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艷
摘要:當前,我國農機化事業已進人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在新形勢下,廣大農民仍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體,因此,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農民既是我國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主要對象,也是采用農機化技術的主體。
關鍵詞:農機;推廣;機制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我國農機推廣體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受到了巨大沖擊。盡管《農業技術推廣法》給各級農機推廣明確了地位,提供了保障,但從現實看,農機技術推廣功能日漸弱化的趨勢已顯露出來,這與農業機械化事業大發展的新形勢完全相悖。[1]因此,建立健全與現代農機形勢相適應的科學的農機推廣體系,是我國農機化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
1 我國農機推廣機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機技術推廣組織陳舊
現行的農機推廣體系,是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漸形成的,這種體系在過去健全的農村基層組織以及農民的收入還不高,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大田作物的情況下,農民對農機新技術的推廣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可以接受的。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有權決定土地資源的使用方向時,他們所追求的是經濟收入的最大化,如部分地區從事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的小田種植,他們對種糧的積極性下降。
1.2 農機推廣人員結構老化
農機推廣人才匱乏非專業技術人員過多、綜合素質偏低、結構不合理、知識老化、觀念落后等問題已成為限制基層農機推廣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專業技術人員僅占農機推廣人員總數在許多基層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機構中專業技術人員不得低于80%的標準。在從業人員中,初中以下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員占了較大一部分,而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僅占人員總數的很少。
1.3 農機推廣觀念不能與時俱進
現行的農機推廣的觀念出現兩種極端現象,一種是停留在“任務國家下,經費國家撥”的政府運行機制上,并有等、靠、要的思想,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另一種現象是,縣、鄉、村部分領導片面地把農機科技推廣工作簡單地理解為商業行為,忽視了農機推廣的社會公益性。沒有意識到農機推廣不僅是引進機具進行銷售,更重要的是要對引進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可靠性、適用性、經濟性、效率等各項性能進行全面的試驗評估,同時還擔負著對農機戶的技術培訓、指導,組織現場操作示范,跟蹤機具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廠家以利改進等一系列任務。[2]
2 面對現實問題,對基層農機推廣機制改革
農機化新技術作為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始終貫穿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農機技術推廣法》、《農業法》和《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相繼出臺,在進一步強調農機推廣部門的重要職責和社會公益性職能作用的同時,對農機推廣部門也提出了新的課題。[3]
農機推廣隊伍自身建設有待提高。要徹底解決農機推廣系統知識老化、觀念更新緩慢的現狀,必須把政策法規學習和業務技能提高這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一方面,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搞好政策法規學習,活學活用,不斷提高政策法規水平;另一方面,全面系統地學習業務理論知識,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推廣部門的知識優勢、信息優勢和技術優勢,真正做到培育一流的技術隊伍,提供一流的服務質量,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
狠抓落實農機化示范園區建設。應從以下方面做起①克服畏難情緒, 認真調研,快速上馬;②避免盲目性,突出生產需要和地方特色,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③加大投入,務求實效;④抽調技術骨干,成立領導小組,做到有計劃、有安排、有成效。以務實科學的態度,本著服務示范的目的,建成一批高標準、高水平的示范園區,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服務農業生產。
強化農機推廣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服務運行機制。隨著農機科技的進步和服務領域的擴大和深入,加強推廣體系建設,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農業生產發展的客觀要求。針對目前的現狀,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建立一支職業道德高尚、業務素質過硬的技術隊伍,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認清形勢,理清思路;要創新內部管理機制,堅決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傾向;要成立和鞏固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積極開展有償技術服務,增加經濟創收,增加推廣實力。
3 基層農機推廣機制創新
機制創新。目前許多地方的推廣部門職責不明確,承擔了許多不屬于推廣部門管理的工作,農機推廣部門要首先在職能上重新整合、定位創新。一是政事分開。把屬于行政主管部門的農機修理、質量監督、農機市場管理等工作交給行政部門去管。二是重新定位。要明確農機推廣部門是行政部門下屬的農機技術項目實施、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技術推廣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所以有必要利用改革的機遇,重新定位,明確職責,充分發揮農機技術推廣龍頭的作用。三是解放思想。切實轉變作風,以科學務實的嚴謹態度搞好推廣工作。[4]四是機制創新。以新農村建設和產業化發展為突破口,在機制、推廣、技術、信息化服務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探索創辦農機科技示范園、科技示范戶等新的農機推廣運行機制。
推廣創新。農機技術推廣部門要突破過去推廣工作的“試驗、示范、推廣”模式,探討在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機推廣工作中的問題,推進推廣工作改革與創新,農機推廣部門要重點推廣節能減排保護性耕作和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立自己的科技試驗場,新技術科技示范園,運用新的技術和機具,向群眾和農機戶展示新的技術項目與機具,直接推廣新技術實施。充分利用農機協會,農機合作社,農機科技示范戶、農機大戶等,重點推廣以提高農戶經濟效益的果園、茶葉、大棚蔬菜等種植項目的新技術、新機具。配合新農村建設,改善村容村貌的秸稈綜合利用機具。定期召開新技術新機具推廣項目發布會,向農機戶、農戶宣傳農機新技術。建立農機新技術展示廳,利用多媒體直接向農機戶和農民群眾演示新技術、新機具使用效果和經濟效益。
結語
當前,我國農機技術推廣工作是我國農機化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基本的任務和目的是根據農業生產的實際和農民生活,增加農民收入的要求,示范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普及農機化科學技術知識,指導農業生產者改善生產條件和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生產率,有效利用資源,滿足人民生活及生產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振興,張園. 我國縣級農機推廣結構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全國縣級推廣機構調研報告[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2] 尹和平. 農機安全生產再敲警鐘[J]. 湖南農機 ,2006,(03)
[3]張吉營,宋立華. 淺談農機推廣應遵循的原則[J]. 農業機械化與電氣化,2006(4)
[4]黃少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農業機械化[J]. 福建農機,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