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梅
摘要: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創業是更高層次的就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宜從創業思想和創業能力兩方面著手,構建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激發創業意識,傳授創業知識,培養創業技能,造就創業人才。
關鍵詞:創業教育;創業思想;創業能力;體系化;系統化
創業,就是創造、創設和創新某種事業或職業崗位。一般來說,創業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從無到有,開創出新的事業或職業;二是創設就業崗位,如開飯店、辦商店等;三是創新,在已有的工作崗位上,通過創新而創造新的業績。
創業教育是以開發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創業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育。創業教育以提高學生自我就業能力為目的,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白手起家”、創辦小企業的精神和能力,使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的創造者,重在教給學生尋找或創造工作崗位的方法。因此,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思想和創業能力,客觀上成為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
一、創業思想教育的體系化設計
創業思想教育包括創業意識以及創業心理品質的塑造和培養。
創業意識是創業者事業成功的內驅力。創業需要創業者具有一定水準的,甚至先人一步的觀察力、理解力、判斷力和行為力,能夠洞察和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先機、時機,并適時調控行動方向、行為方式;具有較強的整合能力,善于對頭緒繁多的事務加以整合,理出一套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能夠從多方面獲取信息,共同協作完成任務;能及時、靈活地進行自我調整、自我轉換,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創業者成功的關鍵。創業者要具有不畏挫折、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心理品質。能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行為,執著于自己的主張和決定,踏踏實實地工作,不怕失敗和挫折,并敢于承擔責任。
培養學生的創業思想素質和心理品質,要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多維教育教學目標上進行體系化構建,從學生的創業愿望和能力特點出發,深入具體的經濟社會的變化發展規律和現象,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具體的生活化延伸和實踐化擴展,科學解釋、具體回答學生關心而困惑的擇業、就業、創業問題,在思想涵養、文化底蘊、能力養成的較高層面上,培養學生的職業敏感性、適應力和發展力,形成創業能力。
1.創業思想的滲透
以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為基礎,涵蓋就業思想、職業活動能力、職業創新與創造意識、職業擴展與創業意識,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創業思想,提高知識、技能的學習和運用能力,學會有效地避免職業適應、調整、發展上的盲目性。
2.創業文化的積淀
以知識經濟和技術化時代的發展特點為文化背景,以社會分工的變化趨勢及其對新生勞動力的客觀要求為現實依據,滲透人本意識和人文思想,培養學生善于立足人性化的視界和手段觀察社會現象、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力。
3.創業內涵的深化
在創業方向上,引導學生科學評價自己的專業能力、個性特點和職業需求,客觀深入地認識社會經濟現象及其發展特點和趨勢;在創業目標上,培養學生尋求個人能力的發揮、工作效益、經濟效益三者最佳結合點的洞察能力,實現個人能力發揮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機會把握能力,深化職業活動的擴展、擴張能力,積累經濟基礎、整合經濟力量、優化社會關系進行獨立創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在創業環境上,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以工作職責為內容的技術性工作、處理與工作職能相關的事務性活動、協調工作職能內外人際關系的社會性活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在創業實踐上,培養學生對所從事工作的各個環節及其相關活動的細節性、技術性要求的把握能力,改進或開發本職業、本行業的工作技術、方法、規程、標準的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創業能力培養的系統化實施
創業的能力素質包括創業知識和技能、經營管理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要求創業者能夠從發散、求異、質疑和想象中得出更新的結論,善于分析信息、抓住機遇、科學管理、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懂得結合市場特點,對市場、信息、技術、資金等多方面的資料能夠加以綜合判斷;善于利用自己的公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處理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一切不利因素,利用有利因素,做出最佳的決策和相應的行動。
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素質,一方面,要通過理論的深化、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引導學生形成體系化的、內涵科學的創業思想,完善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科學方法、手段;另一方面,要以學生關注的創業實踐需要為依據,以具體、生動、真實的材料和情境為背景,遵循理性—感性—理性的學習邏輯,著力在思想感悟、實踐領域進行延伸和擴展,把課本上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演繹為學生在職業活動中所需要的具有科學指導性、可操作的運用性知識,并使之轉化、升華為學生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技能。
1.創新課堂模式
講授與報告:圍繞創業的基本內涵、基本素養等內容,請創業成功人士來校作講授報告、演講等。
互動與討論:篩選具有典型意義的創業素材,通過師生互動,培養學生不為陳規舊俗束縛、隨機應變的靈活性,適應不斷變化著的外部條件,擺脫慣性、改變定勢的敏銳性,從習以為常的現象中超越已有知識、觀念、認識的獨創性。
觀摩或模擬:組織學生到他人的創業現場實地參觀,讓學生產生“我也能干”“我一定要干”的心理渴望;也可以結合專業特點搞創業模擬活動,指導學生圍繞資金來源、經營場所、雇員分工、廣告設計、經營特色、營銷策略、成本核算和利潤指標等方面進行創業操作。
社會調查:指導學生從圖書館、資料室及互聯網搜集關于創業成功人士的基本素養、創業史以及他們的心理品質等資料,并進行整理分析。
案例分析:指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擷取成功或失敗的創業案例,擬寫就業設想或創業方案;也可以就某個問題提供佐證材料,或提出新的觀點、發表新的見解。
2.推行職業實訓
推行職業實訓,一是仿真模擬經濟活動環境,使其作為學生專業的學習形式和實踐場所,通過創設教與學的社會交往情境,引發創業理論的假設和實踐驗證,引導學生在其中經歷全部的業務操作過程,了解各環節之間的聯系,根據產品和服務項目的不同定位,進行課題研究、設計創意、服務銷售等業務學習活動。基本方法包括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法、現場實踐等。二是直接取得企業的協作,對學生的創業實踐進行個性化主題設計。這就是直接把學生安排到企業去,對學生進行符合學生創業愿望的實踐鍛煉。聘請專業公司有豐富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家、設計師指導學生的專業發展和實踐活動。在實訓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需要安排學生到有關公司進行實訓,既可以讓他們做一些輔助工作,也可以讓他們承接一些簡單的小項目,從心理上、技術能力上培養他們的實際工作經驗。三是開展模擬創業活動,學校要組織學生調查一些小企業,參與小企業的設計,學校也可在校內建立創業園,組織學生入園創辦企業。這也是創業教育成功開展的必由之路。
總之,創業意識和能力來源于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來源于對社會的觀察、對人生的設計以及為之奮斗的理想境界和思想升華,體現了一個人在思想修養、知識涵養和技能運用上的水平。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就是要為這種升華奠定思想基礎、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
參考文獻:
[1] 郭必裕.開展創新教育是培育創業人才的基礎[J].煤炭高等教育,2002(6).
[2] 杭永寶.當前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14).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第二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