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嵐
摘要:本文通過對學生和專業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和各專業對英語的需求,從學生專業發展的視角探討英語教學的深層次結構,探索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高職教育;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問卷調查
近年來,高職高專外語教學致力于培養能滿足社會需要、適應企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此不斷地進行探索與研究。這期間不乏有針對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學習自主性、學習績效及英語教學現狀所作的調查與研究,但這些都僅限于學生或是英語教學本身,而忽視了企業或專業對英語教學的訴求。為了能更客觀、準確地評價英語教學,并深刻地認識公共英語教學的使命,筆者立足于本院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列調查與研究,力求從新的視角審視和探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
調查實施
目的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和專業對英語的需求,筆者作了一次問卷式調查,從學生的專業視角探討英語教學,探索英語教學未來的發展趨勢。作為英語教師,教什么,怎么教;作為學生,學什么,怎樣學;作為一個專業,英語教學的定位在哪里,如何更好地為專業服務;作為企業,需要畢業生具有什么樣外語層次,需求點是什么。此次問卷涵蓋了英語教育環境、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材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同時還包括各個專業對英語應用能力、后續教育、知識結構等方面的要求。
對象為了反映問題的客觀性、普遍性及廣泛性,本次問卷調查涉及面較廣,涉及本院四系一院的33個專業,調查對象既有專業課教師,也有學生(普高生、三校生等多種類型)。
調查方式調查以問卷方式進行,除體現學生、專業課教師對英語教學公正客觀的反映和有效的評價外,更多地關注各專業對英語教學的具體要求。本次調查問卷分為兩種類型。其中一類是針對學生,旨在了解其英語學習的現狀、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基礎英語、專業英語教學的期望和建議;另一類則是針對各專業的專業課教師,旨在了解英語教學在各專業的定位,如何融合專業英語教學和公共英語教學,使其更好地為專業服務。
原始數據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99份,回收586份(其中有效問卷552份,占92.2%),包括針對學生的問卷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54份,占91%)和針對專業課教師的問卷99份(其中有效問卷98份,占99%)。
調查結果分析
筆者對反饋數據進行了統計、定量及定性分析,得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分析結果,作為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參考,也可供同行借鑒研究。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定位據調查,有87%的學生認為以聽、說為代表的英語實用能力重要,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今企事業單位對學生英語能力的需求點。83%的專業課教師認為高職階段的英語學習應該與專業相結合,促進專業的學習;41%的專業課教師認為開設基礎英語可為今后的專業學習做鋪墊。這充分說明大多數學生和專業課教師肯定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高職英語教學既有職業特點,又具備高等教育的特點,它是“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實用為特點”的高職英語教學體系,應該真正為專業服務。另外,23%的專業課教師認為英語課程可幫助學生通過英語考級;93%的學生英語過級目標明確,76%的專業課教師也看重英語考級。這與當前的大環境有關,用人單位都希望招聘英語水平高的畢業生,而目前能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依據正是英語考級證書。原始數據參見表1和表2。

開展專業英語教學的必要性由表3可見,各專業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呈多樣化趨勢。表4顯示了專業課教師和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認知,絕大多數專業課教師把專業英語擺在一個相對重要的位置。53位專業課教師選擇了“畢業生通過在校所學英語可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最新資訊”,52%的學生認為專業英語對自己的幫助更大,依然體現了基礎課為專業服務的理念;有30%的專業課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工作環境出發,認為英語能力應體現在能否通過職稱英語考試上;還有18%的專業課教師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認為培養良好的英語能力有助于學生進修更高層次的學歷。與此同時,在開展各個專業對英語需求的調研期間,筆者通過仔細的數據比對、分析,如考查“語言技能在各專業重要程度的排序”等問題,發現大多數管理類專業對英語需求較多,比如旅游、文秘、市場營銷等專業的畢業生,不論從事哪個行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英語,尤其要求英語口語較好。而理工科專業對英語的需求各不相同。比如計算機系的學生,由于專業直接與英語相關,對英語掌握的程度就要求很高,尤其需要掌握很多計算機專業英語。而化工、機電等專業,則因其畢業生所處的崗位不同,對英語的需求也不一樣。但這些理工科專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對英語的需求更多體現在閱讀方面。

關于英語課程設置的問題能否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關系到英語教學改革是否可以順利推進,綜合表5與表6的數據,筆者發現,39%的專業課教師贊同“基礎英語+專業英語+公共選修課”的模式,34%的專業課教師贊同“專業英語+公共選修課”的模式;93%的學生贊同“基礎英語+專業英語”的模式。至于應開設多長時間、多少課時的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40%的專業課教師認為基礎英語可開設60~90課時,專業英語可開設一學年;按照學生的提議,理想中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開設的時間均為一學年。無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學生,都認為公選課是有效的補充,在幾個英語公選課模塊中,考級輔導類最受學生歡迎。在英語課程設置環節,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銜接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課程。針對“您認為以學生入校時的英語水平能否跳過基礎英語學習階段而直接學習專業英語”這一問題,83%的學生和54%的專業課教師認為能,其余的認為不能。

英語教學的困境與專業課教師的建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撇開學生談教學,一切都是空的。生源是構成人才培養模式的物質基礎,也是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口。目前高職院校的生源類型多樣,生源不一,學習起點不一,尤其在英語學習方面更為突出。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只有16%的學生對英語很感興趣,但學習自主性較差。45%的專業課教師認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是想獲得學分,僅有7%的專業課教師用“努力”這樣的字眼形容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況。由此可見,雖然大多數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由于多年形成的不良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英語學習效果差強人意,并不能達到英語課程本身的要求。不僅僅是“學”的環節有問題,“教”也存在很多不足。通過此次調查,筆者從專業課教師那里獲得了許多有建設性、可行的意見與建議。比如在回答“您認為專業英語學習對學生來說最大的困難”的問題時,很多教師做出多項選擇,并且備注加以解釋。56%的專業課教師認為是詞匯,37%的專業課教師認為是語法結構,35%的專業課教師認為是專業詞匯,還有4.2%的專業課教師認為最大的困難是口語,1.4%的專業課教師認為專業英語中的特殊寫作方法對學生來說也是較難掌握的。對英語能力培養側重點的選擇也體現了專業特色,專業課教師普遍看重英語讀、說、譯的能力培養。通過問卷調查和與專業課教師的交流,筆者發現專業英語教學不能只是單方面依靠英語教師或專業課教師來完成,需要雙方合作,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設計、考核等方面一起進行研究與探討。
調查總結
從調查與反饋結果來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同時又是一項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通過此次調查,筆者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啟示,也發現了一些令人反思的問題。
準確定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目標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被賦予了諸多使命:要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目標,突出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以滿足企業的需求為己任;要服務于專業發展,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為今后的專業英語學習作好鋪墊;要尊重客觀現實,從就業大環境出發,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英語考級。在有限的課時里協調好這幾者的關系,使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科學評價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檢測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質量,《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被納入《基本要求》,作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檢測評估的正式標準。雖然《基本要求》里一再強調“以實用為主”,但為了追求能力考試的通過率,忽略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目前英語應用能力考核并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可又有什么能科學、客觀、有效地評價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質量呢?如果還以考試為標準,難免走入應試教育的怪圈。
合理設置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并不是對立的,它們相輔相成,都是為專業建設、專業發展服務的。只有基礎英語為專業英語做好鋪墊,專業英語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延伸,才能確保專業有長足的發展。可實際情況是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這就需要針對不同專業精心設計、不斷實踐,尋求兩者的黃金分割比例,安排好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的銜接,而完全拋開基礎直接上專業英語的效果有待驗證。
優化專業英語課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趨于專業化作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每個高職高專院校都有其辦學優勢,應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與專業課教師合作,共同研究專業化的教學模式,開發專業化教材,探索突出應用、注重實踐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培養出真正適應現代企業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小貞.高職英語教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劉潤清,胡壯麟.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修訂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石偉平.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出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
[5]楊金土.職業教育的“現代”理念[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7).
[6]李艷芳.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5,(27).
作者簡介:
魏嵐(1978—),女,甘肅天水人,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與英美文學。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