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辦好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好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重要保證。結合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實踐與體會,闡述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運行機制。
關鍵詞:高職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作者簡介:陳蘭云(1964-),男,浙江磐安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工學碩士,主要從事建筑工程方面的教學管理與科研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2-0013-02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處于一種開放的社會大環境中,高職教育的生存和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高職教育的培養模式和辦學特色,將決定人才素質、能力及受社會歡迎的程度,如何辦出自己的特色,提高生存競爭力,關鍵在于實踐教學環節。要實施實踐教學環節,高職院校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區別與聯系
與普通高等教育明顯區別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課時與理論教學課時達到1:1。這就要求大量教學需要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因此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高職院校各項教學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眾多高職院校受辦學起點、政府投入和經費困擾,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投入有限,并且把人才培養方案中全部實踐教學環節都放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是不可行,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只有將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互補才行。筆者以為,高職院校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應是學生在培養期間完成基本技能訓練的場所,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以專業群或崗位群為建設單元,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訓練以及理論課堂教學無法完成的技能操作訓練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完成。隨著技術和裝備的進步校內實踐教學基地也可以采用模擬或仿真等手段。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學生直接參加生產和工作的場所,直接進入將來所從事職業的崗位工作環境,在學校教師或企業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實現教與學實際情景和職業熏陶,在職業氛圍中鍛煉和培養學生從事具體某一職業崗位的能力。
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缺一不可,高職院校應結合本學校實際情況、合理經濟地進行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總體規劃。明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分工,規劃不但要體現現有技術、設備、條件,還要考慮超前、創新與科學,明確學生在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所要求的各種技能訓練。同時對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設備、軟件、教學方式、管理、實訓教材和手冊、考核方式等一系列制度化、規范化,對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努力做到“計劃性、包容性、可靠性、規范性”相結合,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依靠的是校企合作。既然是合作,在信任基礎上需要協議來保證可靠性,合作需要計劃性、包容性,同時操
作需要規范性,以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順利完成。
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要分層次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目的要明確,每個專業群或專業要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產學結合、合作互補的不同層次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根本立足點在于校企合作。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數是高職院校為適應市場和尋求發展,主動與企業接觸,而真正是企業主動尋求學校合作的很少。另外企業規模有大小、企業對校企合作興趣、認識、參與度也不一致。所以,要針對企業具體情況分層次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示范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一般來說企業(基地)規模大、在區域經濟內起到龍頭做用,企業影響力大,技術力量雄厚,裝備強,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規范,企業眼界開闊,對于教育事業熱心參與,企業可以接受成批或成建制班的學生進行學習或進入企業實踐,同時校企可以在科技開發、科技服務、教學研究等方面深入合作,此類基地通過校企雙方的努力,可以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成為示范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第二層次是緊密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企業規模較小,企業影響力、技術力量雄厚、裝備、管理等相對較弱,但對教育事業熱心參與,但容納學生實習或實踐的人數不是太多,我們可以將基地建設成為緊密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通過緊密聯系可以作為長期實踐教學基地。第三層次是一般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此類基地一般來說企業規模較小,企業影響力、技術力量雄厚、裝備、管理等較弱,對教育事業不是很熱心,企業對于培養人才積極性不高,但通過學校和專業教師的努力或者學生本人的努力可以接受學生實踐,可以將基地建設成為一般型實踐教學基地。如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的示范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金華市百家居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是金華市裝飾裝修行業的知名企業,在金華市裝飾裝修行業內具有較高聲譽,同時企業還是金華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的副理事長單位,企業熱心教育事業,企業也非常愿意與學校密切合作,積極為校企合作提供條件,企業專門為學校騰出場地,設立教室和建立工作室,學生在第五學期的下半學期就到公司進行頂崗實習,進入具體工作室,6-10名學生為一個工作室,工作室以企業技術骨干或在公司掛職的學校專業教師命名,企業技術骨干或專業教師即為指導教師,直接承擔裝飾業務,工作室中每個學生按業務洽談、設計、施工、材料采購、質量檢查等分工,輪流負責,熟悉每一個環節,在工作室中學生或集中或分散進行鍛煉和實踐,學院專業教師成為企業技術部門的主管,企業的技術力量得到加強。對部分表現出色的學生,企業給予報酬,并提前簽約,直接在公司就業。充分體現了校企合作雙贏,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與學校從“鄰居”變為“親戚”,并走向“家人”。學院教師作為培訓教師幫助裝飾協會培訓行業從業人員,同時為公司員工進行繼續教育培訓;通過協會和企業平臺,教師走向行業接課題,為社會服務。教師增加了收入又得到鍛煉,學生得到了實際訓練。其中一名教師通過企業實踐,在金華市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中榮獲裝飾設計第一名,并成為金華市青年技術標兵。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基地、招生、就業和科研“五位一體”的辦學模式在金華市百家居裝飾工程
有限公司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要考慮區域和行業特征
每個高職院校所處的經濟區域不同,有處于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行業有熱門行業和冷門行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要考慮區域和行業特征,要考慮學校所處地理位置,環境和地緣條件,要切實為學生實踐服務,使培養的學生有去處。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要與學生就業與發展相關聯,當前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目越來越多,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畢業生就業能力的競爭。如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地處發達省份的欠發達地區金華市,但區域內建筑業、小五金、電動工具、義烏小商品等在全國很有影響,所以學院將建筑業、小五金、電動工具類專業作為重點,其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立足于本區域,為專業學生培養和就業帶來很好的條件。
同時每個行業、每個專業都有各自的特點,不能千篇一律地按統一模式進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管理。如建筑類專業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機械類專業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就有區別,機械類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可以設置在工廠,實習、實踐地點相對固定,可以成班制或成建制進入工廠車間,在機器上進行操作,產品的生產完成時間較短,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實踐。而建筑類專業學生實踐,必須到工地,而工地往往是流動,同時在現場往往不能一下將整個建筑產品的施工過程完整實習,容納學生人數也少。建筑類專業
學生實踐,學校一般要先學生落實到建筑企業,通過建筑企業落實到工地,再明確指導教師,加強實踐教學。
四、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兼職教師聘請要務實
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A級要求也明確指出:兼職教師占專業課與實踐指導教師合計數之比達到20%。事實上,各高職高專院校歷來相當重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但與美國、德國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兼職教師數量少,來源渠道不暢,隊伍也不穩定,兼職教師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實踐教學方面的作用還沒有體現出來。
由于傳統觀念作祟,很多高職院校聘請教師,就是要求教師一定要進課堂或上講臺。如由于建筑行業的特點,導致聘請到課堂教學的建筑類兼職教師難度較大。所以應該更新觀念,把掌握一定技藝的工匠,在現場或工地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級技師、高級技工、革新能手聘請擔任兼職教師。
另外應將兼職教師的聘請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緊密結合。如高職院校都要求專業教師每二年到企業參加專業實踐,那么專業教師的專業實踐單位就應該是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專業教師的培養密切聯系。每一個專業教師至少聯系一個以上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教師就在基地進行實踐鍛煉,同時教師也作為企業的技術人員,參加企業的各項技術活動。這樣一來既解決了聘請兼職教師問題,又解決了專業教師的社會實踐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學生實踐鍛煉場所問題。這樣既提高了教師接觸社會能力,同時又加強了專業實踐的實效,真正提高高職教師雙師素質。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與國家一級總承包企業浙江晟元集團(原浙江金華第一建筑安裝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具體做法是企業和學院成立專門的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公司總工程師做為企業的全權代表負責具體事項。學院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師安排到公司掛職,作為企業一員直接參與具體工程項目,同時也是企業的注冊建造師、注冊造價師,建立緊密型合作。公司總工程師、下屬主任工程師、技術負責人以及部分技師、高級技工、能工巧匠做為學校的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擔任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制定制度規章,規范每個人員的職責和報酬,達到企業的技術人員為學校所用,學校教師為企業所用,實現全方位對接,達到雙贏。
參考文獻:
[1]王艷麗.高職高專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的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38-39.
[2]江小明.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0(1),20-21.
[3]宋軼,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6(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