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芝
教育是個愛心工程,這種沒有血緣的愛來的更無私,更值得尊敬,更高尚;教育是個系統工程,每個時段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我們要培養的學生不管他未來要有什么樣的社會地位,都必須有適應生存的能力。教育的重點應該是通過教的形式達到育人的目的。教育與其他行業不同,它向社會提供的產品具有高度的獨特性。即使是有“問題”的學生,也因人而異,真正有問題的學生應該是在勞教所或是精神醫院,本身學習就是一個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有“問題”就給學生貼標簽,違背教育的宗旨。
在學校教育中,作為班主任,我認為對待“問題生”,應該用心去面對,用愛去感化。
一、怎樣的學生稱為“問題生”
“問題生”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常出問題,而且有時是同一個問題反復出現。在我們身邊,“問題生”無非有這么幾種類型:一是判別是非能力差;二是適應環境能力差;三是找不到自己的閃光點;四是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即使是其他孩子都喜歡的事情;五是只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別無所求。
二、“問題生”產生的原因
問題生并不是生來就有“問題”,而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成因。要轉化他們就首先必須弄清問題的癥結和病因,還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和閃光點。要真心地愛他們,關注他們,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尊重他們,信任他們。使他們也信任、尊重老師,變“敵意”為友誼,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去掉許多心理上的負擔和障礙。“問題生”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缺乏“愛”。這種類型以單親孩子為主。
二是不被“關注”。這種類型主要以“學困生”居多。
三是青春期缺乏正常的教育引導。這類孩子一般比較聰明,但缺乏家庭正確的教育引導,判別是非能力差,有厭學情緒。
三、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轉化“問題生”
“親其師,信其道”,愛心是教師走近學生的法寶。教育“問題生”不僅需要教育科學、教育藝術,更重要的是奉獻出無私的愛,傾注大量的心血,投入無法計算的時間。在對待“問題生”時,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火熱的心,持之以恒地關心他們、感化他們、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問題生”就會丟掉“問題”,走上健康成長之路。
1.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愛護“單親”孩子
在平時教育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單親”孩子,而“單親”孩子的心理一般比較脆弱,性格比較孤僻,自卑心比較強,與別的孩子關系不容易相處。作為班主任,應該把精力主要放在對“單親”孩子的心理疏導上,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心去愛他們,用情去溫暖他們,使他們真正從心靈深處得到感化,從而轉化為對生活的渴望和對學習的動力。
2.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樣教育轉化“厭學”孩子
由于小學生還處在貪玩的年齡,學習自主性和自律意識比較差,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引導,就容易出現厭學的現象。厭學的孩子大部分都比較聰明,只是自控能力比較差,學習的注意力不夠集中造成的。作為班主任老師,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教育轉化:
一是注重從正面進行教育引導。針對厭學的孩子,在平時的教育中,要對他們講清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從心理上引起對學習的興趣。二是要與孩子家庭取得聯系,加強對學生的管控。一般厭學的孩子自控能力都比較弱,注意力往往會放在學習以外的某件事情上,從而影響到了學習,造成學習成績的下降,久而久之便產生厭學心理。針對這種情況,作為老師,要與學生家長取得共識,共同對孩子進行管理約束,并采取積極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三是要善于發現厭學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有厭學心理的學生一般都比較聰明,對新生事物比較敏感,好奇心比較強,作為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厭學學生時,千萬不能急于求成,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學習和生活中一些小的進步都要大加鼓勵,切忌對孩子使用過激的語言,更不能打罵體罰,用簡單粗暴代替正確的教育方法。
3.像幫助自己的孩子一樣耐心教育“學困”孩子
“學困生”一般都是由于學習方法不正確、個性貪玩、對學習不感興趣,從而造成學習成績差。針對學困生的特點,作為班主任老師,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耐心幫助教育。一是要注重從教育方法上進行引導。造成學困生學習成績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區分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于學習方法不正確的學生,要針對他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他的學習方法、步驟以及學習計劃;對于個性貪玩的學困生,要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加大管控的力度;對于不愛學習的學困生,要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包括代課老師、家長、同學)共同進行幫教,從點點滴滴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二是對學困生多關注,做到不放棄。作為班主任,對任何學生都應一視同仁,尤其對于“學困生”,要更加的關注,不要因為其影響了全班的學習成績而時時、事事對其進行批評,這樣會給孩子心靈上造成陰影,使其產生放棄學習的念頭。為師者,要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對于學困生,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與時間,多關注他們的成長進步。
作者單位:新疆哈密市陶家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