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冰,曹授俊,李 志,張孝和,于鳳芝
摘要: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管理和保障四要素構建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在充分的市場調查和工作任務分析基礎上,面向4大專業領域、專對6大就業崗位、針對32個工作崗位、突出6大專業能力、搭建1個平臺、開發9門專業課程和與牧醫專業崗位資格鑒定銜接。開發了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崗位化課程教材、題庫和教學管理文件等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資料。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實踐。在完成通識和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學習后,師生進入企業的生產崗位邊頂崗完成生產任務、邊學習專業知識、邊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完成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實踐了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工學結合理念、就業導向理念,實踐結果表明畢業生實踐能力強,上崗就好用。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牧醫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4—0152—03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職業人”的教育。實踐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周濟部長在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會議上指出:“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把實踐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這是提高人才培養的關鍵。”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實踐教學要改變過分依附理論教學的狀況,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特征、“按需施教、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的關鍵。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學科體系背景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整合課程的實踐教學課時比、或進行教學環節整合,沒有擺脫傳統學科式教學體系束縛,不能體現職教特征;二是削弱實踐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一味追求專業課的實踐課學時比例,實踐教學的內容是演示性、驗證性的,實踐指導教師能力參差不齊,實訓基地建設不夠水準;三是認為實踐教學就是技能訓練,忽視職業能力培養。技能操作是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外部特征,但這并非惟一特征。高等職業教育應以“綜合職業素質”為實踐教學的邏輯起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牧醫專業健康發展的需要。牧醫專業作為一個集動物養殖生產、管理經營、醫療保健、防疫衛生等學科知識為一體的綜合性應用技術類專業,專業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為在激烈的專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列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尤為重要。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特征和人才市場對高職畢業生人才規格的需要決定了必須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市場調查與工作任務分析
牧醫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職業能力,確定正確、完美的培養目標,要靠市場調查與工作任務分析的結果予以決策。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的區域經濟迅猛發展,牧醫專業的工作領域和工作崗位拓展、變化快速,要保證專業的可持續發展,適應經濟社會不斷變化對職業技術教育人才的需要,掌握市場對專業的要求,以能快速、有效地適應市場的變化形勢發展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更好地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
按照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要求,調集精兵強將組成市場調查隊伍,進市農業局、市畜牧獸醫總站、市動物檢疫監督管理局,訪區縣農委、畜牧水產服務管理中心、獸醫站、動物醫院,下鄉村、養殖企業,開展了大面積的職業崗位調查和工作任務分析,并建立了專業建設專家委員會采取請進來方式,與行業專家、領導、技術員等共同研討,確定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框架,開發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
(二)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管理和保障四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
1.目標。牧醫專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結合專業特點制訂的總體與具體實踐教學目標的集合體。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目標起到引導驅動實踐教學體系的作用。
(1)確定專業畢業生的四大工作領域: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崗位為核心,培養學生應職崗位能力為出發點。通過對北京地區畜牧獸醫行業分析、企業調研,牧醫專業的主要工作領域包括動物保健、綠色畜禽養殖、畜禽良種繁育、動物疫病防控等四大工作領域。
(2)開發專業應職崗位: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職業崗位、就業崗位和工作崗位。職業崗位即所從事的牧醫專業。就業崗位是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單位,如動物醫院(寵物醫院、獸醫站)、豬場、防疫站等6個。工作崗位即在就業崗位內生產工藝流程上的具體操作崗位。工作崗位是依據市場調查進行崗位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對應于各崗位任務的專項核心能力,經過教育教學分析形成有明確學習目標,融技能、知識、敬業精神為一體(即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有完整的學習內容、實踐活動和考核標準,所形成的既是專項技術能力學習單位,又是畢業生就業后能從事的具體工作的崗位,如寵物醫院內的化驗室、治療室、寵物護理等32個。
(3)確定專業培養主要能力。根據對專業工作領域與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崗位對牧醫專業人才的核心能力培養要求及職業資格標準,確定專業技術能力、關鍵能力、創新能力,形成應職崗位能力。確立養禽與禽病防治、寵物疾病診治、養豬與豬病防治、牛羊生產與疾病防治、動物臨床診療、動物群發病防控為專業6大專項技能。動物養護和疫病防控兩大核心專業能力。將核心技能及職業資格標準相融合,使學生通過崗位實踐學習,取得寵物助理醫師、寵物美容師、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畜禽飼養工、飼料檢驗化驗員等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4)構建實踐教學崗位化課程體系。面向4大專業領域、專對6大就業崗位、針對32個工作崗位、突出6大專業能力、搭建1個專業基礎平臺、開發9門專業課程和對應的崗位資格證書構成了實踐教學體系的崗位化課程體系。
開發的9門專業課程與教材包括:《專業基礎平臺-獸醫基礎》、《畜牧基礎》;寵物醫院等寵物醫療與保健就業崗位-《寵物醫護》;獸醫站等畜禽醫療與保健就業崗位-《動物臨床診療技術》、《動物保健》;動物疾病控制中心及檢疫站就業崗位-《動物防疫與檢疫》;雞場等就業崗位-《養禽與禽病防治》;牛場及羊場就業崗位-《牛羊生產與疾病防治》;豬場就業崗位-《養豬與豬病防治》。
崗位化的時間教學課程體系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課程模式,以崗位實踐教學為主體,圍繞崗位技能訓練內容和崗位資格標準設置課程,課程與職業崗位、崗位技術能力相對應,建立了與職業崗位資格證書緊密銜接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2.內容。內容體系是對《動物保健》等9門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實習、課程設計、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社會實踐等)進行合理空間配置呈現的具體教學內容。是實踐教學目標的具體化。
(1)開發方案。教學方案的制訂是落實培養目標寓教學的過程。
(2)制訂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包括就業崗位內所有工作崗位的教學目標、核心能力、實訓基地與生產崗位要求等。
③開發教材。教材以工作崗位的職責能力為主,輔以支撐技能的基本理論與拓展信息資源的信息資料,所開發的《動物防疫與檢疫》等8門專業教材在學校教學、企業培訓、技能鑒定都能適用。
(4)題庫建設。依據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方案和崗位化實踐課程的目標要求,開發了9門崗位實踐課程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崗位資格證書鑒定題庫,實施考教分離,著重考查學生的崗位能力。
3.管理。管理體系是實踐教學管理機構和人員、管理規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評價體系的總和。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經過反復調研并征求了學院和企業單位的意見,制定了《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管理辦法》等系列教學的管理、考核評估文件,形成文件匯編,保障教改有條不紊的實施。
4.保障。實踐教學體系的教學實施是在企業生產崗位的工學結合模式,實踐教學基地、師資隊伍、技術設備設施等條件是影響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們選用生產規模較大、科技水平較高的動物醫院、養殖企業等校內外實訓基地作為教學基地,與企業訂立合同,選派和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專家以師傅帶徒弟方式在生產崗位進行實踐教學。
三、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
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遵循目標教學、階段控制、突出實踐、動態規范的原則在動物醫院等企業進行教學。教學以就業崗位為單位的教師負責制,每一就業崗位的教學由兼顧不同專業技術組合的一組教師與企業技術專家負責組織實施。每一工作崗位的實施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案等教學資料。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分為三個階段:
1.完成通識課程和專業基礎平臺學習,寒暑假等假期規定任務學生到動物醫院、養殖企業等進行社會調查,結合入學的專業教育,解決來學校學什么、畢業后干什么的問題的培養人才定位。
2.首先牧醫專業與動物醫院等企業簽訂實踐教學合作協議,解決教學場地、聘請兼職教師及學生學習安全等問題。
其次以崗位實踐教學方式在動物醫院等6大就業崗位的化驗室等32個工作崗位進行輪崗實踐教學,完成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在工作崗位上,以師傅帶徒弟方式,在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專家按照崗位技術規范進行現場示范、教學,師生一同邊教、邊學、邊訓,在保證正常生產前提下,完成教學任務。按照生產崗位要求,以核心技能培養為重點,結合崗位工作任務,在企業內部各工作崗位之間進行輪崗實踐教學,實現學習環境企業崗位化,工作與教學密切結合,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邊工作邊學習,使學生熟悉企業內各崗位的工作要求,掌握崗位要求的職業能力。依據專業面向,形成崗位明確、能力突出、運轉有效的實踐教學。
然后每學期學生返校3—4周,開展三項工作。一是師生共同制定計劃,在畜牧場和實驗室進行專業技能的強化訓練,要求師生缺乏什么能力就補訓什么能力,崗位需求熟練的能力就強化訓練什么能力;二是系統理論知識串座和進行崗位能力的操作和理論考核;三是能力拓展,首先舉行班級崗位實踐教學交流會,師生共同總結交流學習體會,然后聘請相關行業專家作學術報告,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增強師生的學習動力及開拓學術視野。
3.在第四學期學生輪崗學習基本完成,結合學生就業意向和企業單位用人意向,安排學生就業性頂崗實習。
四、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效果
(一)實踐了職業教育的理念
高等職業教育是是培養能工巧匠的教育。獨特的實踐教學體系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牧醫專業實踐教學是在生產企業內進行,是“工學結合”的實踐,是“學與訓的結合”、“學生與工作者的結合”、“職業學校與企業的結合”。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不是“學校到企業尋求實習場所,企業從學校獲得廉價勞動力”的表面,深層次的合作是學校始終與學生就業崗位的企業保持良好溝通,在企業崗位教學,用人單位很早就務色所需人才,開拓了就業渠道。
(二)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合理,可操作性較強
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在充分的社會調查和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基礎上,由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管理和保障為四要素構建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
目標體系驅動牧醫專業整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內容體系受動于目標體系,是目標的具體化。管理體系指導監管實踐教學體系的運行。實踐教學基地與師資隊伍是實踐教學的保障體系。實踐表明了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合理,實踐運行協調通暢。
(三)學生實踐能力強,上崗就好用
牧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具有明顯的畜牧獸醫職業導向性,教學目標明確,教師主導作用的良好發揮,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是在工作崗位的教、學、訓一體化,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到主動的配合,變“要我學”“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學”“我要做”,現場教和學呈現良好配合。在一整套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的實踐氛圍下,學生人人重視在生產崗位上的技能訓練,個個參加生產管理。
在對實踐教學班畢業生的部分同學進行回訪表明,這些畢業生都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走訪了在北京康牧藥械中心制藥廠工作的張倩和李澤同學、北京華都峪口禽業有限公司工作的姜海波同學、北京梅里亞維通實驗動物公司工作的趙曉雪同學、北京寶易康動物醫院工作的肖婷同學、河北香河正大有限公司工作的聶伯亞同學、北京順義高麗營鎮畜牧獸醫站工作的孟凡微等同學。用人單位普遍認為這些同學畢業后沒有見習期、適崗頂崗快、實踐能力強,能很快完成工作崗位的職責與任務,技能熟練。姜海波、聶伯亞由于工作出色,已經提升為班組長了。
參考文獻:
[1]蔣錦標.農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體系[J].農業教育,2002,(2):92-95.
[2]王海波等.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4-8.
[3]申榮衛.我國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基本模式[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1卷2004,(3):46-49.
[4]陳曄武.崗位任務驅動的能力模塊包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65-66.
[5]徐金壽.高技能人才培養“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2008,(11):50-55.
[6]羅沖等.“目標導航、多元靈變、全程互動”構建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J].職業技術教育,2008,(23):63-65.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