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傳堯 李萬業
摘 要:窗口指導是中國人民銀行傳統三大貨幣政策工具的有益補充。由于其迅速、快捷及針對性強的相對優勢,得到央行及其各級行的重視和廣泛運用。然而在實踐中,基層央行在運用補充性貨幣政策性工具“窗口指導”方面發揮的作用較弱,效果不佳。如何進一步發揮基層央行窗口指導職能的作用,增強基層央行在運用窗口指導執行貨幣政策的實效性,從而提高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效率,值得我們探討和思考。
關鍵詞:基層央行;貨幣政策;窗口指導;思考
中圖分類號:F830.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3-0137-02
窗口指導是中央銀行通過勸告和建議來影響商業銀行信貸行為,屬于溫和的、非強制性的貨幣政策工具。有效發揮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窗口指導”的作用是基層央行充分履行人民銀行職能、彰顯其金融地位和作用的一種重要手段。在當前金融改革關鍵時期,基層央行應進一步提高窗口指導實效性,增強在轄區貨幣信貸政策實施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一、當前基層央行“窗口指導”的現狀和問題
(一)窗口指導未能對商業銀行產生有利影響
據調查,2005年來,人民銀行縣市分支機構先后根據上級行的政策精神,結合轄區實際制定了支持經濟建設指導意見、金融支持中小企業和金融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指導意見,指導轄區金融機構向國家支持的重點產業傾斜信貸資金。但是,縣域商業銀行普遍反映是:縣支行貸款集中上收,對中小企業貸款有嚴格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縣域企業一般不符合投放的條件。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級行沒有明確信貸政策規定無法投放。基層央行指導意見無形中成了一紙空文。
(二)基層央行制訂的貨幣政策窗口指導意見內容空泛,沒有很好地結合地方實際
一是制訂窗口指導意見流于形式,不注重效果。目前,部分基層央行在制定轄區窗口指導意見時,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行下效,上面是怎樣說的,下面就怎么講,形成了傳話筒。二是不注重事前調研,窗口指導意見缺乏操作性。部分基層央行制定實施的窗口指導意見前沒有開展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只講宏觀政策層面,沒有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經濟金融實際情況,金融機構無法執行。
二、基層央行窗口指導職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窗口指導本身不具有強制性
窗口指導是間接信用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其優點是比較靈活,節省費用。但因缺乏法律約束力,所以要發揮作用,中央銀行必須在金融體系中具有較高的地位、聲望和足夠的控制信用的法律權利和手段。中央銀行與金融機構的行長聯席會議制度是窗口指導的特殊形式,另外還包括各種銀企洽談會、下發的指導意見等。目前基層人民銀行普遍使用這些形式,但由于基層央行窗口指導能力較為軟弱,客觀上只是一種道義勸說,缺乏量化和硬性限制,約束力不強。因此,在基層央行的實際操作中,信貸窗口的指導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
(二)商業銀行高度集中的信貸管理體制直接影響信貸窗口指導的效果
基層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權限上收、資金上存、貸款集中化趨勢明顯,直接制約了基層銀行有效信貸供給,在滿足地方政府產業結構調整、基層央行信貸傾斜政策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盡管窗口指導意見以政府的名義下發,最終的結果不盡理想。一是商業銀行實行“集約化”經營,縣市分支機構萎縮。據調查,2004-2007年間海南省各商業銀行累計撤并縣市及縣市以下分支機構網點70家。二是信貸權限上收,片面強化風險管理,基層商業銀行信貸功能萎縮。商業銀行在普遍上收基層支行信貸權限的同時,要求基層支行明確一線信貸人員對新增貸款負有收貸收息的責任,基層商業銀行普遍產生“多貸不如少貸”的消極思想和“懼貸”心理,從而影響了信貸的有效增長。三是信貸投向呈集中化趨勢。各商業銀行信貸策略普遍傾向于“大城市、大企業”,同時向基礎設施、消費信貸傾斜,對中小企業信貸投入較少。至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中小企業貸款373.83億元,僅占各項貸款總額34.13%。
(三)窗口指導意見或辦法的內容較空乏操作性不強
雖然部分基層央行的信貸指導意見能依據當地政府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目標,提出相關促進經濟增長和支持結構調整的信貸投向指引,但是缺乏切實可行的操作性、可行性,窗口指導仍停留在信貸總量增長和結構調整指導模式上,工作視野沒有拓展到信貸創新、市場細分和信貸投向規劃等方面,指導模式跟不上金融機構日益發展的變革形勢。
三、探討和思考
(一)探討實施方式創新,提升窗口指導效果
一是建立警示和溝通制度,增加“窗口指導”約束力。一方面可將“窗口指導”與維護金融穩定職能相互融合,對金融機構經營中出現的苗頭性、潛在性風險進行警示和體型,規勸其及時調整政策,規避風險。另一方面,實施溝通型窗口指導方式,通過公開或提供人民銀行方面決策的相關信息、制定政策所采取的程序、所使用的數據及考慮的因素,并就當前地方經濟形勢與金融機構進行有效溝通和協調,制訂并公布更適合、更易于接受的最優政策和措施。二是探討增加一些準硬性的量化指標,提高窗口指導的科學性和靈活性。依據總行下發“信貸指導意見”,確定信貸政策重點,同時結合轄區實際,采取一些必要“區間”、“集合”的數字指標,制定包含范圍限制量化指標的信貸指導意見,并進行監測和考核,提高窗口指導的實效性。三是窗口指導要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緊密協調,同步進行,增強窗口指導的強制力。窗口指導可與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相結合,支持金融機構特別是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以此為導向,促進轄區內信貸結構的調整。
(二)科學規劃信貸權限,轉變傳統經營管理理念
一是商業銀行總行應適當向基層分支機構下放信貸權限。商業銀行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樹立貸款營銷理念,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和金融服務力度,適應縣域經濟發展要求,改變信貸管理方面的“一刀切”的做法,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限,擴大基層行貸款自主權。二是商業銀行應建立科學的授權授信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在加強風險約束的同時,要建立相應的信貸激勵機制,促使基層行信貸人員努力開拓信貸市場,克服目前存在的多存少貸,只存不貸的傾向,培養和發展黃金客戶企業,積極創造條件為企業提供有效的信貸支持和優質金融服務,使央行“窗口指導”落到實處。三是商業銀行信貸策略取向應多元化。在確保信貸總量和效益合理均衡增長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優化信貸資金結構,統籌配置信貸資源,應加大對中小企業、自足創新、兼并重組、產業轉移、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融資支持,同時認真做好“三農”、就業、助學等改善民生類信貸支持工作。
(三)緊密聯系地方實際,增強窗口指導意見實效性
一是窗口指導應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主導和支持,同樣,金融業的和諧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如農村信用社改革、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打擊地下錢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都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因此,基層人民銀行在制定出臺“窗口指導”時,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系,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從而實現銀政“共贏”、和諧發展。二是窗口指導應與商業銀行改革發展相結合,取得商業銀行的理解與配合。窗口指導意見的制訂應有利于商業銀行從“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傳統經營觀念向“重效益,兼顧科學合理均衡發展”的現代理念過渡,促使其建立科學合理信貸授權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同時,窗口指導意見應結合商業銀行市場營銷過程中進一步細分和擴大市場的需要,提出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要求,督促其向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新興產業方面實施信貸傾斜,促進商業銀行信貸資源配置的合理化。三是窗口指導應與經濟實體金融需求相結合,取得社會各界的理解與認同。貨幣政策傳導路徑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企業(個人),任何政策的實施、金融產品的開發和創新,其最終的目標和落腳點還是經濟實體,只有經濟實體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因此,基層人行制定的指導意見必須從最微觀的經濟實體金融需求出發,整合金融資源為其服務,這樣的指導意見才會是有效的指導意見,才有利于貫徹執行,發揮“窗口指導”真正作用,基層人行履行其職能就會更順暢。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R].中國金融出版社.
[2]付俊文,趙紅.我國窗口指導貨幣政策工具的理論與實踐[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9).
[3]陳學軍.溝通型“窗口指導”:貨幣政策傳導中的重要工具[J]. 海南金融,2008,(7).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