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麗 饒春芳 張燕平
[摘要]目的 研究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骨折愈合和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 方法 選擇114例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對照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7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57例)給予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骨折愈合和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 結果 研究組骨折愈合總有效率為9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為96.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骨折患者給予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能夠促進骨折愈合,加快關節(jié)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和普及。
[關鍵詞]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骨折;關節(jié)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01-1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racture healing and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Methods 114 fract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by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Fracture healing and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fracture healing of study group was 98.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t of control group(84.2%) with P<0.05.Joint function recovery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96.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t of control group(79.0%) with P<0.05. Conclusion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fracture healing and promote joint functional recovery,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Fracture; Joint function
近年來,隨著交通工具的普及,骨折患者數(shù)量逐年增多,若治療不及時,容易遺留活動障礙,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骨折的首選方法,在恢復解剖位置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骨折完全痊愈往往需要3個月的時間,后期給予康復護理能夠更好的促進病情康復,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我院骨科在圍手術期和后期康復中對患者給予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骨科2012年1月~ 2013年9月期間收治的114例骨折患者,均經X線片檢查確診。11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研究組57例,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齡10 ~ 64歲,平均(39.7±8.4)歲,病程4 ~ 42d,平均(16.1±6.7)d;股骨骨折12例,脛骨骨折11例,橈骨骨折9例,手骨骨折8例,腓骨骨折7例,肱骨骨折5例,其他類型骨折5例。對照組57例,其中男37例,女20例,年齡9 ~ 68歲,平均(40.3±9.7)歲,病程6~39d,平均(15.2±6.3)d;脛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10例,橈骨骨折10例,手骨骨折8例,腓骨骨折7例,肱骨骨折6例,其他類型骨折3例。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認知和情感障礙、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患者均已排除在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護理方面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而研究組給予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包括以下方面。
1.2.1 心理護理 一般骨折患者多是突然起病,生活習慣急劇變化,生活質量短時間內受到重大影響,發(fā)病后容易存在緊張、焦慮、悲觀、失落等不良情緒,因此給予必要的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護理人員應該注意與患者多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負面不良情緒,用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傾聽其訴說,使患者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講述成功康復的例子,從而消除不良心理情緒。
1.2.2 飲食護理 骨折患者由于起病時疼痛程度較重,加之不良情緒嚴重,因此往往食欲較差,早期應該給予清淡飲食,必要時可以少食多餐,避免給腸胃造成負擔。后期恢復時可以適當增加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如雞湯、魚湯等,以補充營養(yǎng),促進患者骨折愈合。
1.2.3 康復鍛煉 對于每個骨折患者,在復位或者固定后應該盡早協(xié)助其進行功能鍛煉,并貫穿于整個骨折愈合過程中。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身的鍛煉計劃。在手術后早期屬于炎癥期,這個階段中,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進行必要的肌肉收縮訓練,一方面可以促進腫脹消退,另一方面能夠防止血栓的形成,為下一步的康復提供基礎;在骨痂形成期階段,鼓勵患者加強關節(jié)功能訓練,要循序漸進,先從一個關節(jié)開始,等適應后再進行多個關節(jié)的訓練,這樣就能一定程度上防止關節(jié)粘連;在塑形期階段,指導患者盡可能提高肢體活動次數(shù),擴大活動范圍。在功能鍛煉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患肢遠端循環(huán),避免缺血和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發(fā)生。endprint
1.2.4 綜合療法 早期給予三七、丹參、川芎、當歸、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內服和外用,以促進炎癥消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后期給予骨碎補、牛膝、枸杞等藥物,以促進骨折愈合。同時給予TDP理療、針灸、推拿以促進局部組織代謝。
1.3 觀察指標
(1)骨折愈合情況[1]。根據(jù)功能恢復情況、臨床癥狀和體征、以及X線片檢查結果,將骨折愈合情況分三級。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肢體活動范圍完全正常,X線檢查骨折處良好愈合;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肢體活動范圍有所恢復,X線檢查示骨折處愈合情況一般;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肢體活動范圍沒有改善,X線片示骨折愈合不良。痊愈和有效計為總有效率。(2)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2]:按照關節(jié)功能評分判斷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分完全正常(評分為100分)、優(yōu)秀(評分91 ~ 99分)、良好(評分75 ~ 90分)、尚可(評分50 ~ 74分)、差(評分<50分)。完全正常、優(yōu)秀、良好計為優(yōu)良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上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應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骨折愈合總有效率為98.3%,而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總有效率為84.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6.354,P<0.05)。
2.2 兩組患者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為96.5%,而對照組患者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為79.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384,P<0.05)。見表2。
3 討論
骨折是一種因外傷或病理等因素導致骨質斷裂的疾病,局限性壓痛、腫脹是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多數(shù)骨折患者發(fā)病后一般都接受手術治療。但骨折的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因為手術治療而放松警惕,若后期不能很好的護理康復,容易遺留關節(jié)肢體活動不利,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5]。因此,為了使患者骨折愈合,促進后期關節(jié)功能恢復,對其盡早給予必要系統(tǒng)護理干預是有必要的。
系統(tǒng)護理干預是近年來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以患者為中心,給予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是其主要特征,現(xiàn)已廣泛用于多種疾病的后期康復治療中,受到了醫(yī)護人員的歡迎。多項研究認為[6-8],骨折患者手術治療后,一旦病情穩(wěn)定,應該盡早給予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以促進后期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心理護理是整個護理過程的基礎,讓患者在康復過
程中始終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才能保證護理過程的順利進行;飲食干預和中醫(yī)藥保健能夠保證患者有個健康的體質來促進患者康復;而肢體功能鍛煉對于骨折患者后期康復意義重大。我們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心理干預、飲食調理、功能鍛煉、中醫(yī)藥輔助治療四個方面給予患者系統(tǒng)性的護理干預,收到了很好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研究組骨折愈合和關節(jié)功能恢復總有效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均有顯著性差異。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積極引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負面不良情緒,從而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講述成功恢復的例子,使患者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保證了整個護理過程的順利進行;根據(jù)骨折患者的不同時期,從飲食和中醫(yī)藥保健方面給予階段性的調理,保證了機體基礎狀態(tài)的康復;骨折包括炎癥期、骨痂形成期、塑性期三個階段,我們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階段給予針對性的功能鍛煉和綜合康復療法,大大促進了骨折愈合和關節(jié)功能恢復[9-12]。
總之,對骨折患者給予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能夠促進骨折愈合,加快關節(jié)功能恢復,值得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擴大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穎,張倩,卞春露,等.無縫隙護理服務對老年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281-1283.
[2] 楊玲英.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對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復的影響評價[J].健康之路,2014,12(7):263.
[3] 崔福英.舒適護理服務模式對老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2(6):418-419.
[4] 王光敏,逯霞.分期訓練對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2):2728-2730.
[5] 李綺,李雪松,吳映紅,等.青壯年股骨頸骨折內固定出院后依從性調查與護理延伸的價值[J].重慶醫(yī)學,2014,8(2):243-244.
[6] 楊穎.舒適護理服務模式對老年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8):250-251.
[7] 黃靈巧.骨折患者手術后并發(fā)應激性潰瘍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37-38.
[8] 吳麗妮.骨折后關節(jié)僵硬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8):9-10.
[9] 王紅霞,凌希蓮.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在Dupuytren骨折術后的臨床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06-107.
[10] 李艷容.康復訓練護理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3):508-509.
[11] 邵玉紅,錢秋花,包英華,等.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兒骨折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yī)正骨,2014,12(5):68-69.
[12] 李靖.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對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1,25(26):2398-2399.
(收稿日期:2014-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