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華
[關(guān)鍵詞]三個學會;寬容;生存;合作
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一直是值得教師深入研究的課題。在十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使我體會到教會學生學會寬容, 學會生存, 學會合作是學生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關(guān)系著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前景。
現(xiàn)階段班級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正是獨生子女的政策使中華民族走出人滿為患的窘境,使祖國的航船沒有被淹沒在人的海洋中。“人多力量大”的傳統(tǒng)觀念正受到?jīng)_擊。特別是21世紀的今天,在充滿挑戰(zhàn)、充滿競爭、充滿機遇的時代,無論是學校、社會,還是家庭的教育,我們都應當努力使人的個性全面而和諧地發(fā)展。我們教師應當聚焦在未來人類社會的生存需要和未來社會創(chuàng)造者的發(fā)展需要上,對孩子的終身學習、發(fā)展負責,對孩子的終身幸福負責。面對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面對父母等“六大員”精心編制的溫床,孩子從小就有一種優(yōu)越感,一切唯我獨尊,從而喪失了競爭意識,生存能力每況愈下。面對過分的溺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孩子們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會寬容,不會與他人合作,稍不如意就大發(fā)雷霆,真可謂脾氣大如牛!有些獨生子女就連最簡單的值日生工作都不會做,不屑去做,又怎么能在與世界接軌的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呢?作為教育工作者即使我們?yōu)閷W生付出了很多,甚至一切,而我們的小皇帝們真正所得又有多少呢?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在困惑中開始了摸索。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一條學會寬容,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的光明大道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一、教會學生學會寬容
俗話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最能夠理解別人,懂得禮讓,學會包容。他們遇事總會設身處地的想想自己,想想他們,想想社會。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孩子們敞開了博大的胸襟,他們丟掉了滿腔的怨氣,丟掉了憤憤不平,在隨后的交往上,他們開始心平氣和地做自己喜歡的事。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中寫道:“人道主義,熱情、體貼、富有同情心,這種預防壞事的道德免疫力,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獲得——人在童年早期要通過善良的學校、有真正的人的關(guān)系的學校,而這種學校只能是美好的家庭。只能是兩顆相愛的心的聯(lián)系。”要想喚起孩子對人們的愛只能用愛心來培育、滋養(yǎng),不但在童年時代,在青年時代也是如此。在這種充滿寬容、充滿禮讓、充滿包容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心中裝的也許就是整個世界,而不再僅僅是自己的狹隘生活圈子。我們班胡藝芃是一個聰明活潑的小女孩,從小就爭強好勝,有一種不服輸?shù)膭蓬^,無論是游戲還是做事情,贏了,他就會沾沾自喜,輸了呢,則怨天憂人,一付垂頭喪氣的樣子。為此,我教育她要以一顆平常的心態(tài)去對待事物。學會寬容,輸了就去尋找不足,贏了也只不過是一次鍛煉。當“輸”與“贏”的概念在她頭腦中逐漸淡化時,她反而能夠放手去搏,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如今,年僅八歲的她已經(jīng)在第一小學二年一班小有名氣了,還是個小中隊長呢。
1.學會包容。當你善解人意,能夠理解別人的同時,以禮讓為交際手段,你就學會了包容。包容別人的小小過失,包容他人的無意中的傷害,包容他人的言語失度。但包容絕不是縱容,做人的原則我們決不能改變。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教育孩子以一顆愛心去包容,讓一些身邊的瑣事在包容中煙消云散。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成功的教師都努力營造出一個寬松的班級環(huán)境,對孩子們多一分寬容,多一些暗示,讓孩子們放下包袱,輕裝前進。記得在一次語文測驗中,我班的小班長穆鑫陽因為馬虎沒有審好作文題寫跑題了。結(jié)果只得了80分。看著孩子十分難過的樣子,我反過來安慰他:“得多少分沒有關(guān)系,只要你會做就行。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就連主席毛澤東也不例外。”在寬容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開始學會了包容與理解別人,每當發(fā)生矛盾時,他們總是先檢討自己的過失,再去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2.學會禮讓。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謙讓是在理解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chǎn)物。孔融讓梨的故事已經(jīng)家喻戶曉。人與人相處之時產(chǎn)生矛盾是在所難免的。關(guān)鍵是去激化矛盾還是解決矛盾。成人尚且有壓不住火,惡語傷人,甚至大打出手的時候,何況是孩子們。當矛盾發(fā)生時,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學會禮讓。使他們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當雙方爭執(zhí)不休時,一方先主動避讓,讓矛盾在心平氣和時再去解決,這時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從小就給孩子們講讓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爭著不足,讓著有余”的道理。在孩子的心靈里,打下了“謙讓”的烙印。在和小朋友相處時,在和同學的交往中,牛祿同學總是禮讓三分。有領(lǐng)導和客人來到班級時,他更是表現(xiàn)得彬彬有禮。在大家的一至贊譽中,小牛祿更有禮貌了。
二、教會學生學會生存
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世界在日新月異中突飛猛進。今天我們知道的東西,也許明天就會過時。為了讓孩子們明天能夠屹立于世界之林,我們必須教會孩子生存。在順境中勇往直前,在逆境中迅速崛起,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具有緊迫感。而在孩子涉世未深的時候,老師家長就應該及時鼓勵他們,對他說一聲“你能行”,或者豎起大姆指“你真棒”!這些不經(jīng)意的話語,也許正是孩子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1.經(jīng)常對孩子說:“你能行”。當今中國,壓在教師家長心頭的一個沉重的話題就是:我們就一個孩子,經(jīng)不起失敗。失敗了就意味著全軍覆沒。中國家長太愛孩子了,愛到恨鐵不成鋼,甚至反目成仇的地步。哪怕是孩子的一次小小的失敗,也會在家里留下一串串震蕩的漣漪。即使是一次小測驗,做幾道小題,寫幾個錯別字也是如此,他們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有絲毫的過失。久而久之,即使最簡單的問題,孩子們也不敢去嘗試,請各位家長放飛孩子,多說一句“你能行”。讓這些雛鷹們在奮飛中去豐滿自己的雙翼吧!我們班的張嘉慧同學膽子小,平時說話總是小心翼翼的,聲音更小得可憐。于是,我就鼓勵她,讓她大膽去參與一些活動,經(jīng)常告訴她“你真行”、“你準行”。在一次又一次的“你能行”中孩子開始大膽發(fā)言了,逢年過節(jié)還能說上幾句祝福的話語。有時還會來個小插曲,甚至來段小總結(jié)呢。孩子的可塑性最強,當他們遇到困難時,請大家多說幾句——“你能行”吧!
2.讓“你真棒”伴隨著孩子成長。假如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請你在孩子做事情結(jié)束后說一句“你真棒“!也許你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要比充滿刺激的物質(zhì)獎勵更奏效。人無完人,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手工制作小板凳;數(shù)學家陳景潤曾是教出來數(shù)學不及格的學生;就連大發(fā)明家愛迪生不也是被校長和教師罵為“低能兒”嗎?我們的孩子并不比別人差,別人能辦到的事,我們的孩子經(jīng)過努力也能辦到,甚至辦得更好。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請老師和家長們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你真棒”伴隨著孩子迅速成長起來。
三、教會學生學會合作
面對當今瞬息萬變的形勢,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會合作,很難適應當今的時代,古代流傳的“口口相傳,接力棒似的背書”?等教育方式已經(jīng)漸漸被歷史淘汰出局。假如沒有高鄂、曹雪芹的合作,我們所看到的《紅樓夢》只能是殘本;假如沒有馬克思、恩格斯的親密合作,驚世之作《資本論》就會流產(chǎn)。歷史如此,今天的資源共享更是如此。越來越多的信息使我們的大腦已難負其責,而合作、網(wǎng)上交流則成了一貼靈藥。孩子之間的合作學習應當?shù)玫郊议L和老師的保護甚至弘揚。小伙伴們一起做游戲,兩個小朋友共同搭積木等都是合作的開始。
1.學會與家長合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和孩子嘮家常,讓他與家長一起去購買學習用品,這就是合作意識的開始。在孩子稍大一些時,家長洗衣服,請孩子幫著晾衣服,拿肥皂等也是一種合作,有客人時孩子端茶倒水還是一種默契,別小看這些簡單的舉動,它將是你的孩子學會合作的開始。
2.學會與他人合作。無論哪位孩子總會走出家庭、走出校門、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去與他人合作,與陌生人交往。今天孩子們在合作交往中積累的經(jīng)驗就是明天與他人合作的基石。
以上是我近幾年對學生教育中的幾點體會,我堅信,只要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能夠把這些小皇帝們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給他們自由,讓他們交往,允許他們犯小錯誤,在自身的言傳身教中,不要被過高的期望值沖昏頭腦。讓孩子們在交往中學會寬容、學會生存、學會合作,我們的“龍”、我們的“鳳”一定會展翅騰飛的!□(編輯/劉佳)