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摘要:《家用制冷設備》是中職學校電子電器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按照國家對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結合職業教育的有關理論和具體教學的實踐經驗,對該課程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等實踐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校;電子電器專業;課程建設
國家六部委《關于實施職業院校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進一步引導職業院校從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要出發,堅持正確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勞動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正確的價值觀,要把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強實踐教學……”職業院校課程的開設應圍繞這一要求,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上不斷改革創新,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保持生命力。
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包括就業市場調研、職業分析、課程目標擬定、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的界定、課程組織和實施、課程評價和反饋等六個方面。《家用制冷設備》是中職電子電器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我校按照相關步驟,進行了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效果良好。
通過就業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
通過對本區域內的家電生產、銷售、維修企業的廣泛走訪調研,以及對本校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我們發現,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家用制冷設備的購買和使用越來越普遍,就業市場中家用制冷設備安裝及維修人員的需求量呈增長趨勢。目前,從業人員中經過專業培訓機構或職業學校培訓合格并持證上崗的僅占1/3左右,家用制冷設備安裝及維修人員在貴州省內平均月薪達1500元以上,就業市場潛力較大。
進行職業分析,確定課程目標
職業分析是將職業需要轉化成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的標準,是確定學生學習職業知識、技能與態度的一種主要工具。美國學者施特魯克認為這種分析具有8個主要目的:(1)確定所需要的技能和專業課程內容;(2)避免講授不實用的內容;(3)突出教育的相對重點;(4)有利于選擇職業技能方面的教材;(5)作為評價學生的基本資料;(6)便于闡明和擬定教學順序;(7)明確達到目標;(8)便于選擇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先作職業能力分析。家用制冷設備安裝及維修人員應具備制冷制熱技術和空氣調節基礎知識,掌握制冷和空調設備的工作原理;具備制冷設備維修工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儀器儀表和專用工具的使用能力;掌握家用電冰箱、小型空調器及其他典型制冷設備的故障檢查、判斷、維修技術。我校電子電器專業學生,經過《家用制冷設備》課程學習,應持有中級制冷設備維修工職業資格證書。
如何確定課程目標
上述職業能力分析似乎已經確定了課程的目標,但需要注意的是,課程目標陳述的最有效的形式是:既指出要使學生養成的具體行為,又言明這種行為能在其中運用的生活領域或內容。也就是說,課程目標應該包括“行為”和“內容”兩方面,前者是指要求學生表現出的行為,后者是指這種行為所適用的領域。
職業教育課程目標的確定,首先,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因素并遵循人類認識發展的規律,如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職業傾向、旨趣及需求,以及基礎學力等實際現狀。其中學生的基礎學力是落實課程目標的關鍵環節,它涵蓋了學生的知識因素、技能因素、態度因素,而學生的態度則是構成基礎學力的核心因素。眾所周知,職業學校的學生與普通學校的學生相比,兩者的基礎學力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按照美國學者加德納(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來分析,職校學生也擁有很大的發展和學習潛能,關鍵是課程目標應有針對性、適應性以及根據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其次,既要滿足企業或行業因發展需要所提出的目標要求,又要滿足個別教育的多元需要。再次,要聽取和采納企業界、學科領域等專家的意見。
因此,《家用制冷設備》課程目標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德育目標。首先需要制定的是課程的基本目標要求,課程的基本目標要求是每個學生必須達到的,否則難以保證教育質量。課程的基本目標要求不宜過高,應該是絕大多數學生都容易達到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應以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級制冷設備維修工職業資格認證標準為依據來制定;德育目標則應從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狀況出發,培養良好的職業倫理、態度等素質,包括責任感、自尊心、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正直誠實的品質等。
課程設置與課程內容的界定
根據課程目標的確定,我校把《家用制冷設備》課程定位為能力中心型課程。其特征是以職業能力為基礎,將形成某項職業能力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等課程內容要素按職業能力本身的結構方式進行組織。常見的職業教育課程類型有學科中心型、問題中心型、能力中心型、活動中心型。能力中心型更加強調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它將那些與職業能力要求相關性較低的知識、技能、態度排斥在課程之外。如果說學科中心型重視形式訓練和遷移,那么能力中心型比較重視實質訓練,它縮短了與實際工作的距離。能力中心型課程易于模塊化,而課程的模塊化又使得課程易于向個性化發展。
參照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級制冷設備維修工職業資格認證標準,《家用制冷設備》課程內容確定為應知、應會兩部分。應知部分:制冷制熱技術和空氣調節基礎知識、制冷和空調設備的工作原理。應會部分:焊接技術、高壓檢漏、真空試漏、電器系統檢修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儀器儀表和制冷專用工具的使用能力;家用電冰箱、小型空調器、其他典型制冷設備的故障檢查、判斷、維修技術。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準則:(1)注意課程內容的基礎性。課程內容應該包括從事制冷設備安裝、維修工作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要包括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2)課程內容應貼近社會實際。以現實的產品、技術、工藝為對象實施教學。(3)課程內容要與學生和學校教育的特點相適應。要充分考慮中職學生的基礎學力和學校的培養目標要求,適度把握課程內容的難度和深度。
借鑒“雙元制”課程模式來考慮課程結構安排。“雙元制”課程最顯著的特點是理論環節與實踐環節的明確分工與緊密聯系,一方面,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同時又強調理論必須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并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無論何種課程內容都突出學以致用的實用性,如專業課就是把有關的專業知識綜合成專門技術實用知識體系,而不去追求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哪些是就業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識,哪些就是課程內容的組成部分,由此誘導并督促學生去反復練習、強化、熟練,以達到符合要求的程度。但這又并非是將選擇出來的零散的專業知識簡單地捏合在一起,而是圍繞學生的專業實踐活動這一核心將這些內容有機地、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家用制冷設備》課程教學采用項目教學法為主,理論與實踐教學既明確分工又緊密聯系的課程結構形式。
課程的組織和實施
“以能力為本位”,加強課程實訓實習教學 實訓實習課的比例應達到總學時的50%左右,對學生應會部分的內容要有明確具體的要求。不能過分強調課程內容的邏輯嚴密性,或者教學要求側重于概念、原理的系統理解和掌握,這對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中職學生是不合適的,也很難取得好的效果。實訓設備應以回收的舊冰箱、舊空調器為主。一方面,與教學型制冷實驗臺相比,回收的制冷設備更接近于生產實際,學生實訓的可操作性強;另一方面,這樣做投資會更合算。
注重核心項目的學習 課程教學過程以數個核心項目貫穿,各核心項目的應知、應會內容應該明確具體,理論教學和實訓實驗要互相促進。可以考慮安排以下幾個核心項目:制冷循環系統各個部件的識別,說明各部件的工作原理與作用,制冷劑的流動方向和狀態變化;制冷設備電氣與控制系統的器件識別、檢測及安裝連接,電氣與控制系統的故障分析、檢查與排除;釬焊焊接實訓;維修檢測用儀表及工具的使用;安排一次社會調查,內容一是就市場上銷售的冰箱與空調的品牌、類型、價格及售后服務情況進行調查,內容二是就制冷設備配件的種類、價格進行調查。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開展活動,要求撰寫一份市場調查報表,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評。
加強與企業的聯系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加強與制冷設備生產維修企業的聯系,根據市場需要調整充實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提高企業或行業對畢業生的“滿意程度”。
改變考核評價方法 課程教學各核心項目的考核成績與作業情況各按一定的權重計入總評成績,占80%。期末考試采用面試答題的方式,對熱力學基礎知識和家用制冷設備的典型故障檢查方法與故障排除步驟等內容進行考核,成績占總評成績的20%。學生每一核心項目的考核必須達到基本要求,才能夠成績合格。這樣做能有效地控制和把握學生對課程的知識點、技能點的掌握程度,保障教學質量。同時,可以讓學生在全課程學習中精力集中,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舉止行為和課堂的紀律秩序嚴格要求。實訓操作動作要規范,步驟要正確,并盡可能創設出“工廠情境”,培養學生規范操作、安全生產的意識和習慣。教師要言傳身教,要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和成就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敬業實干的精神。中職學校要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勞動者,不能僅靠德育課和班主任的教育管理,這項工作也要滲透到各門課程課堂教學的環節中去。本課程涉及電子、電路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內容,教師既要幫助學生復習鞏固這些內容,更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運用相關課程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電氣識圖能力。
關于課程評價和反饋
什么是課程評價?泰勒認為:課程評價是決定學生行為改變實際達到何種程度的過程;而美國學者克農巴赫則認為:課程評價是搜集、應用信息來作出有關的課程決策。綜合分析可以認為,職業教育課程評價就是通過收集和應用信息,對職業教育課程在實現教育培養目標過程中的可能性、有效性進行價值判斷,以便為職業教育課程的改進作出決策。《家用制冷設備》課程的評價應從以下幾方面予以考慮:(1)立足于中職電子電器專業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2)以社會需要為最高價值,課程結束后,以學生通過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級制冷設備維修工職業資格認證考核的比例作為定量評價標準;(3)評價應注重用人單位的參與。
從近兩年來用人單位的反映和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看,該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是比較成功的。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1)由于該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綜合化程度較高,作為任課教師,其專業技術技能水平將直接影響課程實施的效果,目前,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還有待于提高;(2)以學生通過中級制冷設備維修工職業資格認證考核為定量評價標準,其社會或行業的認可度并不確定,不同的用人單位對此看法不一,需要確定具有更廣泛認可度的評價標準;(3)實訓條件如場地、設備等還不能充分保障教學的實際需要,對課程實施的效果影響顯著。
《家用制冷設備》課程設計和實施,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可以結束的工作,調整、完善、實施、評價、反饋,要幾經反復。作為任課教師要摒棄單純傳授知識的觀念,要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充分認識學生職業態度、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現實意義,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按照“通知”的要求,積極探索,不斷總結提高,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可以達到的。
參考文獻:
[1]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
李青(1967—),男,貴州安順人,貴州省電子工業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和電子信息專業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