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理達 韋 珊
摘 要:本文介紹如何充分發揮農遠資源信息效益,將“農遠信息資源”轉換成教育生產力。
關鍵詞:農遠工程 農村教育
解決農村優質教育資源信息匱泛、彌補師資力量不足,為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提供必要保證。
一、農遠資源信息的有效轉換
1.資源信息的下載
把“農遠工程”的資源信息完整的下載和保存,轉換成有效實用的信息后才能保證資源信息在教學中更好的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小學資源信息的下載主要是在星期一、二、三首播,星期五、六是部分資源信息的重播。如果不清楚可查看傳輸資源信息的通知,從中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傳輸的準確時間。
2.資源信息的整理、分類和保存
“農遠工程”資源信息下載的時候都建立了固定文件分類,但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不太容易找到,所以我們還必須根據需要對資源信息進行適當的整理和分類,方便將來的查閱和使用。然后將下載的數據用光盤刻錄保存下來。現在技術發達,硬盤容量已經達到500G了,使得農遠資源信息的下載存儲變的更為方便快捷。
3.部分資源信息的進一步轉化
有時一些教學資源信息需要在DVD播放機中播放,但是將這些下載的ASF、Flash等格式的視頻文件直接刻錄到光盤上,在DVD上是不能播放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利用Flash Move視頻下載器軟件將其轉化成AVI格式的視頻文件,也可利用SWF2Video Pro 1.0.1.2漢化版來轉換格式。最大限度解決應用中的難題,有效提高工作效益,更好地服務于全體教師。
4.資源信息的管理和應用
對于下載的未刻錄的資源信息,教師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中調用,而對于已經刻錄的資源信息,教師必須要查找到光盤才能使用,因此,要把光盤標簽所表示的內容用表格形式表示出來,這樣才能讓教師方便快捷的應用這些資源信息。還要建立合理規范的使用登記制度,專人負責管理。并定期對光盤進行核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的彌補,保證資源信息的完整保存。
“農遠工程”小學資源信息在小學教學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發揮這些作用,使資源信息有效的得到運用還要做好更多的工作。在一些偏遠地區的小學,如我校下屬建平鎮城西小學、建平鎮白塔小學,受限于師資力量、設備缺乏等條件,無法開設英語課,導致許多家長反映孩子上初中后英語完全跟不上,這讓許多農村小學的教師心急如焚。現在看來利用英語教學光盤教學是最好的輔助教學手段之一,光盤的內容和教材同步,教師口音純正,音畫結合,形式也新穎,實際工作中已有相當成功的范例了。
二、“農遠資源”信息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1.現代“農遠工程”對于農村教師是一門新科學、新技術。許多教師對于計算機的認識有限,只會一些最簡單的基礎操作。為此,我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農遠工程”教師培訓計劃,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我校教師都能熟練地使用“農遠工程”設備,為有效地把“農遠工程”資源信息應用于課堂教學提供了保障。
2.為了幫助農村小學教師提高對農遠資源信息利用、課改精神下的課堂技能等教學課題的認識,鍛煉年輕教師利用農遠資源信息進行教學的相關技能。我校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如下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
(1)每學期組織二次農遠資源信息應用骨干教師到村小進行“農遠資源信息示范應用課例展示”活動;(2)本校教師開展校本培訓作課活動;(3)抽調參加市縣優質課獲獎教師作課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加強教師之間的協作,促使教師用好、用活“農遠工程”資源信息。
3.總結交流,不斷提高。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在使用“農遠工程”資源信息上課后,必須提交一篇教學設計,一篇教學反思,一篇說課稿,反思自己在運用“農遠工程”資源信息中的不足和缺點;要求以語、數、綜合教研組為單位在使用“農遠工程”資源信息的過程中的得與失進行交流總結,并在學校專題教研活動會上交流,從而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農遠資源”信息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實踐證明:中小學生對現代“農遠工程”興趣非常濃厚,普遍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內容豐富、生動直觀,易懂、易記,便于理解。廣大教師普遍認為教學光盤和衛星資源信息學科比較齊全,內容豐富,適應面廣,實用性強,符合農村學校的教學實際,大大彌補了學校資源信息的不足。同時,學校師生還根據學習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動在網絡中瀏覽和下載有關學習內容,拓寬視野、自主學習、增長見識、豐富生活。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全新的改變,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在學生中逐步樹立,師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我校教師在利用“工程”提供的資源信息和手段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注意力集中,并受到多重感官刺激,易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容易使學生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創設自主學習環境,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容易實施啟發式教學,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總之,“農遠工程”工作任重而道遠,面對困難和挑戰,我愿同各位同仁一道,努力工作,克服困難,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為農村基礎教育實現新跨越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安徽省郎溪縣建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