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蕾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策略、動機、教師個人問題等多方面因素,學生形成了"兩極分化"現象,針對這種現象,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問題。
關鍵詞:兩極分化 學習興趣 面向全體 提高效率
通過幾年的教學,我發現低年級的孩子每次上課時眼睛里充滿好奇和熱情。老師在課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成了孩子們學習、模仿的對象。但是,到了四、五年級,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這種好奇心和熱情逐漸減退,有些基礎本來就差的男同學不光自己學不到知識也影響到其他同學。看著這些孩子逐漸掉隊,我心急如焚,開始思考癥結所在,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與孩子們的課后談心,我發現這些孩子并不是真的討厭英語,其實在他們心里還是很想把英語學好的。有幾個學生告訴我,剛開始的時候很喜歡上英語課,每次課堂活動他們也總是積極參加,但是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自己總覺得跟不上,于是成績越來越差。在老師的責怪聲中,在枯燥的練習中,他們的學習興趣消失了,能力也退化了。
看到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我很想幫助他們。可是我們該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過程既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又是師生間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情感是教學活動的潤滑劑。因此,每位教師要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要深入了解孩子,與他們做知心朋友。如果學生喜歡你,那么他們往往會喜歡你上的課。如果平時對學生太過嚴厲,總是居高臨下,那么課堂氣氛必然是死氣沉沉。這樣就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學生溝通。往往教師的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撫摸,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鼓勵,一種肯定,從而使學生從“要我學英語”轉變為“我要學英語”。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小學英語新課標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條件,而學生能否自信主要靠老師。教師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孩子,看待他們的失敗,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幫助他們建立起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應該采取科學的轉化方法,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基礎上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在他們有困難時及時幫助他們查出問題的根源,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課上多使用鼓勵性的話語,如“Dont be shy. Im sure you can.” “Good!Very good!”等激勵性的評語,對于那些缺乏老師肯定的孩子們來說是一種力量,有了這種力量,他們就會把學習上的壓力轉變為動力。
三、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差異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B·S·布盧姆說過,“學校學習中的許多個別差異是人為的、偶然的,而不是個體所固有的。只在提供適當的先前與現時的條件,幾乎所有人都能學會一個在世上所能學會的東西。”因此,教師不能要求每一個孩子都按照一個模式去發展,而是要開發學生不同的潛能,發展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針對每個學生的差異和特點,安排他們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滿足不同需求。在保護后進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適當降低問題、作業等的難度及要求。這樣,避免了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消的尷尬局面,更重要的是讓后進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
四、正確評價學生,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的成就感
學生學習的最大樂趣莫過于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進行賞識教育,對學生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評價的目的在于激勵學生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每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應及時給予恰當的評價,對他們予以肯定和鼓勵,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記得有人曾說過:“教師的一句話可以讓一個孩子插上翅膀,也可以讓一個孩子墜入地獄。”可見,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多么重要。在課堂上,教師鼓勵性的話語可以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感,讓他們產生更強的求知欲,從而注重投入到學習中來。
五、積極拓展課外課堂,鞏固學習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靈活、開放、豐富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課堂,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延伸到課外。這樣,既鞏固了課堂所學,又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杭寶桐.《小學英語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瑪麗.斯萊特(愛爾蘭),簡.威利斯(英國).《讓英語課堂活起來》.鳳凰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
4.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袁振國.《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向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