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嬋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的潮流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尤為重要,教師應運用靈活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喚醒學生創新潛能,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激發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
英語教學是通過基本訓練的途徑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學大綱指出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學習的興趣是英語教學的生命。所謂快樂教學,就是通過師生、生生之間,情感、言語交流,激發師生教與學的熱情,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自然而然地應用它。語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開放的、發展著的活的系統。如何運用合乎語言的性質、合乎人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外語教學活起來,是長期以來我所一直追求的問題。總的說來,大致應分為教學手段和教學重心。
一、教學手段
在實際英語教學當中,正確的思路方向是成功把握教學的基礎。就像導航燈一樣,只有確定了正確的教學思路,才能夠有條不紊地實施教學活動,從容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我看來,教學思路大致分為活教、活學、活用以及活性作業。
1.活教,即教無定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拘一格,綜合學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潛能。教師要充分備課——備學生、備教材、備方法,要體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創新性,永葆英語課的新鮮、有趣,切忌“為法所縛”“照本宣科”。在教學中要本著用愛心、熱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則,不光要教語言,還要教方法、教做人,要體現出教學的靈活性。
2.活學,即以活教帶活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樹立“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把死記硬背的機械性學習變為合乎語言學習規律和學生年齡、生理、心理特點的自主性學習及“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員參與,交替互動;開發聽、說、讀、寫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活用,即是語言教學的目的,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講解,用英語提問,用英語獎、評、布置作業……使學生感到他們所學的英語是活的語言。在這樣的英語課上,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精神會更加振奮,與教師的配合會更加默契,觀察力和感知力可鍛煉得更加細致而敏銳,聯想和想象力可發展得更為全面而豐富,思維能力也會在新的語言工具的活用過程中有新的發展。活動與合作。英語教學不應只是學生聽講和做筆記的過程,而應是學生積極參與,運用英語來實現目標、達成愿望、體驗成功、感受快樂的有意義交際活動過程。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參與課堂語言交際活動的機會,組織豐富多彩的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英語課外活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手段,教學活動化,活動交際化。師生之間,特別是生生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
4.活作業與活考試。作業的布置應側重實踐能力,如可以讓學生用磁帶錄制口頭作業,讓學生輪流進行值日報告,陳述、評議時事、新聞等。考試是教學的向導,靈活的考試方式能起到引導活教學的作用。在考查語言知識的同時,注意全面考查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突出運用。
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情感互動過程。“浸入情感”的英語教學實際上對師生的人格也有潛移默化的改變,它是一種情感培養,讓人開放、坦誠,更加善于表露自己。語法是組成語言系統的綱紀,教學的科學性原則是第一性的,語音、語調的標準、地道,語句的正確性,是外語教學的重要因素。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英美人的錄音、錄像等手法來確保英語教學的科學性。教標準的英語,學標準的英語,用標準的英語。
二、教學重心
長期以來,英語教師都想使課堂教學對學生有吸引力、有趣味性,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1.充分利用師愛效應,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讓人們忽視的恐怕就是情感效應的因素。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實踐證明,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對學生的舉動給予肯定、贊揚和鼓勵。而學生在得到鼓勵后,會激起對老師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產生上進的信心與決心。如此良性循環,會產生教師所期望的效果。情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師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欲曉之以理,須先動之以情”這句老生常談之言道出了情與教的關系。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真誠感情是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鑰匙。真誠的感情是愛的使者,可以架起師生之間相互信賴的橋梁,使教師順利地實現教育目的。
英語是一門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實踐課,要成功,“開口”是第一要素。因此,作為低年級英語教師,必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建立融洽的師生平等協作關系,這樣有助于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和主動性。鼓勵為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創設情境,把趣味帶進課堂
語言脫離了情景,就難以表達意義。所以,學生僅僅掌握語言規則和詞匯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只有把它們運用于表述意義的情景中去,才能使語義更加明確。
好奇是人的天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去學習的一種動力,是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進行外語愉快教學的基本原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善教體現在學生的樂學上。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任何教學內容的講授,只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體現在英語課堂上,就是置學生于真實語境中學習真實語言,堅持用英語組織授課,誘導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教師要以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身體的語言,包括多變的手勢、豐富的表情,抑揚頓挫的語調去設計語言環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能在歡樂的氣氛中獲取知識并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教與學都能和諧地達到預期效果。
由于學生年齡小,知識面比較狹窄。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從感性認識開始,要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因此我充分運用實物、頭飾、圖片、卡片、簡筆畫、幻燈、錄音等教學手段來創設和渲染情景氣氛,讓學生各個感官都動起來,在自覺不自覺中去看、去聽、去說、去感覺,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盡量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用在其中”。所以說,情景創設得巧,再賦予濃濃的情,兩者完美結合,效果就出來了。
3.教學方法多樣化。使學生積極參與生動活潑、相互合作的言語交際活動
學生天性好奇、好動、好玩、好勝,情感易變。教師就要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引導學生,使他們的情感更加深刻、更加穩定。小學生初學英語,一般來說,都充滿了好奇心,興趣也比較高,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精心組織教學,經常變換教學方法,每上一堂課都給學生一種新鮮感,以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并變成自覺的行動。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獲得知識。如開展一些情景對話;值日生每天用英語匯報情況;在學習中多組織一些英語游戲;各種小組活動、競賽(及時給予獎勵);學唱英文歌曲、歌謠;閱讀簡易英文書報、組織好第二課堂等。這些活動的展開首先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生動活潑、相互合作的語言交際活動,教師要爭取使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實踐、操練,這就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緊湊教學環節,加速課堂教學和操練的節奏等。
小組活動是發揮學生主人翁精神,使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提高教學效率的極為有效的方法。它不僅可以組織機械和記憶性的操練,更主要的是可用來組織學生間相互協作的意義性、交際性語言活動,從而培養相互合作的創造性的言語活動能力和合作競爭精神。為了便于開展語言實踐活動,我成立了語言活動小組,每組四人左右,由一名組長負責,句型和課文的演練、識記單詞、背誦課文、聽寫、角色演練等多種活動都以小組形式進行。這樣保證了每個學生有多次演練集會,加大了練習廣度,并且使那些不愛講英語的同學也敢于在同學面前開口了。小組或個人競賽法對于具有自尊榮譽感的學生來說,是絕對富有趣味性和刺激性的,各類接龍記單詞比速度、比質量,形式可以是書面的、聽力的、對話的、游戲性的。讓學生公開參與競爭,及時了解自己,調整自己,從而讓學生通過集體評價、個人努力順利前進,質量不斷提高。
4.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堅持啟發性教學。中學生的好奇心一般比較強,他們經常希望在學習中發現一些新東西。學生的這一特點對進行啟發式教學非常有利。教師上課時應多提些富有啟發性的要求,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狀態。如教師可以結合“Practice”和“Read and think”等部分內容,讓學生在限定的范圍之內思維、想象,也可以用掛圖等形式,向學生提出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的心靈深處存在著使自己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首先必須注重學生獨立精神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獨特性、創造性都是建立在獨立性的基礎上。因此,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凡是學生能夠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觀察;凡是學生能夠討論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凡是學生能夠動腦思考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活動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并教會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閱讀即學會獨立地獲取、理解、掌握知識;學會思考即學會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實現課堂中個性的舒展。其次,必須培養學生的突破意識。鼓勵學生不篤信書本,不盲從定論,不墨守成規。敢于對權威、對教材、對教師提出質問和懷疑,提出一些老師解答不了的,在教師知識范圍以外的問題。敢于沖破慣性思維發表自己的新見解,敢于標新立異。教師在教學中,則側重于強調發現新知識的過程,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培養學生學會運用舊知識去探索新知識。鼓勵學生自己去探求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體會到求知的快樂與獲得成功的喜悅
以上是我對于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點認識和總結。其實落實到教學實處,關鍵在一個“活”字上,不能拘泥于一種單一的形式,善于用發散性、創新性思維來組織課堂教學,寓情于教,情教有效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定能在英語教學當中有效的把握課堂教學,真正使英語教學“活”起來。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