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英
摘要: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一種媒介和載體。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是教材的被動執行者,而是研究者、開發者。教材有取舍增補的空間,思想政治課教師如果不抓住這一要領,就不能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課教材,也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師;教材使用
思想政治課教師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在精通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體會和教學風格,針對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合理分配課時,妥善安排教學順序和每一課時教學內容,以求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既不能脫離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教師能否有針對性地靈活使用教材,關系著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筆者認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在使用教材方面的智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挖掘思想政治課教材的深度
教學不僅是一種藝術、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智慧。思想政治課教師使用教材,不僅關系到知識的層面,而且關系到智慧的層面。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學需要較強的專業教學能力,也就是教學的智慧。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教材是教師用來教學的材料,也是學生用來學習的材料。因此,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教師使用教材就需要相應的智慧。教師認真備課是使用教材的先決條件。所謂教材深度,是指某一學科知識縱向發展的深淺程度。一方面,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深度要有限度,因為不同的學生,即使是同一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深度上必須使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深度要適宜,教學內容過深學生會接受不了,教學內容過淺既不能使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也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課教材的深度是指對學生人生發展的影響程度,包括思想政治課教材中知識的深度、教材的思想深度、思維的深度與科學的深度。在備課過程中,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能夠透過教材真正讀懂教材,研究透徹思想政治課教材,并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能夠嫻熟地駕馭教材、靈活地使用教材。
思想政治課教師挖掘教材的深度,就是要挖掘思想政治課教材中對學生人生發展真正有用的知識,挖掘能夠提升學生生命價值的知識,挖掘能夠讓學生感悟和體驗人生價值的知識,這些有價值的知識挖掘得越多,就證明挖掘得越有深度。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教師怎樣挖掘教材的深度呢?筆者認為,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認識生命教育的價值,確立生命教育的價值取向,這對明確教育目標和確定教育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二是要有敏銳的教學眼光,能夠及時發現和捕捉有利于學生發展、能夠提升人的生命價值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三是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思維能力,能夠快速有效地整合有關生命教育價值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把零散的生命教育之光凝聚成生命教育的能量。
二、把握好思想政治課教材的難度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教師把握好教材的難度,就是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材的接受程度。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材的難度往往不是一個靜態的定量,而是一個動態的變量,不僅取決于思想政治課教材本身,而且取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他們對思想政治課教材的可接受程度。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一要備教材,二要備學生。也就是要慎重把握思想政治課教材的難易度,即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材可接受的程度。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筆者主張實施分層教學。也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差異,把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分成若干個層面,將其難度劃分為幾個等級,使班上優、中、差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對思想政治課教材的難度感到適中。思想政治課教師要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施教,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夠讓優生“吃得飽”、讓中等生“吃得好”、讓后進生“吃得了”,也就是讓全體學生都有提高。要達到這一點,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但都可以讓學生同樣地感悟人生的價值,同樣地獲得成功的機會和收獲成功的喜悅,同樣地自信和自強,同樣地自尊和自愛,讓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在不同的崗位上同樣地感悟和體驗人生的價值,同樣地體驗人生的幸福。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樹葉,但有同樣的生命價值;世界上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學生,但有同樣的受教育的權利。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公平,即不是讓學生接受大一統的教育,而是讓每一個學生在思想政治課課堂上都有學習的權利,都有參與思想政治課課堂活動的機會,都有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都有感悟和體驗思想政治課教育的權利和機會。
三、拓展思想政治課思維的廣度
所謂思維的廣度,是指知識縱向和橫向聯系的范圍。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不能讓學生局限于教材,而應引導學生善作分析、總結和比較,找到學習的規律,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另一方面,也不能違背學習規律,盲目進行聯系。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啟迪學生智慧的過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使用教材不是為使用教材而使用教材,要以思想政治課教材為載體,把思想政治課教材作為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素材。思想政治課教材是師生心靈溝通和交流的媒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師生活動要通過教材拓展思維的廣度。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思想政治課教材拓展思維的廣度,就必須利用思想政治課教材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思路,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教材,多發現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拓展思想政治課的思維廣度。
另外,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不同的想法和建議。要正確看待學生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中的新思維,讓學生大膽放飛思維的風箏,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地思考、盡情地想像和不斷地聯想,讓學生智慧的火花生發成創造的火焰。
四、思想政治課應加大學生發展的力度
在學校教育中,如何加大學生發展的力度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科技的飛速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的發展要求思想政治課應加大學生發展的力度。思想政治課加大學生發展的力度,不是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提出來的,而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育規律提出來的。教育不是揠苗助長,而是遵循人的發展規律讓學生自然地發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教師科學地使用教材,加大學生發展的力度,就是要用識才的慧眼善于發現學生發展的潛力,真正能夠發現學生發展的生長點,切實抓住學生發展中的好苗頭,及時對學生的優點給予充分肯定,為學生隨時提供學習所需的學習素材,保證學生發展所需的營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和保障。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教師有效地使用教材,加大學生的發展力度,就是要增強責任心和服務意識:一方面,教師要盡可能地豐富物化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材料;另一方面,教師要能夠為學生提供主體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活”教材。同時,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真正起到身教勝于言教的作用。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把學生作為“活”教材,讓學生真正感悟和體驗到身邊榜樣力量的教育作用及自我發現、自我激勵的教育作用,從而形成學生發展的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王善邁.教育投入與產出[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陳新元.多變式多角度多層次使用教材[J].教材建設,1997,(7).
[3]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李保成.教師應如何使用教材[J].教學與管理,2001,(3).
責編: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