在初加工、低檔次的水平,維持了一種低水平的數量型增長,加工能力的急劇膨脹,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無序競爭,最終損害整個羊絨產業的整體利益,使羊絨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相互殺價、低價傾銷,行業內部大打原料戰、大打市場戰,在國際市場上缺乏技術、品牌、服務的高層次競爭力。
3區域資源尚未完成整合,未能發揮區域集群競爭優勢。全國2600多家羊絨加工企業地區和品牌生產區域分布全國,各種經濟成分、規模并存。東西部地區羊絨企業在銷售模式、營銷手段、原料和專業經營等方面各具有優勢。內蒙古、寧夏、河北等地的羊絨產業基地是當地羊絨產業發展的典范。但中國羊絨產業缺乏優勢資源的整合,在資源布局、信息共享、技術創新、市場營銷、出口戰略、品牌創新等方面各自為陣,尚未實現資金、產能、技術、人力、客戶資源的互補共享,形成特色資源的整合優勢,使區域集群整體競爭優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得不到發揮。
三、中國羊絨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全面創新提高中國羊絨產業技術和品牌的競爭力。中國羊絨產業要在國際市場上實現其品牌優勢和價格優勢,關鍵在于加快進行包括技術創新、品牌創新、營銷創新在內的全面創新。致力于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價值,培育國際知名品牌,改變中國羊絨產業只擁有資源優勢、產品優勢,卻沒有品牌優勢和價格優勢的不平衡局面。

2加強產業鏈高端環節的建設,發揮中國羊絨產業鏈的整體優勢。首先要完善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建設,加強產業鏈之間的合作,通過實施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戰略,利用資源優勢研發新品,在國際市場上不斷推出新品、精品、高端產品,變貼牌經營為創自主品牌經營。其次要加強營銷隊伍的建設,制定營銷策略、積極擴大市場、進入高端市場。同時應全面推動中國羊絨業與國際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拓展國際羊絨生產、加工、銷售渠道,逐步進入國際高端行列。要促進產業鏈的調整和升級,提高產業鏈的附加值和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以完整的產業鏈整體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從而發揮中國羊絨產業的整體優勢。
3合理整合加工資源,使中國成為世界精品、世界名品生產基地。應合理整合加工資源,調整產業結構,創新技術、創新品牌、達到資源共享,加大研發力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加快進行包括技術創新、品牌創新、營銷創新在內的全面創新。在產業鏈的各個生產環節應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精品型方向轉變,以減少產能過剩的,變世界制造工廠為世界精品、世界名品生產基地,提高中國羊絨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使中國不僅成為世界羊絨初加工的制造工廠,更要成為世界羊絨深加工產品、世界精品的制造工廠。
4整合東西部地區的特色資源優勢,發揮東西部地區的集群競爭優勢。要充分整合中國東西部地區的特色資源優勢、區域優勢、特色基地優勢,突出主導產品,發揮西部地區羊絨產業園區的羊絨產業集群特色優勢,通過兼并重組或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構建大型集團,實現資金、產能、技術、人力、客戶資源的互補共享,通過舉辦各類大小博覽會、交易會、信息交流會,共同開拓國際羊絨市場、提高中國羊絨產業知名度。要充分發揮中國羊絨行業協會的作用,如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絨毛專業委員會、中國進出口商會羊絨分會、中國羊絨企業聯合會和中國羊絨聯合銷售公司等的作用,實現網絡信息化建設、標準和標準化建設、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生產。實施包括橫向和縱向產業一體化的全球化合作模式,形成集團化、集中化、集約化的集群發展,整合和優化中國羊絨產業出口貿易布局,提高中國羊絨產業在國際市場的集群競爭優勢。
5發揮可持續發展的集群競爭優勢,使羊絨出口大國成為世界強國。羊絨產業是中國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要使羊絨出口大國成為世界強國,就要通過調整產能結構、整合羊絨資源、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出口產品的高附加值,創新和提高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提高產業鏈集群競爭優勢,推動產品的技術升級,創造良好的羊絨貿易環境,在宣傳環保健康的理念下推動羊絨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強特色集群競爭力的建設,發揮中國羊絨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的集群競爭優勢,以提高中國羊絨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中國羊絨產業出口貿易可持續性發展。
[責任編輯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