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國際商會第600號出版物《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以下簡稱UCP600)對信用證的定義如下:“信用證意指一項約定,無論其如何命名或描述,該約定不可撤銷并因此構成開證行對于相符提示予以兌付的確定承諾。”即信用證一旦開立,便構成開證行對受益人(出口商)的一種不可撤銷的保證,只要受益人履行了信用證所規定的各項條件,開證行就應承擔付款責任。但在實際業務中,受益人收匯卻常常遇到一些阻礙。
在單證審核環節易出現單證與信用證要求不一致的情況,即不符點(Discrepancy)問題。在信用證結算方式下,受益人向銀行提交全套單據時,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便是銀行常常會以單據存在“不符點”為由拒付貨款。不符點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單據本身與信用證條款不一致,如貨物的規格型號等不一致;二是受益人的相關行為不符合信用證的要求,如交單時間晚于信用證規定的交單期。
實務中往往將不符點分為實質性不符點和非實質性不符點兩種。實質性不符點一般不是在制單環節出現的,如貨物完成裝運的時間超過信用證規定的最遲裝運期。而非實質性不符點一般是在制單環節由于人為原因造成的,如貿易術語由CFR改為FOB時,沒有同時將海運提單中的“Freight Prepaid”改為“Freight Collect”。
作為受益人遇到不符點問題時,通常可以選擇重新制單或與開證申請人溝通,請求開證行放棄不符點,或者放棄銀行信用轉以商業信用結算。但是無論采取哪種做法,都會造成收匯的延遲,尤其是在市場行情下跌的情況下,開證申請人可能以此為借口,要求受益人降價處理或是解除雙方間的合同關系。
信用證不符點產生的主要原因在出口方,即受益人,要想做到相符交單不僅僅是在制單環節要仔細謹慎,還關系到交易前的準備、合同的商定與履行等各個環節的處理,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制單工作留下隱患,造成受益人不能及時收匯的風險。具體來看,不符點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業務員在交易前的準備環節首先要對目標市場與潛在客戶展開調查,如對目標市場的供求狀況、價格走勢、進出口政策、商業習慣等方面進行調研,確保出口商在未來一段時間能對目標市場作出正確的判斷。同時也要掌握潛在客戶的資信情況、經營能力、經營范圍、經營作風等信息。
其次,在合同的擬定環節,也應盡量爭取訂立配套、協調的合同條款,如果合同條款本身設置欠妥,那么在交單時將不可避免地產生不符點。如出口合同中規定:“CIF利物浦,裝運地西安……提供港至港清潔已裝船提單……”很顯然,西安是內陸城市,在整段運輸中應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內陸至港口的陸上運輸;二是港口至港口的海上運輸,實則屬于海陸聯運的范疇。由于條款設置的原因,在此情況下,無論如何操作,最終都會構成單據的不符點。
信用證的特點之一便是純粹的單據業務,銀行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單據所涉及的貨物、服務或其它行為。因此,備貨、發運等信息最終會以單據的形式體現。如果跟單員不能與其他環節人員有效溝通,在規定的時間內可能就無法產出足量的貨物,這樣便會延誤裝運與制單。
部分單證員由于業務能力有限,在收到信用證后,未能對其進行全面的審核,沒能發現其中的缺陷,為日后交單埋下了隱患。
信用證中可能含有不宜察覺的軟條款(Soft Clause)。比如“1/3正本提單直接寄給客戶”。若按此條款操作,開證申請人在收到海運提單正本后便可憑此提貨,若客戶有意欺詐,受益人很可能面臨錢貨兩空的局面。再如要求受益人提交經開證申請人或其授權人簽字的檢驗證書,其簽字要與開證行所留樣本一致。若不對此條款提出異議,發貨時如恰逢市場行情走低,開證申請人很可能不到裝運地驗貨,或者在檢驗中百般挑剔,即使簽發檢驗證書,其簽字與開證行留存的樣本是否一致,受益人也不得而知。軟條款形式多樣,變化多端,無法一一列舉,但其共性在于向開證申請人提供了制造單證不符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開證行的付款責任。
受益人在交單時一旦遭到銀行拒付,往往會面臨很多不利的影響,比如收款延遲,面臨利息損失,單證不符,面臨扣除不符點費用等風險。因此,作為受益人要認真研究在UCP600下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不符點出現的可能性,降低銀行拒付的風險。一般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考慮到信用證欺詐的問題,開證申請人可能會與開證行相互勾結,騙取受益人的貨物。因此,在交易前,對進口商和目標市場的情況務必做充分調研,在此基礎上選擇信譽有保證的客戶與之合作。
信用證是依據買賣合同開立的,信用證條款內容來源于合同條款。因此,合同條款的設置是否完善、協調直接影響到信用證條款,最終決定受益人在交單時能否做到單證相符。因此在業務員簽訂買賣合同時,就應注意條款問題。比如,合同中規定了數量的溢短裝條款,那么在相應的金額條款上是否也規定了金額的增減幅度;交易量比較大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分批裝運與轉運。
信用證支付方式下,開證申請人按時開證是受益人按時備貨裝運的前提。通常在買賣合同中,就應明確規定買方最遲應在什么時間將信用證開到賣方手中,若無此規定,一般在裝運期開始前15天左右,受益人應收到信用證。如果買方拖延開證,受益人為避免改證的麻煩,往往會倉促裝運,稍有不慎就會導致船貨銜接不好,最終,要么是裝運時間晚于信用證規定的最遲裝運期而不得不倒簽或者預借提單,要么是倒簽或者預借提單行為被發現,面臨被追究法律責任的風險。
信用證條款或經修改符合受益人要求后,接下來要做的工作便是備貨與裝運。備貨與裝運的依據應是信用證有關品名、品質、包裝、數量等的要求。比如在備貨的數量上應適當留有余地,防止裝運時發生意外或損失。備貨的時間上結合信用證的規定與船期的安排,以利于船貨銜接。同時,貨物是制單的依據所在,只有貨證相符,受益人所交的貨物才是真正符合要求的,否則即使通過簽發保函等手段獲得了與信用證要求一致的單據,買方收到貨物后,依舊可以憑買賣合同提出索賠。
受益人收到信用證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對信用證條款進行逐條審核,確定信用證中的所有要求能否做到。一旦存在問題條款而受益人沒有及時提出修改,那么交單時就很可能會發生單證不符的情況。
經過審核,如果確認信用證中某些條款確實需要修改,必須通知開證申請人通知開證行開出信用證修改書。修改書只能經原信用證的通知銀行傳遞到受益人手中,直接寄給受益人的通知書往往要考慮其真實性的問題。同時UCP600第10條E款規定:“接受同一修改中的部分內容是不允許的,并將被視為對該修改的拒絕通知。”即對修改書中的內容不能部分接受部分拒絕,只能全部接受或者全部不接受。
受益人備貨裝運完成單據繕制后,就應及時向銀行交單議付。一方面如果單據沒有不符點,就可以及時收匯,加速資金的周轉;另一方面,即使單據存在不符點,還有比較充足的時間重新制單或是更換單據。
綜上所述,相對于UCP500,UCP600的審單標準的確有所放松,而這主要是為了促進信用證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對于受益人收匯來說,的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對于制單來講,諸如“不矛盾”等彈性的規定,其審核標準實質上并未寬松。所以,業務人員必須按照“單單一致、單證相符、單內一致”的標準嚴格處理與信用證有關的方方面面,才能做到順利交單、按時結匯。
[1]張法坤.信用證結算方式下銀行審單原則初探[J].時代經貿,2010(12).
[2]翟美怡.信用證項下相符交單與不符點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