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麗
〔關鍵詞〕 小學生;作文教學;師生關系;素材;練習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9(A)—0047—01
第一招:融洽師生關系
在作文教學中,融洽師生關系,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適當放松緊張的情緒,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才會敢想、敢問、敢說。因此,教師要盡量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表達的樂趣,讓他們認識到表達是一種豐富的人生體驗,從而使他們滿懷信心地進行表達。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向學生“訴苦”:“每天擦黑板時,粉筆灰飄得滿地都是,每次都要用掃把掃一掃,如果一不小心落進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種吸塵粉筆擦,那該多好啊!”學生一聽,也紛紛應和我。此時,我話鋒一轉:“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碰到什么問題,想要些什么來幫你解決呢?”教室里剎時熱鬧起來了。有同學說要一把“自動掃把”可以讓它按時掃地清理垃圾;有同學說要一支“警告筆”,只要寫錯字就會馬上發出警告提醒你……這時,我板書了作文題目《我想要……》。學生疑惑不解:“老師,今天的作文寫這個?”我笑著點了點頭。不一會兒就看見學生們面帶笑容,欣喜地開始習作。
第二招:捕捉、積累素材
1. 從生活中捕捉素材。如果學生生活豐富多彩,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會左右逢源,觸類旁通。要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必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還要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隨時記錄下來??梢?作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觀察是說話的前提,是思維的基礎,沒有細致的觀察,學生是不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具體的。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和物,用耳朵聽聽生活中的種種聲響,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脈搏,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積累素材。
2. 在書本中積累素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遍喿x是寫作的基礎,離開閱讀,學生對事物的表達將是無序而枯燥的。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除把課堂還給學生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教師可采取課內外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在閱讀內容上,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的均可。在閱讀方法上,短小精美的文章要精讀,長篇文章精讀和略讀相結合。古詩詞、名篇要朗誦,知識性作品可默讀、重點研讀、全面瀏覽及讀和思相結合。教師還要要求學生記好閱讀筆記,逐漸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就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時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語感,激發了靈感,有了語感和靈感,作文就會水到渠成、自然流瀉,作文就是很輕松的事了。
第三招:勤動筆寫,加強訓練
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好文章是寫出來的,但僅僅依靠作文課堂上學生冥思苦想,閉門造車,肯定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指導學生寫日記,是一個簡便、有效的寫作訓練方法。寫日記不僅能大大增加練筆的機會,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當然,引導學生寫日記,關鍵是激發興趣,使學生逐步養成自覺寫作的習慣。因此,不宜把日記作為必須完成的作業來布置。只有讓寫日記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樂事,讓學生想寫、愛寫,讓學生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他們練筆的熱情才能長時間保持,寫作能力才會逐步提高。長期以往,學生習慣了用多種感官去觀察事物,并養成專心致志、開動腦筋的習慣,他們會選擇有意義的、感受深刻的事記下來,進而他們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寫作技巧也逐漸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