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崗位技能要求,有針對性的在模具專業課程體系、崗位技能教學和考試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實踐,實現了模具專業與模具崗位的對接。
關鍵詞:模具專業;崗位技能;教學改革;崗位對接
作者簡介:王軍民(1967-),男,碩士,江西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模具設計與制造。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7-0031-02
當前影響高職模具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首要因素是課程的應用性和技能性相對薄弱,造成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從業崗位技能有一定的脫節,不能很好地適應崗位的需求。隨著數控設備的廣泛應用,模具CAD/CAM技術逐步普及,模具設計和制造水平快速提高。模具專業教學必須跟上這一形勢,因此只有通過對模具專業的課程體系、崗位技能教學和考試考核方式等進行改革,才能培養出“合適人才”對接“合適崗位”。
一、確定模具專業“合適崗位”
近幾年來,雖然高職模具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一直以來仍存在一些問題:(1)注重專業自身的系統性、完整性,但與企業和社會聯系不緊密:(2)注重對理論結構的分析,但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脫節;(3)實習教學只注重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對學生崗位技能培養重視不足,往往是企業在接受了學生以后還需花很長一段時間去培訓他們的崗位技能。可見,泛泛而談的“寬基礎”教育缺點暴露無遺,因此高職教育教學必須具有目標性、具體性、特色性,需要給學生確定合適崗位。
模具崗位群工作人員主要在汽車、電子、航空、儀表、輕工、塑料和日用品等行業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的技術工作。在重點考慮我市模具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認真分析模具崗位技能要素,結合我院辦學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模具設計師、模具制造和模具鉗工等三個工作崗位為模具專業的合適崗位。
二、以崗位技能為目標進行教改
圍繞模具崗位技能確定課程體系與生產過程相對接、課程標準與行業規范相對接、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相對接的原則。模具設計師應具備塑料模具設計、冷沖壓模具設計和模具制造工藝等崗位技能;模具制造應具備模具制造工藝、機床操作、模具結構設計和模具拆裝等崗位技能:模具鉗工應具備模具修配、模具結構設計和材料成型等崗位技能。
1構建“一基二藝三能”模式。目前我院模具專業的辦學條件已初具規模,擁有數控加工中心、線切割、電火花、數控車等先進的制造設備,能夠完全滿足學生的崗位技能培訓,根據崗位技能培養目標,形成了“一基二藝三能”模具專業課程體系。所謂“一基”是指專業基礎知識模塊,“二藝”是指冷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和塑料成形工藝及模具設計兩種設計能力,“三能”是指模具CAD/CAM技能、模具現代加工技能和模具鉗工技能三種制造能力。
2整合主干課程,建設精品課程。根據這一模式。以“實際、實用、實踐”為原則,重點以專業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崗位能力培養為主,對模具專業主干課程進行整合。(1)把機械制圖、技術測量、CAD等整合為《工程制圖》;(2)而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和高分子材料整合為《工程材料》;(3)刀具、夾具、制造工藝及機床設備等整合為《模具制造工藝基礎》;(4)將數控機床與數控加工工藝及編程整合為《數控加工技術》;同時兩門精品課程:《冷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和《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通過對課程的綜合整合,針對崗位技能培訓目標篩選教學內容。
3形成三個主要實踐培訓模塊。根據三個工作崗位,將專業分解為三個主要實踐模塊:(1)模具CAD/cAM模塊: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專業知識和PRO/E、UG等專業模具設計軟件進行冷沖壓和塑料模具設計;(2)模具現代加工模塊:要求學生能熟練地使用手工方法和CAM方式編寫數控加工程序,操縱CNC設備:能熟練地使用電火花成形機床及線切割機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3)模具鉗工模塊:能熟練進行模具裝配、試模、調整及維修,熟練地使用模具鉗工常用機械設備、輔助設備和相應的工裝、工具進行模具裝配,具備在現場分析、處理模具加工與裝配工藝問題的能力。
4增設崗前柔性專門化模塊。崗前柔性專門化模塊根據學生校內學習及校外頂崗實習的狀況,考慮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開設了四個常設專門化模塊:(1)冷沖壓成型模具;(2)塑料成型模具;(3)模具CAD/CAM;(4)模具數控加工技術。專門化模塊實行動態管理,模塊具體選題主要來源于學生的實踐問題。
三、“合適人才”對接“合適崗位”的措施
1搭好一個多媒體教學平臺。多媒體教學應從新生入學開始,貫穿整個學制。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電子講義、課件、動畫、實訓實錄、圖片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更好地幫助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消化理解,突出解決模具課程的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學生也可以利用該平臺強化CAD/CAM技術與數控仿真技術的學習。
2采用“一體化”教學。把“以教學為中心”轉變到以“崗位技能培養為中心”上來,采用項目式、核心實例貫穿式等多種“一體化”教學方法,把理論教學與崗位技能教學相結合,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程內容環節安排上,注重采用“理論一實踐一理論一實踐”的漸進的方式,以講清概念和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加強崗位技能的培養,強化實物制作能力,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實施“項目化教學”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是將企業的設備和人力資源引入學校,學校為其提供場地和工作條件,校企共同實施人才培養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模式。雙方推出的“模具CAD/CAM”項目化教學,根據產品開發的流程設計教學內容,以企業為主實施教學,使學生具備承擔該項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讓學生達到能完全勝任從設計、生產到檢驗工作是該項目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所用設備(機房、軟件、加工中心等)也完全由企業投入,企業的專門人才能把市場通行的、成熟的、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掌握先進理論的同時,更加突出地表現為“會干”,用企業的話說,這樣的人才“頂用”。
4改革考核考試方式。為了使培養的學生即能保證企業模具崗位的不同能力需求,又能保證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技能和持有相關的崗位證書,實現專業與崗位零對接,我院實行了“雙證畢業”。在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注重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崗位技能的結合,確定了高級工證為模具學生必須考取的證書,鼓勵學生考取助理模具設計師、CAM高級程序員等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5開展崗前對接培訓。根據專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學生前期的學習主要以有共性的崗位進行訓練為主,但模具的種類多、企業的類型也不同,就業的崗位也各不相同。因此,學生畢業前可以根據企業需求和個人意愿,選擇一個專門化模塊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也可由系部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特點對模具人才的需求,選擇1~2個專門化模塊進行教學與培訓,整個培訓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通過崗前培訓使學生成為一合適人才。
突出崗位技能培養是我院模具專業教育的主要特色,通過改革學生的適應性強,就業率很高,改革取得到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還需加大課程改革建設力度,完善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培養崗位技能為目的課程教學體系,使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更能夠適應一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