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力敏 曹 治
摘要:TRIZ作為當代世界著名的發明問題解決理論,是解決發明創新問題最有力的理論工具,它是由前蘇聯專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huller)在1946年創立。現行的我國高職視覺傳達專業教學由于傳統的技、藝雙重性教學與工作項目實踐相脫節等原因,使得專業教學中出現了許多矛盾與問題。借助TRIZ可為這些矛盾與問題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與科學依據,并指出正確的探索方向。
關鍵詞:TRIZ;高職教育;視覺傳達;實踐性教學
課題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省級課題。課題編號:JXJG-07-56-4。
作者簡介:魏力敏(1975-)男,浙江余姚人,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教學與研究;曹治(1970-)男,江西靖安人,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教學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8-0034-02
一、關于TRIZ
TRIZ是“創造性問題解決理論”的俄語縮寫。它是當代世界上著名的發明問題解決理論,是通過上百萬件發明專利的分析研究而得出來的。TRIZ是基于知識,面向人的發明問題解決系統化方法學,它是由解決技術問題,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這個體系包含許多系統,科學富有可操作性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和發明問題的分析方法。在新產品的開發中,運用TRIZ可解決矛盾和沖突,可發現和消除沖突的突破性概念,快速突破性地解決工程的基本問題。然而TRIZ不僅僅是科技創新,產品研發的工具更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方式,解決矛盾與沖突的方法,,已被許多國家采用并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中。現行的我國高職視覺傳達專業教學由于種種原因,使得專業教學中出現了一些矛盾與問題。借助TRIZ可為這些矛盾與問題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與科
學依據,并指出正確的探索方向。
二、高職視覺傳達專業改革勢在必行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的高層次教育體系,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有別于中等職業教育,它有著自己培養的對象和目標,有著符合自身教育目標的教學體系和模式。然而,許多高職視覺傳達專業作為順應近幾年社會市場需求而開設的藝術設計專業,因種種原因在其專業建設與教學實施中常常面臨以下矛盾與沖突。
1.視覺傳達專業對培養對象缺乏科學的考核標準。高職視覺傳達專業的考核標準現存兩方面的矛盾。①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考核標準為主已不適合檢驗高職培養的教學成果。高職學生從高考標準到在校學習中的各類考試大多以單一書本知識點的掌握理解為考核依據。②“藝”與“技”考核標準的模糊性。視覺傳達屬于藝術設計學科的主要專業。其所學知識存在兩方面屬性。一方面以“藝”為主,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及藝術表現能力。另一方面以“技”為主,培養學生專業實踐動手能力。這兩方面構成了學生的主要職業素養及能力。然而對“技”的考核缺乏成熟的考核標準體系。對“藝”的考核則存在主考教師的主觀影響。因此,視覺傳達專業考核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它即不利于教師對知識點及技能的分解傳授,同樣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與自查。
2.教學課時結構沖突及課程教學模式的矛盾。現有高職視覺傳達專業往往由“技”“藝”相關課程及公共課共同組成的完整教學課程體系。其信息量大,知識點分布較均衡這就造成實際所需教學課時量常顯不足,同時由于師資建設,設備投入,工作項目等深層原因造成許多高職院校不能及時建立適應現代高職培養目標的課程教學模式。傳統課程教學停留在課堂的單一講解傳授上,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
3.實踐環節的缺位。實踐環節作為職業能力培養的必要及重要環節有著十分突出的教學作用,這也是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辦學定位的立足點之一。然而,由于視覺傳達專業自身專業屬性決定了實訓崗位難以形成規模性,由此難以解決大批學生的實習與實踐。加上自身缺少系統的穩定的工作項目使得一部分學校藝術設計專業“煅煉學生實踐能力”的目標成為形式化的口號。
上述三點矛盾與沖突要求對現有的高職視覺傳達專業教學體系進行改革,盡快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新型教學體系,制定規范以強化職業能力為主的考核標準,建立強化實踐性教學為主的課程教學模式。新教學模式與體系的建立必定會遇到各種矛盾與沖突,這就要求以創新性思維去解決教學改革中遇到的沖突與矛盾。
三、TRIZ在高職視覺傳達專業教學改革中的運用
1.借鑒提高產品理想化程度的方法改善實踐環節與傳統教學模式。TRIZ中對提高產品理想化程度提出了6種方法,分別是①去除輔助功能②去除元件③識別服務④替換零件,部件或整個系統⑤改變操作原理⑥資源利用。其中某些方法可用于高職視覺傳達專業的教學改革中。例如改變操作原理方法與資源利用方法可指導對高職視覺傳達專業的教學模式改革及實踐場所的建立。傳統課程教學模式處于單一的講授與學習的關系中。用改變操作原理方法去改變過去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建立在教師積極指導下的實踐教學新模式。由過去單一知識的講解轉變為現代職業技能的傳授訓練上來。對教學中實踐實訓基地,崗位及工作項目的不足,可通過資源利用及合理配置有限實訓教學資源為主要方法緩解這方面的不足。
2.借鑒產品進化定律制定合理的職業能力考核標準。傳統意義上對學生能力水平測試大多借助于試卷考核為主,它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測試與衡量,而非對職業能力的考核與檢驗。高職視覺傳達教育可借鑒產品進化定律制定學生職業能力的考核標準體系,根據TRIZ中的S--曲線,將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分為初級階段,成長階段,熟練階段和實踐階段。針對四個時期的不同特點對藝術設計工作的職業能力分級逐步考核,職業能力的考核是綜合能力的考核,是對課程群的考核或者是完成某項設計制作工作的完整技術能力考核。根據產品進化定律制定的分階段綜合考核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整體把握學習,另一方面通過高職視覺傳達職業考核標準促進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教學體系的形成和目標教學的開展。
3.借鑒技術沖突解決原理,調整與優化課程模塊及實施教學體系。TRIZ在對全世界專利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了40條發明原理,其中許多原理也可應用于高職視覺傳達專業的教學改革中。例如40條原理中的分割原理,局部質量原理,合并原理。
分割原理:視覺傳達專業將完整的課程體系分割基礎造型教學模塊;設計基礎教學模塊;專業設計教學模塊;工藝與技術教學模塊等等。這種利用分割原理形成的模塊化教學將有利于學生對不同技能及知識點集群的集中學習掌握,同時便于目標教學工作的開展。
局部質量原理:根據視覺傳達的專業特性結合高職培養目標的要求有針對性強化某些模塊課程或某項職業技能教學訓練。通過提高學生某方面的專長或者強化某項技能訓練達到學生畢業時能夠有一技之長去適應就業的需要。
合并原理:針對課時有限的矛盾,可將相近課程進行合并,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課時,另一方面強化了綜合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例如,視覺傳達專業中有許多軟件教學占用了大量課時。如Photoshop,Coreldraw.,lllustrator等等。可將這些綜合歸類為一門課程并結合專業設計課程進行教學。利用合并原理可使有限的課時最有效地發揮實際作用。
反饋原理:反饋原理運用在教學改革的實踐環節中尤顯突出。可用反饋原理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對遠在外地實習學生進行遠程教學,充實學生實習期的學習。同時通過學生實習所獲最新市場要求的反饋及時跟進教學大綱與計劃
的修定,調整教學目標。
四、結語
TRIZ作為一種發明創造性的科學方法,它將人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科學化,并為問題的創造性解決提供了正確的探索方向。因此,基于TRIZ對高職視覺傳達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改革其實質是一種方法原理的運用,是以一種創新性思維方式對高職視覺傳達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與理論上的探索。與之相應的教改機制有待于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檀潤華.創新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徐國慶.職業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明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顏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