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嬌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如何達到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如何根據這些目標進行有效教學,本文擬對此進行闡述與思考。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課程目標;教學目標;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9)11(S)-0006-2
教學目標的制訂是教學設計中的關鍵一步。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起著導向、激勵、調節和測評的作用,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在實施新課改過程中,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導致一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出現了與課程標準貌合神離的現象。本文擬就新課改過程中如何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談談筆者自己的體會與認識。
1 課程目標不等同于課堂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是具有導向性的學科階段目標,是對教學所要達到的程度的一般的、基本的規定。我國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課程的具體目標,簡稱為“三維(課程)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依據課程標準、課程資源(如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設計的在一節課內要達到的具體教學目標。那么,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就一定包含物理課程的三個維度的目標嗎?現在,有的學校要求教師的備課筆記中課堂教學目標必須有三個維度,檢查評課時把“三個維度”視為評價標準,缺一不可。使得教師們不得不以“三個維度”來擬定教學目標,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教學合乎新課程的理念與精神。可經常遇到的事實是,一些教師在備課時,常常為找不到“三維目標”而困惑與苦惱:“我無法找全這一課的‘三維,勉強找到,也與本課的重難點聯系不緊密。”
某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社版《物理必修1》的教案集,從第一章到第四章共有23節課,每一節的課堂教學目標全部都有三個維度。如第二章第6節“伽利略對自由落體的研究”,其課堂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物理學史,知道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伽利略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學習物理學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科學家們對知識敢于質疑的勇氣,學習科學家們對科學研究的執著精神。
顯然這節課的內容沒有新的物理知識,將物理學史和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方法歸類為知識與技能目標不能不說有點牽強。教材的安排是出于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方面的教育目標的重視。這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主要是兩個維度,而強行用三個維度來描述,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簡單迎合。再如同書的第四章第3節“力學單位制”,其教學目標主要是一維,而本書中教案為了機械體現三維意識,硬是煞費苦心從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
教材作為課程內容的載體,是反映課程目標要求的。因此在一個模塊、一個章節、一個單元的內容安排上是根據“三維目標”要求編寫的。根據教材體系,每一個單元、每一課,均有其重點。這些重點有的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有的注重過程與方法的探究,有的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還有的呈綜合狀態。即使是相同的教學內容,由于學情不同,體現的維度也可能不同。因此,不能把“三個維度”當作固定模式來硬套課堂教學目標。盡管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一定都體現出三個維度,但教師在整個階段教學過程中必須擁有三維目標意識。通過合理挖掘課程教材中各種能體現三維目標的因素,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在一個階段內反映出三維目標。
2 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那么,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雖然在課程標準中三個維度是分開表述并各自解說的,但這三個維度不是彼此獨立、毫無聯系的。相反,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互為基礎、相互融合的有機整體。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中,不少教師把三維目標看成是相互獨立、截然分開的三個教學目標。這顯然都是把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分離割裂了,是對新課程所倡導理念的一種誤解,是教學目標設計的一個誤區。
三維目標不僅是相互融合的整體,而且有一定的層次關系:知識與技能目標是第一層次,是基礎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是第二層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第三層次。在一般的教學中,學生通過“過程與方法”的探究,獲取“知識與技能”,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逐漸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又促使學生進一步去探索新的知識與技能,形成了一個教學循環。在每一個循環中,過程與方法目標處于知識與技能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之間,起著關鍵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目標設計時不能將三維教學目標支離,緊緊抓住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掌握方法這一環節。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要以知識與技能的探究為載體,同時在此目標的實現過程也應使學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如人教社版《物理必修2》中“行星的運動”教學內容,教材首先通過正文介紹了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接著通過閱讀材料詳實介紹了人類對行星運動規律的認識。按照教材內容大多數教師一般都會從開普勒發現這條規律的曲折過程入手(緊抓探究過程):挖掘開普勒何以會想到R3與T2的關系;介紹開普勒憑著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在數千個看起來雜亂無章的天文數據中花了九年時間,終于找出這個關系。教師通過以上的教學,讓學生在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開普勒定律內容,同時也在精神層面上感受到了科學家研究的艱辛,體會到了科學家那種堅韌不拔,為追求真理而不懈奮斗的精神。顯然以上的教學通過緊抓過程與方法目標,自然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同時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師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時三個維度不應分離,應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互相融合、交織滲透。
3 課堂教學目標如何體現有效性
一堂好課始于教學目標的設計,如何使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體現有效性呢?
(1)一節課的三維目標不應平均對待,要有重心。多數課的教學目標可能是三維,但有的可能是二維,甚至也可能只有一維,不應生硬的湊合維數。即使是同時具備三維目標的培養條件,這三個維度在課堂中也可能是不均衡的。一節課的三維目標要有重心,具體以哪一個目標為重心,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學情來確定。一般來說,以“過程與方法”這個目標為重心,在緊抓探究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過程中,隨機落實知識與技能,并適時升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察學情。教學目標的完成者是學生,教師不能憑自己主觀臆斷設定教學目標,而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設計。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確保設計的課堂教學目標是學生想完成的、能夠完成的、應該完成的。
(3)課堂教學目標設計要明確、具體。用具體的語言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描述,是物理教學目標的特點之一。目標敘述得越明確,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就越準確,對目標實際情況的檢驗就越可靠。例如,學生實驗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對該實驗設計思路的理解,其次要考慮是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讓學生觀察什么?怎樣觀察?采集哪些信息?怎樣采集?如何處理所獲得的信息?得到了什么結論?誤差在哪里?怎樣減小誤差?……有了對這些具體問題的思考,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自然也就明確、具體了。例如人教社版《物理必修2》第9節:“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其課堂教學目標可以這樣設計:(1)理解實驗設計的原理,明確實驗中需要直接測量的物理量;(2)知道實驗中選取測量點的有關要求,根據實驗中打出的紙帶測定物理下落的距離,掌握測量物體瞬時速度的方法;(3)能正確進行實驗操作,如實記錄實驗數據,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4)能夠根據實驗數據的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體會實驗歸納的方法;(5)能定性地分析實驗誤差產生的原因,并會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實驗誤差,具有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的意識。這是一節學生分組實驗課,教學目標具有三個維度,其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僅將三個維度融合在一起,而且十分明確、具體。
總之,物理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作為物理教師應該著力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案,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科學、合理、有效,為三維課程目標的落實打下堅實的基礎。
(欄目編輯趙保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