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靜
摘要:學習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寓趣味于英語學習中,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越學越想學、越愛學、越好學。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習興趣;創設情境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獲取知識,而不能把學生當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因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創造一定的環境條件,使學生面臨某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感到原有知識不足,造成認識的不協調,從而激發他們疑惑、驚奇、詫異的情感,進而使他們產生一種積極探究的愿望,誘發興趣,促進積極思維。幽默的學習環境和語言是可以創造的,任何一個普通教師都可以變成受學生歡迎的富有幽默感的教師。關于如何創設幽默的英語課堂情境,筆者認為,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趣味導入,吸引學生
教師講授新知識時,先講一些與新知識有關的幽默小故事,說明新知識的重要性,進而引出新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加深印象,更好地接受和記憶新知識。
2.選擇相關故事,誘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適當講一些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故事,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成功的課堂幽默要自然,不要牽強。因此,盡管英語方面的幽默故事比較多,但仍然需要教師花時間尋找與課程內容有關的。
3.巧用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興趣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之所以比較高,主要原因是英語是一門重要的考試課,在高考中占的比重比較大。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比較高,主要原因是香港學生普遍認為英語有用。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就要讓學生認識到英語是有用的。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實例運用到教學中,以說明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強,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二、把英語知識與日常活動相結合,使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讓英語知識與日常活動融合在一起,會增添許多學習英語的樂趣。比如,中西方由于歷史不同、文化不同,節日也不盡相同。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對圣誕節和情人節非常熟悉。臨近這樣的節日,教師就可以講解一下“Christmas”一詞的由來,介紹一下宗教對西方國家的影響。這樣就能使學生感到,學習英語不只是學習一種語言,還能增加不少生活常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會慢慢地提高。
三、教學中加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
當教師發現所講授的課文中有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時,就可以向學生講解一下。比如,對于“愛情”這個話題,許多大學生都比較關注,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解釋一下為什么要用玫瑰來代表愛情,為什么要用“海枯石爛”來形容愛情的忠貞不渝。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四、激勵性評價,呵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勵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績和態度的一種肯定和強化,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評價時應客觀公正,多鼓勵,這對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為了呵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于學生難以回答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教師在討論中不斷引導、及時總結,使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問題,在相互協作中提高興趣。
五、游戲學習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課程都可以變得生動有趣,關鍵是教師自身要先有幽默感。在英語學習中,背單詞是比較枯燥的,但又是學習英語時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為了增強背單詞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通過做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外貿專業要求學生要記住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英文名稱。這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世界地圖PK。教師提前把游戲中需要用到的國名告訴學生,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記憶這些國名。PK當天,教師給每組發一張白紙,要求成員寫一個英文國家名稱,各組輪流,國名不能重復,最后,錯誤最少、用時最短的小組為冠軍。
此外,英語中還有許多單詞的形成是有歷史傳說和故事的。比如,“洗澡”是“have a bath”,為什么要這么說?這里面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英國倫敦附近有一個地方叫Bath,這里以溫泉著名,當時英國的征服者羅馬人經常在這里洗澡,甚至在這里吃飯、睡覺、開會。后來,這個地名就成了“洗澡”的代名詞。學生在聽著這個有趣的故事的同時,也就理解了“have a bath”的含義。
六、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向上的興趣
大學生有較強的競爭心理,好勝心強,對榮譽有強烈的追求。針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教師在平時的檢查和測驗中,可以先易后難,盡可能讓學生得高分。課堂提問時也要因人而異,力爭面向全體學生,使大多數學生都有較高的答對率,特別是對成績中等或偏下的學生,當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時,要適當地給予鼓勵和表揚,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英語競賽、英語小論文比賽、英文課件比賽、英語國家知識競賽等,在這些比賽中獲獎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會更濃,勁頭也會更足,而其他學生也會因此產生積極向他們學習的愿望。
七、發揮名人效應
在英語精讀、泛讀和寫作課程中,都會遇到一些與青年人偶像、榜樣有關的內容。比如,姚明是許多中國青年的偶像,喜歡他的學生就會比較關注有關他的新聞及有關NBA的新聞。而姚明的英語已經達到可以接受英文采訪的程度,美國的多家媒體也對他進行過全英文采訪。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選擇幾段英文采訪讓學生翻譯,或者由學生自行設計幾個問題。這樣,既滿足了學生想知道姚明近況的心理,又達到了訓練學生英譯漢的能力。
同理,教師還可以“請”其他許多名人做自己的幫手。比如,在“超女”流行的時候,可以“請來”張靚穎引導學生學習,因為張靚穎演唱的英文歌曲比較多,那些英文歌曲的歌詞將會是喜歡張靚穎的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學習材料,教師可以讓學生翻譯歌詞,也可以讓學生用英文解釋這些歌詞。
八、時事導入法
一般來說,大學生都比較關心時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將時事導入英語學習中。比如,去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經過那次大選,奧巴馬成為美國乃至世界青年的偶像,他的競選口號是“Change is coming”,翻譯成漢語就是“變革就要到來”。他在芝加哥的競選獲勝感言曾讓千萬美國人熱血沸騰。
他的演講是這樣開始的: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 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
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試著將這段演講翻譯成漢語,在分析了不同的譯法,并指出了其中共性的錯誤和不妥后,教師再將正確譯文告訴學生:“如果還有人對美國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存疑,還有人懷疑美國奠基者的夢想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否依然鮮活,還有人質疑我們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么今晚,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相信這些應該是許多大學生都迫切想獲得的信息,教師的做法也一定會受到他們的歡迎。
趣味學習會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而不是一種負擔,學生越學越想學、越愛學、越好學,學習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趣味英語學習會引領學生走向成功,成功的體驗又會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推向更高層次。希望廣大英語教師都把趣味、幽默引入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王玉章.國際貿易英語[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
[2]陳德彰.英語奇聞趣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3]郝澎.美國歷史重大事件及著名人物[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4]李德榮.世紀商務英語閱讀教程[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