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波
〔關鍵詞〕 自主學習;學習氛圍;生活情境;多媒體手段;教師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32.0〔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2(A)—0013—01
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謂自主探索,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有目的地去自覺學習、探索,從而實現自主性發展即自主學習的目的。
應該說,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成長、學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學生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是一次學習上的革命!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由易到難、由扶到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教師的指導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首先要營造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心理學研究顯示:快樂能使人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對一切充滿希望,充滿信心,也充滿創造力。教師在課堂上要保持一個好心情,面帶微笑,充滿激情地面對學生。同時,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興趣、動機和需求,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與學生共創自主學習的佳境。
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是前提,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我們都知道,教材是線索,是媒介,教師不只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是課程的開發者。以數學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教師應多講一些與數學關系密切的生活實例,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實用價值,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從生活實踐中可以得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在生活實踐中還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也激發了其自主學習的動力。
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是時代對教師的要求,教師要重視多媒體的作用,讓多媒體成為課堂輔助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數學教師可用多媒體將數學中許多動態問題展現出來,如多邊形滾動演示、旋轉變換空間圖形等等。這能起到在黑板上畫圖無法達到的效果,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師還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可通過設計一些靈活性、發散性問題,層層遞進,逐步開拓學生的思維。
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師也不能忽視課后輔導。只有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加強課外輔導,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鼓勵有條件的學生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和史料,以拓寬視野。
自主學習看起來是“放”,但對教師的要求其實更高。因此,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啟發”藝術和技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二要在課堂上嚴格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即對基本概念、規律的理解和運用中易出現錯誤或易混淆之處要講,對新舊知識斷線之處要講,對學生解答不完整、知識掌握不到位或思路阻塞之處要講;學生已學懂的內容不講,似懂非懂的內容不講,而是通過討論加以解決,學生沒有熟練的技能技巧不講,組織學生練習。三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有意識地觀察他們看書和做練習的情況,從中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以逐步改變他們學習中的被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