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新 張 林
摘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學生在自己興趣、愛好前提下認真分析個人性格特征基礎上,結合自己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對未來所從事工作做出的方向性的發展方案。詳細闡述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解決學生思想實際問題和滿足學生成才需求的重要意義以及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思想政治教育;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4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2-0231-02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學生的就業意識、就業需求、就業途徑與方式,呈現日益多樣化的態勢。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由國家包分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轉變,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加關心,對自己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越來越關注,這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機。順應形勢,高校應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職業生涯規劃是以追求人的發展為目標的,是以人為本思想的突出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二者在教育的本質上是統一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自己興趣、愛好的前提下及認真分析個人性格特征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對未來所從事工作做出的方向性的發展方案,并在大學的學習生涯中加以實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貼近學生思想實際,滿足學生主體需求,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化、個體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新的抓手,并以此為途徑實現教育導向性和學生主體性的有機結合,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符合大學生思想實際和成才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很多學生上大學的目的越來越現實。就是為了能夠在畢業后找到好的工作,抱著這樣一種心態學生開始關注自己所學的是否是社會急需的“熱門”專業。但是畢竟學校里的每一個專業招收人數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所有希望學“熱門”專業的學生的意愿,這些沒能如愿以償的同學就容易造成不牢固的專業思想,從而影響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通過學生入校時泛泛的專業講解和思想引導并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實際思想問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注重學生自我認知,引導學生從自身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這種把“冷”、“熱”門專業等同于個人前途的錯誤想法,加強大學期間自身的學習和發展,為后面成功步入社會并持續發展做好準備。
大學生考入大學以后高考的緊張壓力驟然消失,以前為了考上大學而讀書的目標已經實現,多數學生進入了一個目標缺失的狀態;大學階段自主、靈活的學習方式以及時間管理,會令學生產生很多的不適;再加之現在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學生從一入校開始就感受著畢業時的擇業就業壓力。所有這些都會造成學生的思想困惑,產生心理上的失衡,造成學生學習沒有動力,迷戀網絡等現象十分嚴重。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導向作用,而成長成才又是每一個學生最關注、最強烈的愿望。基于心理學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以個體發展目標的確定為導向,可以激發學生深入思考“我為什么而學”,“我希望以后擁有什么樣的生活”,“我應該怎樣做”,在進行自我思考的同時,又會進一步引發學生探索自己所處環境、所學專業以及學校提供的各種資源,從而解決思想的迷茫,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根據2004年北森測評網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新浪網聯合進行的《當代大學生第一份工作現狀調查》中提到,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學生選擇在一年內更換工作,兩年內大學生的流失率接近75%,很多學生沒有太多考慮就跟著感覺走選擇了第一份工作,在選擇時能夠兼顧興趣和未來發展空間的只占了17.5%。這說明高校現有的就業指導并不能滿足學生的成才需求,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完成從“就業指導”到“職業生涯發展輔導”的工作模式變換,使學生在擇業就業時能夠根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作出選擇,實現“和諧”就業和“發展性”就業,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措施
1建立專業化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機構
隊伍建設是關鍵,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涉及到了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而且要求輔導老師必須了解社會需求、熟知市場變化,同時必須了解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有強烈的責任感。這就對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學校只有建設一支專業化的輔導團隊,才能保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順利開展。一方面,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踐的培訓,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職業指導和咨詢能力;另一方面,學校要下大力氣引進專業的職業生涯指導教師。
機構健全是保證,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要從傳統的“學校就業中心+各學院就業輔導員+學生就業協會”發展成為“學校職業發展輔導中心+各學院職業發展輔導員+學生職業發展社團”一個全新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指導機構,它既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組成部分,直接分管學校的就業工作,同時也是專門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組織機構。
2引進科學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測評體系,實現學生自我認知
“知己”是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前提,只有正確的自我認知才能做好自己人生的定位。自我認識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一個人對自己作出的判斷很容易受到自己主觀的影響,為此,正確的自我認識必須借助科學的測評工具,通過科學的測評體系得出客觀的興趣、性格和能力的評價。學校需要引進北森大學生職業規劃測評系統、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工具等,構建科學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測評體系。學校可以結合新生入學教育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測評,學生通過列自己的興趣、性格、特長、知識、技能、思維方式及道德水準等進行全面評估,明確自身優勢和劣勢,明確努力提高自己的方向。
3建立完善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進行職業生涯理念導人、方法傳授和目標設定
建立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課程的開設首先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經營自我”理念的導人,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其次可以教會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和具體做法,例如個人“swOT”分析法,學生分析自己的優缺點,仔細評估出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機會和威脅所在,并將自己認為很重要的強弱項標出來,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做出短期和長期的發展目標,指導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充實有序的開展;最后結合現有的就業形勢政策分析和就業指導課程指導學生面試禮儀、求職技巧,完成擇業和就業的選擇,幫助學生順利步入社會開始真正的職業發展道路。
4結合校內外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搭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平臺
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知行合一,職業生涯規劃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實踐”,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檢驗自我認知是否正確、目標設定是否合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結合校內外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為學生搭建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平臺。
首先,引導學生參加校內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職業發展起點。諸如以“三觀三義”為主體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以及“感恩、誠信、責任”等為主題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使之能站在一個比較高的高度籌劃自己的人生目標。
其次,開展“校企合作”實習活動,促進學生進行未來職業體驗,利用節假日時間,依托“暑期社會實踐基地”、“就業實習基地”和“畢業設計實習單位”,鼓勵學生深入企業、親身體驗,了解社會實際需求,鍛煉自身能力的同時檢查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是否合理并作出相應的調整,促進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發展。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為高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同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又必須以大學生思想實際和成才需求為切入點,以教育導向性和學生主體性為結合點,充分挖掘大學生的潛力,調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高校思想政治實際工作中要不斷挖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斷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各項措施,借以提高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責任編輯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