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濤
[收稿日期]20090325
[作者簡介]劉濤(1964),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湖南工程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湖南湘潭 411104)
[摘要]《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規定經過審核批準的獨立學院擁有獨立的學士學位授予權,這對獨立學院來說,既是一個發展的機遇,更是一次全面的檢驗,尤其是對其辦學質量的檢驗。提高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從富有特色的質量定位系統、質量目標系統、教學資源整合系統、教學過程系統、質量保障輔助系統以及質量評價與監督系統等六個方面來構建人才培養質量體系,確保獨立學院繼續穩定、快速發展。
[關鍵詞]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8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09)03004304
我國的獨立學院試辦于1999年,經過近十年的積極發展,已經具有較大規模,是我國順利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重要力量之一。教育部新出臺的《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明確了獨立學院的法律身份,規定“獨立學院是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 但這同時也使獨立學院失去了賴以“炫耀”的“母體光環”,對于“長大未成人”的獨立學院來說,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失去了母體光環的獨立學院如何求得生存?
最根本的就是要確保其人才培養的高質量,而其有效途徑就是構建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質量體系。
獨立學院在投資主體、生源質量、師資隊伍、專業設置、課程體系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相應地,其人才培養質量體系的構建也必須注重特色和有效性。
一、 質量定位系統: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
人才培養質量的合理定位,將有助于獨立學院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質量定位系統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符合社會需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對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遠遠大于對理論型人才的需求,這就要求獨立學院必須把培養解決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必須在教育中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基礎知識扎實、視野開闊、實踐能力強的人才;第二,適應獨立學院自身特性。真正獨立后的獨立學院不同于原來的母體高校,它擁有靈活自主的辦學機制、民營化的辦學模式和資源上的優勢,因而更容易適應市場,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人才;第三,滿足學生個性特征的發展。獨立學院招收的學生學習基礎較一本、二本的學生普遍要弱一些,但他們大多具備一定的特長,社會活動能力、動手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強,因此,以“應用能力”為核心,因材施教,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綜上考慮,構建“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定位系統是科學合理的。這種定位既可彌補普通本科高校培養的理論型、研究型人才在實踐能力方面的不足,又可彌補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的專科層次、實踐技能很強的人才在理論上的不足;既可改善高等教育結構失衡的狀態,又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大量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1]。“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的質量定位系統構建落實到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就是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堅持“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核心,學科建設以新興學科、應用型學科為重點,專業建設以實現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的“零距離”為準則,教學過程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應用能力為突破口,把“重實踐,強能力”的理念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當中。總之,獨立學院要結合學士學位授權審核,加快構建其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質量定位系統,以找準自己的辦學立足點,揚長避短,培養出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進而穩固自己的立身之本和發展之源。
二、 質量目標系統:以“滿足社會需求,實現充分就業”
為導向人才培養質量目標是影響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質量目標定位不準確,就有可能使培養出來的學生不適應社會需要,造成學生就業困難,學院也將逐步失去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質量目標系統對保證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應以其人才培養質量定位系統為導向。獨立學院將自己的人才培養定位為“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主”,就是為了回應當前勞動力市場中對高素質應用型
人才的大量需求,“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擁有最為廣泛的就業市場。其次,應結合學院自身的特殊性。獨立學院實行的是民營機制,其運行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充足的生源,而當前就業狀況已經成為影響生源的直接因素,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就業狀況直接決定著其生源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也直接決定著獨立學院能否可持續發展。再次,要滿足社會及家長的期望。通常獨立學院收費比公辦院校所收費用高出許多,社會及家長自然就對學生培養質量更加關注,尤其是學生的就業情況。基于此,構建“以滿足社會需求,實現充分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質量目標系統是科學合理的。
具體而言,首先要根據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來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根據勞動力市場對人才基本素質的要求來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和更新教學內容;其次,要在高職高專培養的技能應用型人才與普通高校培養的專門人才之間找到一個“細分市場”,以就業為導向,綜合平衡技能培養和理論學習,實現就業能力和后續發展潛力的協調發展;再次,要針對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的特殊性和職業選擇的傾向性,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開拓就業渠道,提升學生就業的穩定性。
總之,構建“以滿足社會需求,實現充分就業為導向”的質量目標系統,有助于實現學生充分的高質量的就業,可增強獨立學院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因此,獨立學院要辦學全方面、培養全過程、教學全環節,始終堅持“以滿足社會需求,實現充分就業為導向”的質量目標,而不是落于空泛。
三、 教學資源整合系統:以“優、獨、民”為切入點
新形勢下獨立學院的主要任務不是增加學院數量和擴大辦學規模,而是穩定規模、規范管理和提高質量。貫徹執行《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要更加突出獨立學院的“優、獨、民”原則[2]。“優”指的是獨立學院要有適合長期生存發展的管理工作體系和教師隊伍,要形成自己的優質資源;“獨”就是要求獨立學院具備真正獨立的法人資格和產權,可以獨立頒發學位證書;“民”就是明確獨立學院姓“民”,使其具有真正意義上的靈活的辦學體制,積極拓展教育資源。這樣,獨立學院的發展由原來的強調“民、獨、優”到現在的“優、獨、民”,說明新形勢下獨立學院的發展更強調“優”字,即更注重辦學質量,這就要求獨立學院要形成自己的優質教學資源。新形勢下獨立學院優質資源的形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獨立學院自身,《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出臺后,獨立學院應放棄過去對母體高校師資的完全依賴,制訂具有獨立性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不斷引進優秀教師,著力培養自己的教師,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任教師隊伍,并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另一個是社會力量,如大企業、大公司、原母體高校,他們有良好的資金、資源,也有參與和投資辦學的熱情。基于此,構建以“優、獨、民”為切入點的教學資源整合系統是科學合理的。
具體而言,獨立學院教學資源的整合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以獨立為主的整合。獨立學院通過集中自身擁有的人力、財力、物力,建立具有獨立性、自主性的教學資源系統;其次是以參與為主的整合。獨立學院通過與原母體高校共建圖書館或者實驗室,與社會力量共建實驗室、實習基地,與其它高校建立資源共享平臺等方式,建立共享的教學資源系統;再次是以利用為主的整合。獨立學院可以運用靈活自主的辦學機制和民營化的管理模式,建立社會公共教學資源系統,將原母體高校、社會力量及其它高等院校的有利資源轉化為優質的、穩定的、內在的教學資源。總之,構建有特色的教學資源整合系統,有利于獨立學院積聚各方面的優勢資源,創造一流的辦學條件,為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 教學過程系統:以重實踐、強能力為核心內容
教學過程系統是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目標的關鍵所在,它包括優化課程結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環節。獨立學院“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的人才培養質量定位,“以滿足社會需求,實現充分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質量目標,決定了其人才培養活動強調的應該是應用性、實踐性、創新性和開放性。獨立學院應據此構建以“重實踐、強能力”為核心內容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教學過程系統,并進一步將這種理念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首先,構建“平臺+模塊”的課程結構,在教學內容上強調以實踐能力培養統領整個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在考試方法上宜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試形式,側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考核。其次,在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突出實踐,強化應用,打造課堂理論知識與課外實踐活動的大課堂,把實踐教學放到至關重要的環節。為此,獨立學院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建立一批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的專業模擬實驗室,強化應用性實踐教學環節。另一方面,要依托行業和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構建校企聯合的實踐教學平臺。再次,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學校應建立有效機制,培養造就一支具有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特別需要加強對“雙專”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很好地結合起來。為此,學校可聘請企業的工程師、專家和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授,促進產學合作,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總之,通過構建以“重實踐、強能力”為核心內容的教學過程系統,可以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從而取得理想的人才培養┬Ч。
五、 質量保障輔助系統:以隱性文化為中介
特定的文化是一個組織成功的靈魂,大學質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大學辦學的傳統習慣、行為準則、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相應地,獨立學院也需建立有自身特色的質量文化,才能保證自己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統一的質量意識、共同的質量觀念和行為準則[3]。因此,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要取得預期效果,除了具備硬性的質量保障系統外,還需建立“以隱性文化為中介”的質量保障輔助系統。獨立學院的隱性文化主要是指其校園文化和學風,獨立學院一方面要秉承原母體高校優良的校園文化傳統,另一方面要塑造有自身個性的校園文化。獨立學院由于其特殊性,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居主體地位,他們實行自主管理、自我服務。因此,獨立學院應通過豐富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培育“自信、自立、自強”的校園精神,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以防諸如“矮其他高校學生一等”之類消極思想的產生,防止邊緣化。同時獨立學院也應增強教師與行政管理者 “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意識,一切以學生為本,以培養高質量的人才為中心,努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塑造這些具有較強輻射力的隱性文化,有利于培育“質量高于一切”的校園質量文化,使廣大師生員工樹立起強烈的人才培養質量意識和質量責任感。由此可見,“以隱性文化為中介”的質量保障輔助系統在對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導向、約束、激勵與凝聚的功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以質量為核心的隱性文化,將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引導、促進獨立學院的學生以高昂的激情努力學習,切實提高自身素質。
六、 質量監督與評價系統:以彰顯個性、適應需求為特色
質量監督與評價系統是構成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不可或缺的環節。該系統通過外部強制性約束與內部自我規范與約束的有機結合,實現系統的常規化和長效化。構建獨立學院質量監督與評價系統,要考慮獨立學院自身的特殊性。其一,獨立學院的學生雖然文化基礎知識普遍不夠扎實,但他們的興趣愛好廣泛,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理念的能力強。基于此,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實施個性化培養,幫助學生揚長避短,發展自身特長,彰顯其個性。其二,獨立學院“以滿足社會需求,實現充分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質量目標決定了對其人才培養質量進行檢驗的重要標準應該是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由此,建立“以彰顯個性,適應需求為特色”的質量監督與評價系統是科學合理的。該系統按既定標準考察學院是否存在有效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以及這一體系是否有效運轉,如通過對保證機制進行審核,考察學院的人才培養是否按既定安排進行,學院教學資源的整合與教學過程安排是否有利于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人才培養質量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等。按照這一思路構建的質量監督與評價系統的工作重點不是按照一個絕對標準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是更加強調質量評價與學生個性發展的切合性,即重點是學生能否形成社會某一職業領域所需要的特殊技能。評價與監督系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在獨立學院應具有比較特殊的地位,它通過將評價結果反饋到接受其評價的系統中去,促進這些系統不斷完善。獨立學院要積極發揮這一系統對自身的超越和引領功能。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構建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體系是一項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同時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把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體系分解為質量定位系統、質量目標系統、教學資源整合系統、教學過程系統、質量保障輔助系統以及質量評價與監督系統等六個子系統,將有利于該體系的制度化、結構化和持續化。這幾個子系統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其中,質量定位系統是整個體系的核心,質量目標系統是體系的統帥,教學資源整合系統是體系的基礎,教學過程系統是體系的關鍵,質量保障輔助系統是體系的支撐,質量評價與監督系統是體系良性運作的保障。它們互相影響,互為作用,共同形成一個循環往復的閉合回路,構成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質量體系,使獨立學院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永遠處于良性互動之中,保證真正獨立后的獨立學院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永.我國獨立學院發展戰略的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6,(5):46.
[2]?周濟.加強規范管理是獨立學院健康發展必然要求[EB/OL].http://www.huaue.com,2008-07-08.
[3]?陳玉琨,等.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概論[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73.
(責任編輯黃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