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其專業屬性,高職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相對“軟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從實際出發,提出了構建“工學一體”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實踐創業的平臺的辦法,并對其特點與做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工學一體”;實踐教學;學生實踐與創新:平臺
作者簡介:王慶國(1969-),男,湖南郴州人,湖南大學博士研究生。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系主任,經濟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金融投資與職業教育教學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8-0041-03
由于辦學成本低、社會需求量大以及專業適應性強等原因,經管類專業是高職教育中學生比例最大的專業類別,絕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開設了經管類專業。但是,源于其專業特點。高職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急待提高,特別是實踐教學模式需要創新。而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構建開放的“工學一體”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實踐創業平臺,并通過“課內課外立體交叉、師生互動滲透式”的教學模式,來推進實踐教學的改革。
一、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是最能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學環節。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包括實踐教學的內涵與外在條件。內涵包括實踐教學目標的定位、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實踐教學內容的構建、實踐教學模式的選擇、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外在條件包括教學的硬件建設等。其中,實踐教學模式的選擇是實踐教學創新的突破口。
由于其專業屬性。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具有雙重性,它既具有某些自然科學的特征,又具有典型的社會科學特征。正因為經管類專業的雙重性,決定了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既包括實驗室模擬實驗,又包括進入社會的社會實踐活動。
但從目前高職經管類專業開展的實踐教學情況看來,存在著“軟化”的特點,致使校內的實驗室模擬實踐和市場的實踐活動,并不能達到預期的實踐教學效果。
(一)經管類專業傳統的校內實訓實踐教學的不足
工科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針對具體有形的產品,其實踐教學所指對象、任務與過程、對結果的評價都是確定的,實踐過程對不對。實踐結果好不好是直觀可控可測的。而經管類專業不同于工科專業,其實踐教學存在“軟化”的特點,即實踐教學非市場約束性,主要體現在:實踐教學環境的非真實性、實踐教學項目的虛擬性、實踐教學過程的弱可控性、實踐教學評價標準的非企業性。
例如,市場營銷專業在開展市場調研與策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進行的調研或策劃缺乏現實的市場基礎,所進行的策劃也因為沒有具體的真實業務而缺乏市場約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不到市場預算的硬約束,過程的可控性差,策劃的結果如何檢驗除了理論上的檢驗之外,也缺乏實際市場運作環節的校正;又如證券投資專業的投資咨詢與經紀課程,因缺乏真實的客戶與市場條件,而使學生沒有真實的實踐對象,進行的相關活動不能讓學生有真實職業的感受,并且由于每個班的學生人數較多,整個教學與實踐過程的監控也出現軟化的情況。
(二)校外實習基地實踐教學的不足
由于企業與學校的屬性的不同,兩個主體追求的目標不同,其校企合作的行為也不相同,作為學校希望通過與企業合作加強實踐教學的目的,也經常難以全面實現。
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宏觀上,企業需求與學校教學需求之間存在矛盾,雙方在合作時的權責利難以界定清楚。企業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但學校則以人才培養為目的,這兩者雖有交合的地方,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會不一致,并且在校外實習基地開展實踐教學中。會增加企業的負擔,但雙方甚至包括學生在內的三方的權責利難以界定,會導致合作難以為斷。
在中觀上,校外實踐教學管理的規定不易與企業對接,校外實踐教學與專業或課程結合不緊密。由于各種原因,學校的教學管理與企業管理的對接存在問題,致使學生實踐教學的開展會經常受限,比如時間方面,企業有生產或經營周期,它對學生實習的安排也有周期性,并且會出現一些外來因素的沖擊,使其變動比較大,而學校的教學安排則是十分嚴謹的,不能隨意更改,這就導致了直接的沖突。另外。由于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的不足,或者由于企業的業務的特殊性。比如企業業務的保密性、企業業務過程的安全性以及企業資源的有限性等原因,學生的實踐教學或實習活動與專業或課程對接的程度不高,許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只是做做簡單的重復勞動,很難深入到具體的業務內部。

在微觀上,學生校外實習的成本增加、效果難以保證,老師參與校外實踐教學的程度不易把握。現在,由于就業難度增大,大量的學生涌進市場進行短期打工,或者進行相關的勞務活動,使企業具有很大的選擇權,因此,在頂崗實習中,學生的成本增加,學生的相關利益得不到保障,從而使學生缺乏市場化實習的動力。相對于工科專業來說,經管類專業的校外實習安排很分散,這就導致校外實習的監管與督促的難度增加,同時也會導致實習的效果下降。
由于以上情況,在校外實習基地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實習實踐過程中,學校方對企業的資源不具有充分的調度與支配權,這就使學校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實習實踐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二、解決問題的途徑——構建“工學一體”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實踐創業平臺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新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為實踐教學與學生的實習實踐創造真實的工作環境,乃至形成真實的市場約束,從真實的工作任務與項目人手,強化實踐教學與學生實習實踐的過程的可控性與結果的可測性。另一方面,這種方式必須使學校具有充分的實習資源的支配權,有利于安排我們的教學與實踐活動。
(一)實踐教學與學生實踐創業平臺的構建
我們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構建開放的“工學一體”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實踐創業平臺,來開展實踐教學及學生實習實踐活動。所謂“工學一體”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實踐創業平臺,就是指以系部或專業的名義,通過有資質有能力的教師將企業的相關業務承接到校內,并以專業為單位按業務要求組織半虛擬的“公司”或“工作室”,由學生進行管理并從事相關的業務活動,“公司”或“工作室”完全采取真實企業的管理模式,所從事的業務按類別進行管理,所有業務,必須由教師進行指導。由學生完成,整個過程的業務活動的開展的風險與質量由教師把關,最終將業務結果交給企業。
目前,我們根據專業教學需要,已經建立了以下實踐教學平臺:(1)電子商務的“網贏工作室”、“智越工作室”,分別承擔企業的網絡銷售業務、商務網站制作與維護業務,為中小企業的商務網絡建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2)證券投資與管理專業與華泰證券合作建立了“華民理財工作室”,由學生組
織管理與工作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華泰證券長沙營業部的144名客戶進行管理與服務,開展投資理財的咨詢與經紀業務,進行投資教育工作,并配合金融機構進行理財市場調研、分析工作;(3)會計專業通過工商注冊,正式成立了“長沙明正會計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由三個具有注冊會計師資格的老師發起,主要承接中小企業的代理記賬業務、公司注冊申請手續的申報、納稅申報等業務,所有業務都由教師指導,學生操作,最后由教師審核簽字完成,再交給企業完成業務。這就解決了會計專業在實習過程中不可能直接為企業做賬的難題;(4)市場營銷專業開設了“實習超市”,由學校提供200多平米的場地,并按正規超市的要求進行裝修與設備購置,按超市運營管理設置管理組織。從學生中選出超市店長、各部門負責人。由學生分組承包不同經營品種的柜臺,并進行小額投資進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從經營品種的選定的調研、進貨、促銷策劃、經營核算等環節,都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決策:(5)物流專業的“物流工作室”,與全國最大的快遞公司順豐物流合作,開展真實的物流活動;(6)國際貿易專業的“三維國際貿易服務中心”,組織學生以實習小組為單位,通過網絡為進出口公司進行國外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分析。提供調研信息,并為出口商品生產企業提供網絡營銷工作。
(二)平臺的特點
這種模式實踐教學模式有以下優點:(1)以真實的企業或市場業務的基礎,增加了對學生的市場約束性:(2)以工作任務與項目驅動的模式開展實踐教學,可控性較好;(3)兼顧了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創業創新型人才;(4)建立仿企業的制度與管理團隊,讓學生提前參與及體會企業管理;(5)以老師指導為前提,以學生自主管理為基礎,以課后活動為主要形式;(6)密切了校企聯系,有效整合校企資源,解決經管類專業“課堂實訓缺乏市場約束,企業實習缺乏系統學習指導”的問題,
從實踐來看,這種實踐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其開放性。第一,它體現在課堂的開放性,許多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第二,教學資源的開放性,由原來的單純由模擬軟件提供的教學資源轉向真實的企業和市場業務,體現了教學與市場接軌;第三,師生關系的開放性,由原來簡單的師生關系,轉變為師徒關系、公司同事關系,并在工作過程中,老師角色與學生角色淡化;第四,各實踐教學平臺的包容性,它可以將許多人才培養的內容包容進來,比如人的管理能力、市場觀察與分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同時,也可以把其他學生活動容納進來,比如,通過各種實踐教學平臺開展學生專業技能競賽、教學教學與輔導場地的延伸等。
同時。“工學一體”的特點也在這種模式下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些平臺把老師教學、學生動手實習實踐、學生創業等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在學中做、做中學”的工學交替的要求。
(三)平臺的管理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發揮這些平臺。我們對平臺進行了有效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環節:(1)制定章程,確定管理辦法,建立管理團隊,設立相關部門;(2)尋找合作企業,聯系對外業務,由系里統一對外簽約;(3)依托各專業的創業與實踐平臺,開展專業競賽活動,擴大影響;(4)每學期將各專業的部分課程實訓活動納入實踐平臺的日常業務中;(5)每月由實踐平臺的相關部門出具業務開展情況說明,每學期總結一次;(6)建立相應的獎罰制度,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當然,人才培養工作不能完全憑這一個環節就可以完成,它應該是一個教學體系,因此,這種模式實施的前提就是要構建一個實踐教學體系,讓“工學一體”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實踐創業平臺與整個實踐教學體系對接,才能全面完成人才培養的任務,這就是“三維一體,分層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其具體構架如下:
通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工學一體”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實踐及創業平臺是一個介于校內課堂實訓及校外實習實訓之間的重要環節,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主要完成人才“打磨”的培養過程。
(四)建設與管理實踐創業平臺時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為一種較新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實踐創業平臺開展實踐教學也存在著一些問題:(1)對指導老師提出較高的要求(時間、經驗、管理能力);(2)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實踐平臺的非完全的公司化運作,投入資金以及產生的利潤的管理存在一定問題(不能集中管理);(3)實踐平臺的容量有限。不能滿足全部學生在平臺中進行創業和實踐,只能作為整個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4)因為參與各平臺實踐的學生隨著年級的變動(一年一換),致使平臺的運行缺乏連續性,增加了工作的難度;(5)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服務質量、違約、信用風險等)。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從學校層面從宏觀上重視該平臺的建設與發展,從制度上進行相應的規范。隨著高校學生商業化氣息越來越濃,高校商業活動已形成一種趨勢,而如何引導學生的合理的商業活動,并將之融合起來。形成對教學及學習有利的實踐資源,將是學校要日益關注的問題了:其次,由于該平臺的建設需要教師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上的投入,應該考慮建立一種與其指導的業務相聯系的激勵機制,以保證該平臺最大地釋放其教學效應;最后,要拓寬與專業教學與學生學習相關的實踐平臺的發展路徑,在實力足夠的情況下,允許相關實踐平臺進一步市場化。為教學與學生實踐積累更多的資源。
參考文獻:
[1]程敏,論財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J],職業技術,2007(6)
[2]劉昌,經管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J],職教通訊,2007(4)
責任編輯王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