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山
[關鍵詞]數學教學 學生學習 興趣和動機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牛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呢?
一、聯系生活實際,尋找激發點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機產生的基礎是人的需要。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在動力。要想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必須讓學生在生活中有用數學的需要。
例如:在學習“千米的認識”之前,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認識千米,而是帶著學生來到了學校的操場,進行了實地測量。對于比較近的距離,告訴學生可以用米做單位來測量,學生量好以后,我又問:要想測量班莊到學校這兩地的距離,我們應該怎么測量,還用米做單位好不好呢?如果不好,那么用什么單位好呢?這時在生活中學生便有用數學的需要,認識到學習了這節知識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因而產生了學習的動機。
二、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有工作的動力源于興趣。通過實踐表明:在學習中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比那些不愿意學而勉強學習的兒童更為積極,更能堅持不懈,學習效果也更好。針對小學生喜動不喜靜的心理特點,開展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乘法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對那些粗心大意,做題正確率不高的同學,開辦“小診所”,并請幾名學習好的同學做“小醫生”,專門負責“對癥治療”,或者組織同學“結對子”實行“我出題,你來做”“我們一起手拉手”等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情境,培養情感
情感因素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教學中,教師應時刻保持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善于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特別是根據小學生好玩愛動的特點,做好課外的交流,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問一問、想一想等方法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調控手段,努力把樂觀向上的一面展示給學生,以營造一個輕松、有趣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
例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之后,我讓學生用米尺采測量教室地面的長和寬,從而求出教室的周長,有組織學生測量了教室的門和窗戶的周長各是多少……在這些數學環境中,使學生明白了數學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中,從中產生了一種滿足感。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在數學環境中產生了喜愛數學的情感。四、創設問題情境,培養良好的性格
人的性格伴隨人的一生,所以,從小應培養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性格。在教學中,巧妙地設置思考題,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的好習慣。另外,還可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來培養學生求異的思維習慣,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敢于提出不同凡響的見解,從多種途徑中尋求問題答案,找出最佳方法,以培養學生探索創新,堅韌不拔的性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