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廉潔文化進校園”教育活動,把“誠信守法、廉潔奉公”的廉潔文化內容納入高職教育,是學生養成廉潔自律良好品德的需要,是高職校園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校園廉潔文化氛圍的需要,極具現實意義。
關鍵詞:廉潔教育;廉潔文化;高職學生;和諧校園建設
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廉潔文化狀況,決定著這個社會的廉潔狀況和水準。而要讓文化根植于人心,教育起著主導作用。正因為這樣,在學校開展廉潔文化教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在文化領域加強防治腐敗,就要加強面向全體公民的廉潔教育,組織協調有關部門,推動廉潔教育進校園,在大中小學開設廉潔教育課程。
廉潔教育是實現高職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途徑
(一)對廉潔教育的理解
“廉潔”,《辭海》解釋為清廉、潔白,與“貪污”相對,并引王逸《楚辭·招魂》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潔”,進一步詮釋其涵義。用通俗的話說,廉潔就是不貪得,不妄取,不接受不應當接受的財物,不受世俗丑行的污染。廉潔是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安身立命的一條道德底線,是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一個人無論是為民還是為官,都應當以廉潔立世。高職生的廉潔教育,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崗前”的職業道德教育,它主要側重于規范學生步入社會后的職業行為,職業性是高職學生廉潔教育的最顯著特性。開展高職學生廉潔教育活動,不僅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更是構建校園廉潔文化平臺的重要基石。鼓勵學生要多參與廉潔教育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要積極尋找校園文化與廉政文化的契合點,打造立體的、多維度的廉潔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挖掘校園文化與廉潔文化建設內涵,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廉潔活動。
(二)和諧高職校園視角下的廉潔教育的缺失
現在,某些電視節目充斥著對公子小姐們燈紅酒綠的生活的渲染,部分書刊上堆積著對奢侈生活的描述,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也是父母輩們的“迎來送往”。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不對高職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和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多學生便會照搬大人們的某些行為,從而為其將來自身的成長和發展埋下隱患。
杭州市教育部門曾對200名初一學生做了一項“你身邊最大的誘惑是什么”的調查,結果排名第一的是錢,第二位是當班干部,第三位才是榮譽。在對當班干部這個問題的分析中,學生認為誘惑的原因首先是高人一等;二是可以支配他人,讓他們聽我的話;三是提升工作能力;四是有更多的機會服務同學。調查結果令人堪憂。
廣州市海珠區檢察院向轄區中小學教師發放400份問卷開展專項調查,58%的教師對反腐倡廉信息“不了解”,92%的教師支持學校開展廉潔教育活動,72%的教師擔心學校廉潔教育流于形式。
有人認為,貪污腐敗的主體是最應該接受廉潔教育的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大人物”;腐敗是發生在大人身上的行為,要搞廉潔教育應該從大人身上去想辦法,而不應該在學生身上做文章。另外,有些學生說,廉潔教育與自己關系不大。其實不然。現在的大學生是未來公職人員的后備軍,提前對他們進行廉潔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大學生正處于思想動蕩時期,很容易受腐朽現象的侵蝕,而且這種不良意識一旦形成,以后就難以糾正。所以,廉潔教育進校園意義重大,讓學生具有抵抗腐敗的免疫力,以確保其成長為健康的社會主流力量。學校作為傳承文明、傳播先進文化、教書育人的重要陣地,在廉潔文化建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這也是廉潔度比較高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會,把思想教育、紀律教育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結合起來,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和進農村。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共青團組織要把廉潔教育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他們的反腐倡廉意識,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
廉潔教育在實現
和諧高職院校建設中的重要性
我們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大學生主體自然不可或缺。他們是我們的未來,他們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希望,擔負著建設祖國未來的重任,對于他們來說,教育具有奠基作用和導向作用。采用先入為主的辦法,使他們從內心深處樹立起“廉潔光榮,腐敗可恥”的意識,有益于他們個人培養正確、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念、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樹立“清正廉潔”的立身立業之基。學習了廉政文化,認識到腐敗墮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危害以及給家庭帶來的災難,他們也會用反腐敗的目光關注身邊發生的一切,運用學到的知識來提醒和監督家庭成員和身邊的人和事。這樣,對家庭廉政文化建設,乃至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提高對“廉潔文化進校園”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有人說:中國在21世紀的發展變化取決于三個條件:一是中國的下一代有沒有信仰;二是中國的下一代有沒有責任感;三是中國的下一代能否實現廉潔。我們如果能從這樣的高度去認識廉政文化的內涵,去看待廉潔文化進校園工作和大學生的廉潔教育工作,就一定會感受到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而也一定會把校園廉政文化建設自覺抓實抓好。
(二)遵循“廉潔文化進校園”工作的規律性和原則性
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對學生的廉潔思想的形成直接或間接地起著消極和負面的影響。我們務必要重視起來,要從“為學校建一方純凈天地、為自己留一份清廉、為學生樹一個榜樣”的大局出發,嚴格要求自己,進而才能去教育和要求學生,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資格。在營造氛圍的過程中,同樣不能忽視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作用,要把“廉潔文化進校園”與進家庭、進社區等活動結合起來,利用教育的雙向互動性,達到學生與家長、教師、社區人員的互動,進一步放大“廉潔文化進校園”的社會效應,將“廉潔文化進校園”與整個社會的“敬廉崇潔”活動融于一體,充分體現其在社會“助廉、促廉、倡廉”系統工程中的積極作用。
(三)認識“廉潔文化進校園”工作的針對性和長期性
既要按照“廉潔文化進校園”的總體意見和方案,落實安排好每年的年度工作任務,又要注意提煉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完善和優化學校廉潔教育的制度和體制,形成長效機制。不能靠“面子工程”或“重虛功不做實事”,要注意研究廉潔文化建設,特別針對校園廉潔教育的特殊性,多找問題,多作探索,把“廉潔文化進校園”工作做細做實。
和諧高職院校的廉潔教育途徑
大學生是青年中具有較高知識層次的群體,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自律意識,關系到他們是否能夠傳承優良傳統,繼往開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下去的大事。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廉潔教育,積極探索廉潔教育的有效途徑,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重要活動,是高校黨委加強思想建設的重要議程。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是一項具有前瞻性的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學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承擔起教育職責。通過上述關于大學生廉潔教育特點、定位的分析,我認為,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要緊扣其職業性特征,善于把握廉潔教育的結合點和切入點。
第一,將廉潔教育融入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之中。
職業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價值,是人的職業生活實踐對于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職業價值觀是人們關于職業價值的根本觀點,是人生理想在職業問題上的反映。在職業生活中,職業價值觀是人們正確看待職業身份、地位、待遇,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現實與理想、付出與收獲、苦與樂等一系列矛盾的根據。不同的職業價值觀所體現的人生境界是不同的,所產生的價值和意義也是不同的。如果職業價值觀扭曲,見利忘義,貪圖金錢和地位,絕不可能有清正廉潔的職業行為,必定會陷入腐敗的泥坑。
第二,緊密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思想實際。
大學階段側重“修身、踐行”,讓學生認清一些腐敗現象的本質、根源和危害,樹立規則意識、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引導學生自覺實踐“誠實正直”、“遵紀守法”等廉潔品質,確立“廉潔光榮,腐敗可恥”的是非觀。其次,要營造一種氛圍,讓大學生在良好文化氛圍中接受陶冶和熏陶;把“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營造開展廉潔教育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教師在開展廉潔教育中的引導和示范作用。最后,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廉潔教育的理論研究,為全面開展廉潔教育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將廉潔教育活動經常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扎扎實實地加以推進,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擴大廉潔教育的覆蓋面,減少空白點。
第三,與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相結合。
在全校教師特別是黨員干部中開展“廉潔從教、服務學生”為主題的廉潔教育活動。通過教育活動提高黨員干部的廉潔意識和反腐防變的自覺性,促使全校干部以身作則、奮發有為,從而帶動全校教師依法執教、敬業愛崗、誠信服務、為人師表,做一名“德馨業精”的好教師,實現群體師德不斷創優。在學校領導班子中開展以“廉潔從教,依法行政”,在學校黨員教師中開展以“廉潔從政、勤儉辦學”為主題的“廉潔文化進校園”教育活動。通過教育活動,提高黨員干部的廉潔意識和拒腐防變的自覺性,促使全體學校干部以身作則、奮發有為、勤儉辦學,成為師生的楷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全體教職員工中開展“廉潔從教、服務學生”為主題的“廉潔文化進校園”教育活動,通過教育活動促進全校教師敬業愛崗、為人師表,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好教師。
第四,注意形成整體合力。
努力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廉潔教育中的整體合力。發揮學校在廉潔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切實加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相互銜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配合的廉潔教育網絡。
第五,利用網絡優勢。
利用大學生對于網絡的興趣和愛好,開展網上廉潔教育主題活動,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主題班會、典型事跡報告會、學生論壇、案例辨析等主題教育活動,寓廉潔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
參考文獻:
[1]吳官正.加強全民廉潔意識 提倡廉潔教育進校園[J].求是2007,(9).
[2]喬虹.把廉潔教育引入家庭[N].中國婦女報,2006-10-28.
[3]余玉花.學校廉潔教育的目的是什么[N].文匯報,2005-09-13.
[4]王偉.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通俗讀本[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鄭玉秀(1978—),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