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嘉惠
摘要:在回顧國內外的形成性評價研究現狀的基礎上,運用兩個過程評價的工具:閱讀/寫作學習檔案、項目與演示對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形成性評價的實踐與反思,并提出了它在高職英語課程改革中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形成性評價;實踐與反思
國內外形成性評價的研究現狀
教學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是相對于傳統的終結性(Summative Assessment)而言的。所謂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情感、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所做的發展性評價”。
1967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家斯克里芬(Mr. Scriven)在《評價方法論》中第一次提出形成性評價,當時就受到了國際教育界廣泛的關注和認可。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外許多學者開始重視形成性評價對于教學的影響。如:Went于1993建議教師應采用形成性評價,這樣可以有效地調整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學生的學習行為。Harler & Jane在1997強調形成性評價的關鍵是認清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Bachan & Palmerts也在1996從考試的角度探討了形成性評價,強調用于形成性目的的考試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幫助教師調整教學方法和教材。
國內于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對形成性評價進行研究,但已有不少科研成果相繼問世,并從不同的角度就形成性評價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探討。從宏觀方面來說,郭茜、楊志強討論了形成性評價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與測試的啟示;肖尤南討論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習評價的改革;劉書亮對大學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微觀方面,王京華探討了形成性評價對學習者學習策略的影響;陳舜孟探討了形成性評價對英語學習者情感的影響;劉一平討論了形成性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可見,許多研究者都從理論和實踐上證明了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的可行性及其所具有的優勢。本文將基于目前的研究現狀,從課堂觀察、學生檔案、座談、項目與演示,教師與學生的感受等角度著手,對高職學生的形成性評價進行一些實踐與反思。
對高職學生形成性評價的實踐
原因目前,高職院校主要采取的是終結性評價,這種評價雖簡單、易行,但它卻是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原有基礎、個體差異與發展進步,因此,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于這樣的教育教學現狀,我們要考慮使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來調節、促進“教”與“學”的最優化過程,也就是為學習而進行評價(Assessment for Learning),為發展而評價(Assessment for Development)。這是在高職學生中進行形成性評價的主要原因。
實踐過程整個形成性評價過程歷時一學期。首先,在第一學期末,筆者對2006級物流專業的89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問卷分析,80.3%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主要是靠記憶;81.7%學生認為,他們在課堂中的學習活動主要是朗讀課文、學習單詞或語言點、做語法或詞匯練習、寫命題作文,自由度和創造性相當少;63.8%的學生則認為,學習英語的過程是痛苦或令人厭煩的。課堂上學的內容和考的內容不一樣,用一張標準化的試題來衡量他們的學習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全面的。基于上述現狀,筆者在整個寒假中就考慮形成性評價實施的可能性與具體操作步驟。第二學期一開始,我就在班級宣傳開展形成性評價研究的意義與方法,并征求學生意見采用何種工具來進行過程評價。結果,學生選中了建立學生檔案袋(portfolio)和項目與演示(project and presentation)來評價他們的學習。以下分別論述。
1.設立閱讀/寫作學習檔案。筆者在學期初就給學生開設了英語名著簡寫本閱讀書單,包括Jane Eyre,Little Women,Gulivers Travels,The Call of the Wild,A Tale of Two Cities,Bronte Story,David Copperfield供學生們選擇。然后把相同選擇的學生組成一組,要求他們寫讀書筆記(Reading Journal),并就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章或一部分進行討論和分析。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充分顯示他們的才能,還可以讓他們附上圖畫或圖表。表1是筆者建議學生使用的讀書筆記的記錄表。在寫作中,結合所學精讀課文與電影觀賞,筆者每兩周給學生幾個熟悉的主題選擇,比如說a letter to teacher,my colorful college life,my happy family,the favorite sport(my favorite football star/basketball star),pets(dogs,cats,and mice and so on),food(vegetables and fruits,health and diet),traveling(what can we benefit from traveling),fashion(to be a fashionable girl/boy),film review(Titanic,E.T.,The Lion King,The Sound of Music)。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筆者發現閱讀/寫作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他們通過寫讀書筆記交流心得、思考問題、表達思想感情。通過自由寫作,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和創造性。

2.項目和演示。學生按自愿的原則組成小組,確定主題,搜尋相關材料,最后做成幻燈片。期末,每個小組確定一個主講人(speaker),用英文脫稿的方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項目(project)。由學生評價小組和教師評價小組,針對演講的內容、流利程度及精彩程度給予初步評價。然后,每個小組都要即興回答1~2個關于這個主題的問題,最終得出的綜合成績即為該小組的成績。通過項目的制作和展示,學生的參與意識、創造性思維以及英語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較大地提高。同時,也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比如:有以闡述為主的Disney World,The Olympic Mascot,有以介紹自己大學生活、宿舍特點的Our Second Home-Our Dormitory,Our College Life,有以話劇表演為特點的The Lost Necklace,有以小品表演為特點的Friendship。總之,通過開展形成性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使“教”與“學”達到最優化程度。
教師與學生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英語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的參與、討論。而學習檔案的建立,為此提供了一個平臺。在這里,教師通過閱讀學習檔案,即時指出學生的長處和不足,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發展動態;學生通過整理學習檔案,逐漸學會了自我評價、自我管理;師生通過討論,可以更加了解彼此之間的想法。項目與演示也要求學生緊密合作,無論是確定主題、篩選材料、形成項目(project)還是最后的演示與答辯,都是師生共同的勞動結晶。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的反思對于該學期的形成性評價,絕大多數學生持肯定的態度。首先,他們認為,通過此次評價,他們已關注自己的學習過程,認識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同時也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他們還體會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想要創作出好的作品,是需要大家的積極合作與共同努力。
對英語課程改革的實踐意義
總的來說,形成性評價是一種全面的、發展的、定性而非定量的評價。它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所取得的進展。通過這種評價,不僅有利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也使學生掌握了許多技能。同時,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省意識與交流能力。這恰恰與高職高專的以培養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的課程評價新標準不謀而合。而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相對自由的教學空間也保證了形成性評價的可操作性。可見,形成性評價作為一種有效的評價手段可以促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