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摘要:高職學報如何進行自身定位以適應新的辦學機制,從而更好地為實現高職培養目標服務,是每一個高職學報工作者在思想認識上首先要明確的問題,也是高職學報進行特色建設、提高辦刊水平的關鍵。高職學報只有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改革,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才能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高職學報;特色建設:探討
作者簡介:王偉(1955-),男,遼寧昌圖人,碩士,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期刊雜志編撰、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17-0012-02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的發展,絕大多數高職高專學校的學報都已陸續公開出版發行,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高職高專學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使作為科技期刊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學報隊伍得以不斷發展壯大高職院校學報一般由原職工大學、成人高校學報演變而來,也有很少部分是隨著高職院校的成立而創刊。在這種形勢和背景下,高職學報如何進行自身定位以適應新的辦學機制,從而更好地為實現高職培養目標服務,是每一個高職學報工作者在思想認識上首先要明確的問題,也是高職學報進行特色建設、提高辦刊水平的關鍵。高職學報只有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改革,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才能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
一、高職學報在定位上應體現特色
學報是主辦高校的窗口,應該體現主辦高校的辦學宗旨與特色。主辦高校教育類型的差異必然導致學報的差異,因此,學報的特色與學校的特色應當是完全一致的。高職學報應在突出高職教育特點的前提下創建自身的特色。高職教育旨在培養高技能人才,科研的重點應向應用技術及生產過程的研究轉移。同時,高職學報對學術水平也應有新的認識,對其應賦予新的內容和符合高職特色的含義。
(一)為社會地域服務
辦好社會地域研究欄目是高職學報辦刊定位特色之一。放眼地方社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把讀者群和作者群擴大到全社會。高職學報不僅為主辦院校服務,而且為社會地域服務。社科類欄目可與政府宣傳部門、研究機構、地方性研究社團合作,開展學術研討、交流研究成果,使學報成為全社會共享的文化交流的平臺:廣泛聯系企業,吸納企業技術創新的成果,豐富稿源,提高論文的技術含量,使學報成為校企共享的技術交流的平臺。對社會地域企業的研究是要解決其產品的缺陷,提升產品技術含量,降低成本,或推出新一代產品,或作中長期的技術儲備。許多企業在這方面都有著極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在項目選題、研究方法、技術創新等許多方面都值得高職院校教師學習。學報致力于展示校企兩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利于高職教師開擴眼界,更新觀念。高職學報創建特色的同時可以在促進校企合作等方面發揮紐帶和橋梁作用,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二)為一線教師服務
高職高專教育是承擔大眾高等教育任務的大眾型高校的最基層,旨在承擔培養在生產第一線從事制造、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復合型和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任務,學校以實踐教學為基礎和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技術應用能力,體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技能性和實用性特點。根據這一基本定位。高職高專學報應該為第一線教師服務。論文不需要強調很強的理論性,更多的是傾向于教師的教學實踐所得所感和技術的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研究,《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職教版)》就是以這一定位開辟了理論與實踐、學科教學、教學教改、教學隨筆等欄目,直接為學校教學服務。這一辦刊定位,一方面使得老師的教學成果得到總結和固化,另一方面對于培育新老師和新的論文作者群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在欄目設置上體現特色
高職院校學報的質量要上臺階,就必須尋找突破口,辦出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品牌欄目,走以特色促發展之路。
(一)特色欄目的設置原則
其一,具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學科,從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出發設置特色欄目。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專門化、系統化的研究。其二,具有一定的創新價值。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它也是高職院校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的本質所在。其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從學報所屬學校的學術優勢出發設置特色欄目。研究的問題應該站在某一學科、某一專業方向或某一行業實際問題的前沿,能真正對他人、對社會有所啟發。其四,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堅持科學技術的本意,特色欄目設置既要有現實性,選題范圍又不宜過窄。
(二)特色欄目的內容
第一,高職院校學報應該重視研究社會地域經濟發展、利一技進步、生產管理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現實問題和一些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如社會地域產業結構的調整、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經濟與技術的全球化、生產工藝的科學現代化等。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能直接影響社會地域的經濟發展,高職院校學報的理論研究本身應該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如為當地政府的決策提供參考,為社會地域企、事業單位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幫助企、事業單位將一些具體工作中的實用知識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以便交流、推廣,指導和影響社會地域經濟發展。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學報所發表的論文,不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必須緊密聯系社會經濟發展、生產實踐和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
第二,高職院校學報應該加大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環境比較特殊。多數高職院校為專科層次,一些學生并沒有很好掌握初、高中教育的基礎。無論是素質、學習作風還是學業成績等方面,都遠不如普通高校的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的風氣較差。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搞好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良學習方法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樹立遠大而現實的理想等問題,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任務。因此,就高職院校學報來說,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理論的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反映有關人員的研究成果,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理論指導。
第三,高職學報欄目應突出其地方性、應用性、社會性和行業性的特點,加大職教研究的比重。只有這樣高職院校學報才會特色鮮明。要做到這幾點,我們編輯人員首先要在辦刊的每個環節上做到“精心”兩字——精心策劃,精心選題精心設置欄目,精心審稿、組稿編排,精心校對,發揮本校的專業優勢和地方優勢,辦出特色欄目,形成導向效應、品牌效應。
形成自己的特色欄目,應注意以下問題:(1)欄目設置應具有持續性,要求欄目所涵蓋的論題豐富、系統,同時專欄選題要有學術價值;(2)內容上要“人無我有”,要從刊物生存環境上考慮,不與他人雷同:(3)專欄選題上要“人有我新”,
具有開拓性。選題不能局限于傳統項目,同時注重選取那些值得研究、但目前少有研究的選題;(4)操作上要“人有我精”。從自身研究能力上考慮,編輯人員必須有精品意識,只有在同領域的研究中超出別人,才能在競爭中取勝。
三、建設有特色的專兼職編輯隊伍
高素質的編輯隊伍是辦好高職學報的關鍵所在。目前,相當數量的高職學報編輯部在級別及人員編制上還達不到相關要求我們可以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專兼職編輯隊伍。
對專職編輯而言,因為通常情況下校內所給人員編制很少,故他們除應對某一學科、某一領域的知識有較深入的了解外,還要對相關學科的內容有一般的了解,對編輯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都要熟悉,從每期的主題構想、欄目設計,到組、審、編、校、印的各個程序都能駕輕就熟,還要具備相關計算機知識,能親自或指導他人利用相關軟件進行圖文編排。專職編輯不僅應是文章的編審者,還應在刊物編輯、出版的整個流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關鍵作用。正因如此,應該讓他們進修相關專業知識,參加相關學術交流,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應鼓勵編輯直接參與科研攻關、選定研究方向并積極參加課題組的定期學術交流會,在實踐中學習,學習他人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鼓勵編輯加強對編輯學的研究,學會運用邏輯論證和抽象思維以開拓眼界,從而提高捕捉創新點的能力,加強對編輯學的研究。同時,要重視編輯系列的職稱評定工作,以提高編輯素質,穩定編輯隊伍。
對兼職編輯而言,因編輯部有大量專業性很強的文稿要依靠相關專家進行編審,故編輯部要廣泛地與校內外相關學科或領域的專家、學者保持密切的聯系,聘請他們做兼職編輯,要建立兼職編輯人員檔案。工作中,我們還應要求兼職編輯盡可能多地參加編委會及編輯部召開的相關工作會議,以了解編輯部長、中、短期工作計劃,了解相關稿件信息,增強工作的主動性。
學報定位與其所屬院校的辦學方向密切相關。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在辦學方向上經歷了模糊、摸索到逐漸明確的過程,相應的學報宗旨的確立也有一個籠統趨同到明確特色的過程。特色辦刊、質量辦刊和創新辦刊是高職高專學報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我們相信,在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新世紀里,隨著改革的深化,我國高職高專學報事業必將進入一個面貌一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