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壯
[摘要]運動學習是脫胎于心理學的一門集神經生理學、生物力學和心理學理論與方法于一身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在體育運動、工業自動化、醫學外科學、航空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研究。電影特技訓練是運動學習的一個特例,研究電影特技動作的學習對于電影界和運動學習學科發展將會有雙贏的收益。
[關鍵詞]運動學習;電影特技;訓練
一、運動學習理論概述
運動學習是學習理論的一個特例,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研究人類是如何學習和記憶運動技能的。隨著運動學習學科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和延伸,現代運動學習已成為一門心理學、生理學和生物力學綜合交叉的學科。近年來,運動學習已從一門基礎學科逐漸發展成為以改善人類運動動作技能和運動成績為目的的應用學科,在體育運動、飛行訓練、藝術表演、特殊工業操作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人類如何學習運動動作?這個問題早已引起科學界的關注,早期的研究是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展開的,同時在研究較大的動作時也不可避免地引入了生物力學研究。在神經生理學的研究和生物力學研究方面,如神經生理學的簡單反應時和復雜反應時的研究、肌電圖研究、動作學習過程中某些神經遞質的研究等等。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對于高水平運動員來講,在技能方面的改進比體能方面的改進能夠更大程度地提高成績,因為良好的技術可以使訓練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雖然神經生理學、生物力學等學科在運動學習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仍然是主導地位。運動學習的心理機制和運動學習的過程等問題是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問題。運動學習過程經歷了動作定向、動作完成和動作自動化三個連續的階段。動作定向是學習者初步感知動作結構和方式。在頭腦中形成動作表征——關于運動動作的一系列語言、符號系統,并在練習中根據這個系統對動作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過程。這個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感知、理解、記憶、儲存的過程,這與一般的學習沒有本質的區別。它也是對于概念、規則、命題等的學習。動作定向是運動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這個階段的完成質量決定著最終動作技能形成的效果。一般來說,所學的技能愈復雜,動作定向的成分就愈重要。動作完成是動作定向到動作自動化的過渡階段,在此過程中,學習者在已經了解了所要學習的動作為何物后,將這個頭腦中的動作形象外化為具體的身體動作,或是從對單個動作的反復練習和動作組合的練習中逐步建立完整動作的操作程式。這個階段也是對儲存知識的提取和對自身練習動作的控制階段,也被稱為是聯系階段,即頭腦中的動作形象與肢體動作、肌肉感覺建立聯系。運動學習過程的最后階段是自動化階段,這個階段中,學習者能夠在較少參與注意的情況下順利地完成動作,通俗地講就是不用想就能完成動作,似乎在頭腦中建立了完成動作的程式。
二、電影特技動作的學習策略
許多運動技能的衡量標準在于動作過程的優美、準確,這類技能被稱為“技能類表現唯美型的運動”,即:通過考察動作的難度、美感來評價動作的好壞;而另外一些運動的衡量標準則在于運動成績,如跳躍的高度、遠度、跑的速度、投擲的遠度等,這類技能被稱為體能類競技型運動。電影特技動作包含了以上兩種類型的運動,而且以前者最為常見。在復雜的電影特技訓練中,如何讓練習者快速掌握動作并準確、安全地在特定環境中完成它,這需要特別地訓練,而訓練過程就是練習者學習運動技能的過程。
完成某個電影特技動作的學習通常可以有兩種策略,其一是基于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的分解學習法;其二是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的完成學習法。行為主義心理學以人類的行為為研究對象。它研究人類所接受的刺激和對此刺激做出的反應。至于頭腦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則不感興趣,行為主義心理學只研究“刺激一反應”,認為刺激與反應發生聯系是學習發生的基礎,而“刺激一反應”建立了固定的聯系就是動作技能掌握的標志。因此,行為主義派學者注重研究單一動作的學習過程和動作控制過程中的神經通路、神經肌肉特性等。在運動訓練中,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將運動過程按照分解學習的方法來安排,即:將復雜的、連續的動作分解成若干單一的動作,在掌握了每一個單一動作之后,再將這些單一動作連接起來,從而完成整套動作。認知心理學注重對學習者認知過程的研究,并提出人類所學習的知識在頭腦中以一定的結構形式儲存。新學的知識必須被納入到舊的認知結構中,新學的知識才會被真正理解和記憶,學習的過程就是舊知識對新知識的解釋過程。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的學習策略就是整體學習法。整體學習法就是在學習過程的一開始就努力認識動作的整體形象,并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對其進行解釋,從而在頭腦中建立整套動作的形象,這也是建立學習計劃的操作步驟。在練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進行分步學習。
上述兩種策略都是在完成學習三階段中的第一階段,即:動作定向階段。分解學習法類似于體驗學習,通過身體動作體驗來感受和進一步解釋動作為何物。整體學習法則是首先要從整體上認識動作為何物,然后再有計劃地進行練習,建立肌肉感覺。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策略,在電影特技動作學習、訓練中,可以根據動作的具體特點加以選擇。在動作完成得后兩個階段,即:動作完成和自動化階段,學習的策略則沒有特別的不同。
三、電影特技動作的分類及其訓練
從運動學習的角度分類。電影特技動作可以被分為兩類:一類是操作型的特技動作,另一類是表現型的特技動作。操作型特技動作包括汽車駕駛、摩托車駕駛、騎馬等。這類技能要求演員在表現一定的動作和情緒狀態的前提下,突出強調對某一特定物體的操控,這種操控往往是在特殊條件下進行的,比如,高速度運動狀態下、身體近乎失去平衡的狀態下等。其難度高,風險性大。這類動作技能的學習效果取決于操作動作與操作結果所引起的肌肉本體感覺之間的聯系。以汽車駕駛為例,當駕駛員迅速扭轉方向盤時,汽車會疾速地向某一方向轉彎,這樣會造成駕駛員身體產生離心運動,為此。駕駛員身體必須對抗這種離心運動來維持平衡,并在維持平衡的同時繼續完成操控動作。這種操控動作與機體緊張而維持平衡的關系匹配就是運動學習效果的關鍵所在,是一種動作與本體感覺之間的聯系。在訓練中要加強這種聯系的建立,使駕駛員的注意力能夠同時分配到維持身體平衡和操控動作兩個方面,這比平時的操作動作多了一個注意指向。動作表現類特級動作通常是要完成一個跳躍、空中動作等,有時這類動作要借助特殊手段來完成,如懸系吊繩、踏起跳彈簧板等。他不像競技運動員那樣要靠自己的彈跳或跑速來跳得高或遠。電影特技動作所要求的騰空需要表演者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保持某一空中姿態,因此對演員的空中姿態控制能力要求較高。控制好空中姿態需要演員能夠具有較好的空間運動知覺和機體本體感覺。這是訓練動作表現型特技動作的重點所在。對于這樣的特技演員,平時應多做一些蹦床練習,在跳起后做不同的控制姿勢,并隨著技能水平的提高逐漸延長姿態控制的時間。
訓練是幫助學習者盡快掌握學習內容的手段和方法,教師或教練為學習者安排的具體練習內容、練習方式、練習密度、運動負荷等都是訓練的基本要素。無論分解學習或是完整學習,學習者學習的結果對他的學習進展相當重要,也就是當學習者完成一個動作或完成動作的某個細節部分后。他對完成情況的了解程度會直接影響到他下一步練習的行為和策略。分解學習法在運動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例子也頗多。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饋、強化的時間、方式、動作細節的劃分等。不同的反饋強化時間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訓練的初期一般應采用即時強化的方式,即:學習者每完成一次動作就要告訴他完成的情況如何,甚至需要把他完成的動作錄下來讓他看,并幫助他分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習者已掌握了動作的基本要點,這是就宜采用延遲性強化,即:練習過幾次之后再一次反饋給他動作完成得如何,這樣可以給練習者留下思考的時間,并把教練的評價作為一種期待而努力完成動作。
事實上,并非特技演員需要進行專業的運動技能的學習,每個演員都需要技能學習和訓練,比如,一個普通演員表演常規的騎馬動作,雖然導演不要求他進行高難度的表演。但騎馬這項技能可能是多數人平時沒有接觸過的,這就需要學習和訓練。甚至有的演員在表演一個簡單的摔倒動作時,他也需要進行專門的學習,否則摔得就不真實。因為對于身體失去平衡的恐懼是人的本能,同時在失衡時努力恢復平衡也是人的本能。要想摔得真實,首先必須讓演員學會摔,學會自我保護,只有不怕摔倒才能會摔,摔得像。
四、結語
作為一門學科,運動學習有著很廣泛的研究領域和應用領域,電影特技動作的學習與訓練是運動學習研究的一個很好的內容,反之,電影特技訓練實踐需要應用運動學習的理論成果,使訓練效果更加顯著,同時可以保證特技演員學會更加高難的動作而不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