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偉年
摘 要:教學情境是教學環境的一個即時條件,是師生在教學交往中的一種相互刺激模式。而生活情境創設,可使知識與生活實際、社會問題等緊密聯系,學生在解決相關問題重構知識的過程中,有效地進入知識的真實應用領域,這不僅是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也從真實、逼真的生活中學到新的知識。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特定的情境中獲得的知識比所謂的一般知識更有效。
關鍵詞:新課程 生活情境 創設 化學教學
情境創設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一大改變。新型課堂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取向,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強調課堂互動,關注課堂中愉快和諧的群體生活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重心越來越從教師轉向學生,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情境的創設更強調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更強調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情境創設對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情境,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就是對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具體環境。情境教學,是從教學的需要出發,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全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方法。
化學的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水體、空氣、固體廢棄物、食品、化妝品和藥物等都離不開化學,化學與能源、材料、工業、農業等科技、經濟發展也密切聯系。生活情境是豐富和鮮活的。它可以是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也可以是工業生產的問題,還可以是教材中所列舉的生活事例,如酒和酒香、家庭裝潢說甲醛、人體中的血糖等等。
生活情境創設,使知識與生活實際、社會問題等緊密聯系,學生在解決相關問題重構知識的過程中,有效地進入知識的真實應用領域。這不僅是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也從真實、逼真的生活中學到新的知識。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適當的情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更好地認知,而且對教學過程起著引導、定向、支持、調節和控制作用。隨著新課程的開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越來越重要。實施情境教學,把學生引到某種積極的情境中,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易”“趣”“活”,適應學生的精神需要。正是基于此原因,本文就這方面在課堂上的嘗試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提出生活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1.鼓勵學生提出生活中的問題
在化學學習中學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尤其是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創設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
〔案例:非典消毒劑是什么成分〕2003年4月,一場可怕的災難在中國大地發生,非典的傳播和流行威脅著人類生存和生命。我們的學生也時刻關注著非典疫情的發展情況。在一堂高三的有機化學復習課上,教師講到了“乙酸”的分子結構。此時,一個學生舉起了手:“老師,我有個問題,在預防非典中所使用的消毒劑是什么成分?是不是一種叫‘過氧乙酸的有機物?如果是,它的結構是怎樣?它為什么能起消毒作用?它和我們平時使用的消毒劑有什么不同?”一連串的問題打亂了教師的上課節奏,也打破了課堂的沉寂,學生們都紛紛議論了起來。
〔情境開發〕①非典消毒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②過氧乙酸的結構是怎樣?③消毒劑能殺菌消毒的原理是什么?④查閱資料,還有哪些消毒劑可以殺滅非典病毒?
〔情境點評〕這不是一個人為預設的情境,也不是教師課前準備的問題。但是,一個學生的問題卻把每一位學生帶入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對有機物結構知識的理解與非典消毒劑的認識結合起來。
2.挖掘教材中豐富的生活問題
化學知識源于生活,化學教材的編寫也十分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教材中有關內容,一方面是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相關化學知識問題。所以教學內容選擇恰當,不僅對情境創設起作用,也對課堂教學起很大幫助。
〔案例〕高一化學教材有一節內容是“化學能與化學電池”,教材中結合生活實際的內容很豐富,有家庭小實驗——番茄電池、拓展材料——電池的發明、化學短消息——廢電池的危害等,教師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相關內容,設計創設生活情境。
〔情境創設〕教師演示番茄電池的制作過程,讓學生觀察現象。隨后,教師拿出很多水果,有蘋果、生梨、橘子等,讓學生挑自己喜歡的一個。每個學生自己可以動手做一個水果電池,同時思考:為什么水果能制成電池?它們導電的原因是什么?學生一下像炸開了鍋,他們覺得太有趣了,一個個動手做了起來。不一會兒,他們的杰作就完成了,學生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情境開發〕1.構成原電池的基本條件是什么?2.對原電池基本原理的認識。3.動手制作水果電池,思考水果電池為什么能發電。4.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原電池。
〔情境點評〕這一生活情境來源于教材上的內容,教師在進行原電池的教學中,充分挖掘了書本上的相關內容,并對教材進行了有機處理,從番茄電池的演示入手,讓學生動手制作水果電池,從而將理論性很強的化學知識,通過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并不覺得枯燥乏味。教師善于組織和利用教材,讓靜態的教材變得生動起來。
二、展現生活背景,營造學習氛圍
1.以鮮活的實物展現生活背景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認識客觀事物的最快捷方法。實物來源于生活,以實物構建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給學生以真實的感受。
〔案例〕化學課上,教師講臺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飲料,有可口可樂、芬達橘子水、雪碧、七喜、統一冰紅茶……真是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好像這不是在化學課堂,而是在一家超市的貨架前購物。這些實物,學生再熟悉不過了,生活的場景再現于學生面前。師:這些飲料同學們都很喜愛,可是你們在喝的同時,是否知道它們的酸堿性呢?我們又有什么辦法來測定溶液的酸堿性呢?
〔情境開發〕1.飲料有酸堿性嗎?2.什么是酸性溶液,什么是堿性溶液?3.用pH試紙測定所帶溶液的酸堿性。4.還有什么辦法來測定溶液的酸堿性呢?
〔情境點評〕教師選用的溶液來源不是實驗室中的化學試劑,而是學生身邊可以觸及的日常飲品,這給課堂創設了一個精彩紛呈的生活情境。學生在對飲料酸堿性的測定中學習了化學知識,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以生動的媒體展現生活背景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運用錄像、電腦等媒體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現生活背景,讓學生有直接感性的認識。如講到碳氫化合物的寶庫——石油時,因這節課的內容是生產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更多的是石油煉制后的產品,對石油本身接觸甚少、了解甚少。因此,有必要給學生展現一個有關石油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到石油的重要性。這節課可在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都用錄像形式,創設有關石油的兩個情境,將學生的視線轉移到日常生活接觸不多的石油工業和石油之戰中,使課堂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學生在生動的媒體感召下,受到強烈的視覺震撼和心靈共鳴,會使學生更有激情地投入課堂的學習。
3.以感人的事例展現生活背景
在生活中,每天都發生著很多事情,常常感動我們每一個人。講述身邊發生的與化學知識有關的感人事例,可以讓學生感受生活、感悟知識。
〔案例〕29噸苯酚泄露以后〕這節課要學習的是有關苯酚的知識,一開始教師并沒有直接講學科知識,而是給學生講一個事例:2004年7月16日零時45分,一輛從福建開往浙江樂清市運載著29噸苯酚的槽罐車因剎車失靈,追尾撞上一輛轎車后側翻,罐體破裂,苯酚全部泄漏,滲入橫陽支江上游,污染了20多公里的河流。當日深夜,300人趕赴現場。搶救人員緊急調運來3噸石灰對道路上泄露苯酚予以吸收、中和,隨后用消防水槍和灑水車沖洗路面。第二天,橫陽支江馬渡村發現大量死魚現象,水色變黃,氣味刺鼻。蒼南縣政府緊急散發了逾萬份安民告示,告訴居民不要到附近河溪中游泳、取水、洗衣,更不要打撈魚蝦食用,以免中毒。消防部門緊急調集消防車從中抽水,將受污染的水運走處理。并從上游的大型橋墩水庫開閘放水700萬立方米,徹底置換、稀釋橫陽支江水源。師: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從中我們了解到苯酚有哪些性質呢?生:苯酚是有毒的物質,魚蝦都死亡了。生:苯酚能溶解在水中,水體被污染了。生:苯酚有酸性,可以用堿中和吸收。
〔情境點評〕教師選擇一定的與化學知識有關的內容,將有關事例講述給學生,讓學生不僅更多地了解了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也讓學生在生活事例的情境中學習了化學知識,認識到化學物質對我們生活的有利和有害之處。
三、模擬生活情境,感悟理解知識
在課堂中,模擬與表演有直觀和形象生動的特點,它能把抽象、理性的東西給人以感性的認識。
1.小品表演,模擬生活情境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時間、地點、人員等所限,很多生活情境不能完全真實地展現出來。這時,讓學生進行表演小品等形式,不失為一種實用而有效的方法。
2.角色扮演
模擬生活情境,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讓學生扮演角色。角色扮演是通過模擬實際生活中的角色,來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角色扮演中讓學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場深入學習,也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接近生活的情境。
以上嘗試創設化學教學情境的點滴做法,是為了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氣氛,達到一種最佳的學習境界,但要注意因內容、因時、因地而制宜。既要切合教學內容,把握學生主體,又要明確目的,做到統一和諧,靈活機動。否則,雖熱熱鬧鬧,學生卻無所獲益。
總之,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的背景下學習化學知識,感受化學的美,也可以讓學生加深和理解化學知識,提高化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些生活情境的創設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改變了課堂教學中沉悶的氣氛,改變了學生單一接受式學習方式,讓教學變得更生動、活潑,為教學增添了色彩和活力。
參考文獻:
祝輝.情境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一中化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