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華
摘要:“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職業教育中工學結合與產學合作的重要途徑。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彈性訂單式”培養模式是拓寬高職應用外語類專業產學合作的思路。本文從“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出現的必然性,實施商務英語“彈性訂單式”培養的條件及實踐三個方面探索“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新路子,為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改革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借鑒。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彈性訂單式”;就業導向;產學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9—0138—02
“訂單式”培養或“訂單”教育,是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中出現的一種學校和用人單位合作培養人才的教育模式。指學校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與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利用校企雙方教育資源,共同培養人才;針對崗位(群)要求進行實踐能力培養,簽訂學生就業訂單,并在師資、技術、設備等辦學條件方面合作,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用人單位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參與人才質量評估;安排學生就業;企業的“訂單”不僅是一張用人需求的預訂單,還要包括從培養目標、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評估方法在內的“訂單”培養規劃。
一、“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出現的必然性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出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國際上的先進教育模式提供了現實的參考。德、日、美的“雙元制”、“產學結合”、“合作教育”的職教模式,都走的是“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充分發揮了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而不是職業校在唱“獨角戲”。這些成功的辦學經驗也成為我國開展“訂單式”教育的有力借鑒。其次,社會及企業對“合適”人才的需求也是實施這一培養模式的現實要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按照企業意圖,共同培養適合用人單位的、個性化需求的人才,為企業儲備和培養了動手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應用性人才,成為企業發展“合適人才”的基地。這種“量身定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難”、“招工難”的社會壓力,實現了學校、學生和用人單位的“三贏”。最后是國家政策導向的推動。教育部要求職業院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推動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1]
總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出現,一方面是社會進步、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向發達國家先進的職教模式與辦學理念學習的結果。
二、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彈性訂單式”培養模式構建的基礎條件
所謂“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是指除傳統“訂單式”培養中的“校企實際訂單”外,學校要結合國家政策和社會發展的長期規劃,邀請相關行業的專家綜合分析社會長遠需求,制定“社會需求的虛擬訂單”。高職院校在綜合分析“企業需求的實際訂單”和“社會需求的虛擬訂單”的基礎上,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手段,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體系等。[2]“彈性訂單式”是一種以能力為基礎、著眼于當前,也著眼于未來的人才培養模式。“彈性訂單”涉及面更廣、更靈活、更具前瞻性。
商務英語專業是以語言為依托,以掌握系統的語言知識和基本的商務知識為目標的英語語言學和經管知識有機結合的復合型專業[3]。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應用型外語人才的發展趨勢和要求,而構架這一模式必須具備一些基本條件。
(一)有接納商務英語人才的大批企業
制定“彈性訂單”的基礎和前提是充分開展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狀況的調研,把握區域經濟發展脈絡和人才需求的走勢,了解社會和企業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養規格。不同于加工制造類、服務類等專業,商務英語專業沒有具體的行業和產業背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技能復雜。盡管許多單位都需要該類人才,但需求量有限,不成批次。要實施“訂單”培養的難度更大,所以突破口應放在同一行業或類似行業的企業群而不是單個的企業。“訂單”規模受到企業規模、企業所屬行業背景、專業屬性等因素制約。
(二)校內外實訓基地
學生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是企業愿意接受“訂單”的重要前提。因此,校內外實訓基地是實行“訂單”培養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校內仿真實訓基地,校內教學實驗實訓中心的建設按照企業實際需求來設計和布置,配備符合培養目標的常規和先進設備,并按照企業管理模式運作,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能夠體驗企業工作環境,培養企業意識。全方位的校外實訓基地是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重要依托,學校必須通過多種途徑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成立有企業代表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校企雙方緊密結合,形成全方位的校外實訓網絡。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學的硬件條件滿足后,還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不但要精通理論和業務,而且還要有較強的工作實踐能力。“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培養、鼓勵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承擔科研項目、參與技術革新與改造,參加教學改革與教材編寫等;二是引進,可從訂單合作企業或社會上引進高級商務經理或企業家。訂單教育中,許多課程是由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承擔的,他們是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彈性訂單”培養模式構建的實踐
自周濟部長正式提出要大力發展“訂單式”人才培養之后,高職院校“訂單”培養數量在全國逐漸增大,專業覆蓋面逐步加寬,發展勢頭良好。其中商務英語的“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一)“彈性訂單式”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
開展“彈性訂單式”實踐教學應遵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要求,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指導思想。[4]院系領導要組織相關人員到企業進行實地考察,掌握和了解企業對行業技能型人才需求數量及知識、技能和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邀請企業領導和技術人員到學校實地考察,了解學校的現狀,通過雙方領導的互訪,為進一步合作奠定基礎。
(二)“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具體模式
商務英語“彈性訂單式”采用“2+1”模式。“2+1”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和方式:從專業設置與調整、教學計劃制定與修改、課程模塊開發、教學實施和質量考核、實習實訓、師資培訓、畢業生就業等方面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優勢進行教改實踐。具體分九個步驟進行:(1)根據企業實際崗位需求,創新開設專業方向或班級,建立專門委員會,管理監督該項目的實施;(2)根據崗位需求和職業素質要求制定教學計劃;(3)根據教學計劃,設置課程模塊;(4)理論和實踐教學方法和模式創新;(5)教育質量考核方式創新;(6)創新教材和相關教學文件;(7)師資職業素質培訓;(8)建立校外實訓基地;(9)相關的教學管理創新;等等。
(三)“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應圍繞“訂單”培養目標展開,與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達到高度的統一。因此,在一、二年級學生重點打好語言基礎,掌握基本的國際商務知識和技能,并通過英語學習和商務知識、商務技能的融合訓練,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商務英語溝通能力和相應的商務知識及業務能力。二年級下學期專門開設為“訂單班”設計的“企業課程”,并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認知實習,請企業相關人員開設講座。三年級上學期即按“協議”規定安排企業頂崗實習,并完成畢業實習報告,使學生既獲得企業經驗又獲得對企業及行業的理性認識。
(四)“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管理方法
在管理方面,學院、企業共同實施,學校負責考核學生理論教學,企業負責考核頂崗實踐教學,并給出相應的定性與定量的考核結果。學生在校期間的日常管理、班級學生的選拔組建和與企業的溝通等工作由系實訓中心負責;學生在企業期間,作為企業正式員工,由企業負責學生的食宿并按照其正式員工的規章制度嚴格管理。同時學校將安排專職指導老師到企業指導學生實習,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習工作中的問題。
四、對高職商務英語“彈性訂單”培養模式的思考和建議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高職商務英語在實施“彈性訂單”培養模式取得了一些進展,同時也感到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高度重視,采取解決措施。首先,“訂單”教育還沒有成型的激勵模型與方案。建議企業可以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給予獎勵或處罰。其次,在訂單教育中,不同的企業和崗位要求給正常的教學組織帶來很大的困難,學校應設立專門機構開發課程和指導教學,保證課程的針對性和教學秩序的穩定性。
推行“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用人單位對高職辦學的需要,更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以就業為導向型的“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作為一種摸索和創新實踐,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問題和疏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思考、總結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金崇華.以就業為導向,推進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與學科式的統一[J].教育與職業,2004,(12).
[2]劉江兵.淺析高職教育的彈性訂單培養模式[J].市場論壇,2006,(3).
[3]李勒.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是21世紀外語教學的主旋律.[J]1外語學刊,1998(2).
[4]姚自平.訂單式教育——校企聯合辦學的新舉措[J].職教論壇,2003,(14).
Constructing Elastic Order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
Yang Hua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36)
Abstract: Order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is a main approach to carrying out “Employment-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ntract-bound” talent training. The elastic pattern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s a creative activity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The essay will inspect the necessary approach of order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carrying out this pattern and its practice to throw some light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 elastic order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employment-oriented; contract-b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